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于聚丙烯纤维染色改性的聚酯类共混添加剂可染性与聚丙烯纤维可染性的关系,着重阐述了阳离子常压可染聚酯共混添加剂中SIPM对共聚酯的染色性、吸湿性、热稳定性及其熔体粘度的影响以及聚丙烯/改性聚酯共混体系纺丝条件和后加工工艺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毛细管流变仪对阳离子改性聚酯流变性研究,论述了第三单体含量、特性粘度、温度等对改性聚酯流变性的影响,并以此为聚合工艺参数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PET/WSPET聚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拉伸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溶性聚酯WSPET为改性剂,对普通聚酯PET进行改性,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PET、WSPET及其共混物在拉伸流场中的流变性能,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衍射仪对PET/WSPET共混纤维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T/WSPET聚酯共混物熔体属于拉伸变稀型,熔体的表观拉伸黏度随拉伸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拉伸应力随拉伸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提高拉伸应变速率会导致熔体拉伸黏度下降;WSPET的加入不会明显改变PET的结构,但共混物的结晶性能会随WSPET加入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载银抗菌粉体物性和表面性质的研究,对其表面进行了改性。将改性后的抗菌剂粉体与载体聚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生产纤维级抗菌聚酯母粒。重点研究了抗菌粉体在聚酯体系中的分散性及其表征方法。这几种分散性的评价方法,都可准确地表征抗菌剂在聚酯体系的分散性能,从而为工业化生产抗菌纤维所用母粒的可纺性评定建立了一种较为准确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收缩共聚酯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用毛细管流变仪对高收缩共聚酯流变性的研究,论述了第三单体含量、特性粘度、温度等对改性聚酯流变性的影响,并以此为聚合工艺、纺丝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仿真丝改性共聚酯二元体系PET—SIPM和三元体系PET—SIPM—PEG,通过对改性共聚酯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共聚酯性能的研究,探讨了获得符合仿真丝要求的优质改性共聚酯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怀东  王建明  张大省  颜倩 《印染》2006,32(18):1-4
利用新型改性聚酯T的常压可染性,将T与PP制成PP/T共混纤维,以改善丙纶的染色性能.研究不同的共混比对PP/T纤维染色性能影响,讨论了助剂用量、染色温度等因素对上染百分率、色牢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染百分率随共混纤维中T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用分散染料染该纤维能达到良好的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型多功能黏土类材料(QE 粉)改性聚酯(PET)的可纺性及加工性能,采用共混法制备PET/QE共混物,并借助毛细管流变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及其纤维形貌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QE 粉的添加使PET 发生降解,大幅减小了共混熔体的流动阻力和非牛顿性,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QE 粉的共混物在剪切速率为900 s-1 时,剪切黏度和剪切应力较纯PET 分别下降了253% 和295%,非牛顿指数升高了19.4%;QE 粉对PET 的热降解性能基本无影响,其质量分数为2% 时,共混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下降3 ℃;采用皮芯纺丝法制备的改性纤维表面含大量QE粉颗粒,且纤维表面部分区域存有凹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和可得然胶分子的作用方式;采用旋转流变仪测定25 ℃条件下KGM/可得然胶溶胶黏度、剪切力随剪切速率变化的规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KGM/可得然胶共混溶胶在90 ℃条件下的分子形貌。分子模拟表明KGM和可得然胶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KGM/可得然胶流变性结果表明二者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且共混溶胶剪切力协同指数由1.43提高到1.97,两种多糖分子共混具有协同-增黏作用,可能是两种多糖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分子间可形成互穿网状结构(可能由氢键相互作用驱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验证KGM和可得然胶存在相互作用以及两者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将马铃薯淀粉和果胶干热改性产物应用于香肠中,分析香肠保水性、剪切力、质构特性、热力学性质及感官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共混干热改性果胶和马铃薯淀粉混合物有利于提高香肠的保水性、剪切力、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改性淀粉添加量为6%~8%时香肠品质较好。添加马铃薯淀粉和果胶干热改性产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香肠的品质,为干热改性马铃薯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应力松弛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的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弹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涤棉混纺纱混纺比的准确性,通过改进开清棉、梳棉工艺,降低棉卷、生条的内外重量不匀率,选择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混合方法等技术措施,最终使涤棉混纺纱的混和均匀性和混纺比的准确性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葡甘聚糖/凹凸棒土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凹凸棒土(AT)对魔芋葡甘聚糖(KGM)进行共混改性,并通过动态流变测试研究了20℃时不同纳米AT添加量对共混溶液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T的加入使得共混溶液的复数粘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比原溶液低。当AT含量较低时,在外力的作用下AT能够自由旋转,并且诱导KGM分子取向,复合溶液的似液体行为更为明显;当AT含量较高时,由于体积效应限制了KGM分子的运动,使共混溶液呈现出似固体行为;当AT与KGM的质量比为2%时,溶液中可能形成了局部的逾渗网络结构。随着AT含量的增多,共混溶液对频率的依赖性减小,溶液内部结构呈现出非均相的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制备功能材料最常用的方法,而对于纤维纺丝成形而言,直接共混和母粒添加共混的差异性未见有报道。以尼龙6为原材料,聚酯类添加剂为功能性共混物,分别研究了直接共混和母粒添加共混对纤维成形,共混纤维的物性的比较,结果发现,共混母粒纺丝成形所得共混纤维的机械性能优于直接共混纺丝成形共混纤维,且后处理效果优于直接共混纺丝成形,在添加的改性剂质量分数达30%以上时,后处理共混纤维的表面存在一定微细纤维结构,共混母粒纺丝成形所得共混纤维处理后纤维表面的微细纤维结构更为细小和均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易染色超仿棉聚酯熔体的流变行为,并将其与聚酯熔体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易染色聚酯熔体属于典型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易染色聚酯熔体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逐渐增大,结构黏度指数减小;易染色聚酯熔体的黏流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即其表观黏度的温度敏感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与PET熔体相比,易染色聚酯熔体的表观黏度对温度和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更高,且结构化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马娟  金剑  金欣  肖长发 《纺织学报》2017,38(7):6-10
为改善聚酯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将具有高吸水性的纳米级聚丙烯酸钠粒子与常规聚酯混合制备共混母粒,对共混母粒的热性能、熔融结晶性能、亲水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吸水性微粉的加入明显改善了聚酯的亲水性,且其热稳定性与普通聚酯相近。然后用一定比例共混母粒与常规聚酯混合进行熔融纺丝,并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高吸水性微粉的加入使共混聚酯结晶速率提高,亲水性改善,纤维的吸湿性、抗静电性提高;当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为0.4%时,可制得力学性能优良且回潮率达到2.09%、体积比电阻达到2.3 ×109Ω?cm的纤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汉麻纤维、涤纶纤维和棉纤维为原料,通过设计针刺非织造加工工艺路线及原料混纺比、针刺密度、针刺深度等工艺参数,设计开发不同工艺参数的汉麻纤维非织造汽车内饰材料,为系统研究麻类非织造汽车内饰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取代度CMC/SA混合糊料活性染料印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范雪荣  王强  康青成 《印染》2007,33(2):4-6
测试了不同比例混合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海藻酸钠(SA,Sodium Alginate)原糊的各项性能发现,所有原糊均属假塑性流体,混合糊的流变性能随两者混合比例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各混合糊对化学药品的相容性优于各单独使用糊料;从印花效果看,高取代度CMC比例较高的糊料,印花织物表面K/S值高,SA比例高的原糊则印制渗透性好,可视印花具体要求选择糊料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19.
混纺比对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性能,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下降,顶破强力逐渐下降,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和织物的硬挺系数逐渐下降,柔软性提高,悬垂性和保暖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