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化工设计通讯》2020,(1):136-137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探讨了钛酸丁酯的用量、钛酸丁酯与醋酸的体积比、钛酸丁酯与乙醇的体积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对溶胶-凝胶法的影响,得出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二氧化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钛酸丁酯的用量为10mL,钛酸丁酯与醋酸的体积比为2∶1,钛酸丁酯与乙醇体积比为1∶3,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2h。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二氧化钛进行XRD表征,二氧化钛的白度平均值为92.2;粒径平均值为18.5nm,粒径小于20nm。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纳米二氧化锡及其表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纳米SnO2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热分析(TG-DTA)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pH值、反应物浓度以及焙烧温度对产品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10nm以内的SnO2粉体。  相似文献   

3.
溶胶-凝胶法制备SnO_2纳米粉体及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纳米粉体。研究了反应控制参数,并利用TG-DSC、FT-IR、XRD、SEM和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纳米氧化锡粉体的结构、粒度、形貌、成分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SnO2纳米粉具有金红石型结构,晶粒为球形,平均粒径为8 nm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纳米TiO2粉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对粉体的粒径、物相、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通过粉体对苯酚的降解情况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纳米钛酸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压电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纳米钛酸铅的制备,考察了凝胶的煅烧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及溶胶的反应温度对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控制钛酸丁酯-醇溶液浓度为0.100~1.000 mol/L、醋酸铅-醋酸浓度为0.500~1.500 mol/L、溶胶反应温度为70~90℃、凝胶煅烧温度为400~800℃,可制备出平均粒径在20~50 nm范围的近似球形的四方相纳米钛酸铅。制备条件对纳米钛酸铅的粒径有显著影响:随溶胶反应温度和凝胶煅烧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纳米钛酸铅平均粒径增大;当醋酸铅-醋酸溶液浓度为1.500 mol/L,随钛酸丁酯-醇溶液浓度由0.100 mol/L增大至1.000 mol/L,所制备纳米钛酸铅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制备粒径可控的纳米钛酸铅对其性能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综合化学实验中“溶胶-凝胶法制备锐钛矿二氧化钛”的实验进行改进。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钛酸丁酯水解,在反应物中加入少量螯合剂乙酰丙酮制备二氧化钛纳米微粒。样品的结构和粒径通过XRD、TEM、QESL、IR、UV-Vis 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晶体结构,分散度较好,粒径约为5-10 nm。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钴蓝颜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属醇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粒度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颜色鲜亮具有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钴蓝颜料.通过TG-DTA、FTIR、XRD和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形成过程及粉体的形貌与粒径.  相似文献   

8.
超增溶自组装原位合成ZSM-5纳米分子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增溶胶团法制备纳米ZSM-5分子筛。考察体系水含量、乳化剂用量、晶化温度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分子筛产品的粒径、晶体形貌、孔径、孔容和比表面积等的影响,并采用BET、XRD和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纳米ZSM-5分子筛的最佳条件:n(H2O)∶n(SiO2)=90,乳化剂(RHP)质量分数为10%,晶化温度180 ℃,焙烧温度500 ℃。制得的粒子平均粒径(50~70) nm,大多数粒子为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呈单分散且微粒不易团聚。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后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  王平 《涂料工业》2003,33(7):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钛型纳米TiO2,并用水热法等不同方法对其进行后处理。采用XRD、XPS和TEM对所得的TiO2粉体的晶型、粒径大小、表面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一定粒径的锐钛型纳米TiO2的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慧  杨俊玲 《化工时刊》2010,24(4):16-18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通过控制原料配比、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分析其对成胶状态、成胶时间、产物粒径大小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溶胶后,600℃下煅烧制得了TiO2粉体。通过偶联剂的媒介,将功能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钛胶表面,制备二氧化钛分子印迹的前躯体。并用透射显微镜(TEM)对样品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颗粒平均粒径为30~60nm。通过实验发现反应以乙腈为溶剂,按PEI/TiO2质量比15∶1为最佳条件。最后通过红外分析,对制备的前躯体进行表征,发现聚乙烯亚胺已接枝到钛胶表面。  相似文献   

12.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manganese dioxide cathode with a metal hydride anode is discussed. MnO2 cathodes doped with bismuth compounds were rechargeable. The cathode material was prepared in its discharged state from MnO and bismuth compounds, thus matching the metal hydride anode in terms of initial state of charge, formation cycles and balance of self-discharg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esence of bismuth in the cathode prevents formation of spinel manganese oxide and lowers the activation energy (overpotential) for the second electron reduction and oxidation of MnO2. Hydrogen recombination with MnO2 was also studied to enable balancing of the self discharge rates of cathode and anode during storage.  相似文献   

13.
SnO2溶胶系水解缩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加入稳定剂、催化剂,由锡酸四丁酯Sn(OBu^n)4制备出稳定的SnO2溶胶液,并有效地控制其Sol-Gel过程,同时测量Sol-Gel过程中SnO2溶胶液pH,粘度η随时间动态变化关系及凝胶时间Tg,对凝胶液稳定性、acacH稳定作用机理、催化机理、SnO2胶粒分形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acacH与Sn(OBu^n)4形成双螯合中间体,降低锡酯单体水解活性而使胶粒稳定生长,导致胶粒的准线性无机聚合物特性,催化剂阴离子通过对acac-螯环的部分取代反应,旋即水解、缩合,生产催化作用,阴离子尺寸大小支配催化作用强弱,溶胶液pH平稳值及Sol-Gel过程速度,流变学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溶胶液特性粘度[η]很好地符合近似线性模型,改性单体官能度f≈2.0,SnO2胶粒为准线性分子链,分型维度D≈1.80,分形结构介于自回避无规链(SAW)和无规高斯链之间。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纳米二氧化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533K,7.6MPa的条件下,用超临界乙醇作为干燥剂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锰,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确定了二氧化锰粒子的行貌和粒径,结果表明,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可以得到颗粒细,大小均匀,抗团聚非常好的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5.
Zhou  Jianping  Pei  Ziyuan  Li  Nan  Han  Shitong  Li  Yongpeng  Chen  Qi  Sui  Zhuyin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2022,29(4):983-990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 In this work, a three-dimensional (3D) graphene/manganese dioxide nanocomposite (PGA/MnO2) with a hierarchically porous structure was prepared by facile steam...  相似文献   

16.
以H2SO4为催化剂、硅胶为吸水剂(S)进行丙烯酸(AA)和Span80的酯化反应,合成了聚合型乳化剂Span80丙烯酸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吸水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较理想的合成工艺条件:n(H2SO4)∶n(AA)∶n(Span80)=0.28∶1∶1、m(S)∶m(AA)=1.1∶1、酯化温度110℃。研究了该酯化反应动力学,确定该酯化反应为二级反应,表观反应活化能为57.83 kJ/mol。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以淀粉为原料、多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制得磷酸酯淀粉,然后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微球,并用马来酸酐对微球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m(淀粉)∶m(多聚磷酸钠)配比、乳化剂含量、交联剂含量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球的形成和产率等影响,并对微球的结构、溶胀性和吸附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m(淀粉+多聚磷酸钠)=10 g、m(淀粉)∶m(多聚磷酸钠)=60∶40、环氧氯丙烷(ECH)交联剂为5 g、乳化剂为0.10 g和反应时间为5.0 h时,微球产率相对最高;当Mn2+浓度为0.03 g/L时,磷酸酯淀粉微球、马来酸酐改性淀粉微球对Mn2+的常温吸附量分别为0.616、0.793 mg/g。  相似文献   

18.
以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以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反相乳液。研究了影响乳液稳定性及产物分子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比单一乳化剂使用效果好,在复配乳化剂的质量配比为Span80∶Tween80=2.7∶1、油水体积比为1.2∶1的情况下,反相乳液产品的稳定性较高;共聚物的分子量与聚合反应条件密切相关,当单体质量分数(占总质量)25%、反应温度35℃、搅拌速率300~400r/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6%的工艺条件下,产品的特性黏数可达到800mL/g;并通过透射电镜对聚合物胶乳粒子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煤油为油相,丙烯酸钠水溶液为水相,自制的非离子聚合型乳化剂-Span80丙烯酸酯(Span80AA)、Span80和Twen80组成复合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计算出Span80AA的HLB值,考察了乳化剂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及单体浓度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LB(Span80AA)=2.709;Span80AA、Span80和Twen80的最佳质量比为0.8∶0.3∶0.1。形成稳定的反相乳液理想条件是: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6%~8%;Φ<57%;单体浓度为2.0~3.5 mol/L。  相似文献   

20.
王斌  赵峰  李娜  韩帅  严世强 《现代化工》2011,(11):49-51,53
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制二氧化锰/多壁碳纳米管(MnO2/MWNTs)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MnO2在MWNTs表面的负载情况,X射线衍射仪(XRD)显示MnO2是以无定形态排列在MWNTs表面。MnO2/MWNTs相比于MWNTs对Cu(Ⅱ)吸附能力提高了100%,MnO2最优负载量为30%,吸附过程的前10 min达到平衡吸附量的70%,80 min达到吸附平衡。温度升高有益于吸附。pH对吸附影响很大,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而增加,对Cu(Ⅱ)脱除率甚至达到了95.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