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确确定服装放松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服装放松量包括运动舒适量、生理舒适量和造型放松量,服装的放松量对服装的造型及服装的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作者论述了确定运动舒适量、生理舒适和造型放松量的原则及各部分的基本放松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阅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服装环境、服装材料、服装穿着与人体热舒适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热舒适对作业者的身心健康、对提高其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服装热舒适性特征的描述方法,小气候状态参数的测定法及真丝绸服装的热舒适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依据调研问卷调查结果,对服装结构设计进行改进,以实现消防服的运动机能性、衣下空隙结构的改善,对消防服各部位结构、整体结构及服装松量(包括造型舒适量、运动舒适量和生理舒适量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创新款消防服装有适当的结构和松量,一方面可以保证消防战士有足够的活动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消防服装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最终提高消防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服装压力舒适性是服装工程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对服装舒适性感觉进行评判的重要指标.对现有的服装压力测试系统进行了介绍总结,系统地分析了服装压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近期对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维虚拟模型建立和压力预测分析方面,研究结果对科学合理地设计服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我国的服装压力标准的制定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评估主观测试方法在服装舒适性上的应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涤纶、棉、涤/棉混纺面料服装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对其舒适性进行主观测试评价,并对其主要物理指标进行测试,同时运用回归分析对主观舒适性指标和客观测试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主客观测试能够辨别出服装舒适性能的总体差异,并且对于服装舒适性趋势预测的呈现有所帮助。主客观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相贯性,而与服装舒适性主观感觉相关度最高的测试指标为水蒸汽传递速率、透气率、织物模量以及悬垂指数。主观测试方法可以很好的适用于热、冷环境下着装人体热湿舒适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服装热舒适性特征的描述方法,小气候状态参数的测定法及真丝绸服装的势舒适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体实验探讨高温环境中服装材料的选择,并验证人体实验与仪器测试结果的统一性。在31℃,75%RH的人工气候仓中测量穿着被测服装后人体皮肤温度、皮肤与织物间微气候区的温湿度、人体代谢量、汗液蒸发率以及主观感觉值,然后对被测服装的舒适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中吸湿能力强即回潮率大的织物阻碍了汗液的蒸发,将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觉,与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高温环境中穿着的服装应考虑选择疏水性的纤维织物,以加快汗液的蒸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针织服装的设计、装饰手法的运用以及舒适合体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从理论上探讨针织服装的特点,以利于开发出更多的针织服装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从服装压力的形成原理入手,对弹性针织服装的压力舒适性研究进行综述,概述了服装压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在临床医学和运动防护方面的应用,综合分析了面料物理性能、服装结构尺寸、人体自身因素等各项服装压影响因素.探讨了服装压预测和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并对弹性针织服装压力舒适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从人体穿着舒适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冷环境中针织面料的穿着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面料舒适姓的某些织物结构参数,可为功能性织物设计、生产及服装进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际着装实验,得出10种不同材质睡衣在睡衣舒适性能上的主观评分,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在Matlab程序中编程实现算法,最终将10种不同材质的睡衣按照舒适性等级等分类,不仅为日常着装及睡衣设计选材提供指导意义,而且为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某影城放映厅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汉口繁华地带某影城放映厅内热环境不舒适的情况,应用CFD软件F luen t对该放映厅内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室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选取不同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模拟室内的气流分布状况,得到了比较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室内热环境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室内热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下埋管通风的低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PD〈25%,室内热舒适性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占地广,对高校建筑进行有效节能可以改善校园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能源消耗并降低校园的维护成本.该教学楼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教学楼建成以后,由于大面积使用排窗,和对室内舒适度考虑欠佳,造成夏季过热,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并以此作为初始边界条件,利用CFD软件模拟了改教学楼的室内外风环境、热环境、室内的热舒适指标(PMV—PPD),通过模拟发现,该教学楼室内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总结分析,为教学楼的生态绿色改造提供参考,利用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社会认同度,可以成为建筑节能的示范与榜样,起到引导和推动建筑节能向全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湿热地区校园冬季室外热舒适状况, 选取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的6个常用校园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建筑包围、建筑边开敞和园林3种空间类型, 通过实测不同类型空间的环境物理参数和发放主观问卷的调研方式, 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广州地区冬季校园人体中性PET为20.4 ℃。广州冬季校园室外热环境整体的热舒适度和热可接受度均较高, 其中建筑包围空间的人群热感觉与热舒适投票呈现一次线性关系,而其余类型空间均呈现二次多项式关系, 为湿热地区校园冬季热环境提供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散热器采暖的对比分析,说明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在舒适性、经济性和热计量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秋冬季的室外热舒适情况,选取合肥地区进行研究,在合肥市某高校采取现场环境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秋冬两季室外人群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了温度、风速、湿度与太阳辐射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程度的排序,以及各参数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比重,分析了主观热舒适影响比重与期望,讨论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关系,探究了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对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引入PET和SET*预测热感觉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室外环境的热感觉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受访者对室外环境热舒适性整体可接受度较高,而秋季高于冬季,其中面部对受访者主观热舒适影响最大。影响室外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主要为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对其影响较小。在秋季,受访者热舒适与热感觉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在冬季则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秋季的变化远强于冬季。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夏季高温环境下空气流动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吹风环境下人体生理、心理热舒适实验。统计分析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吹风使人体生理参数及热感觉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且下降的程度与其所处环境的空气温度有关,相同风速下,空气温度越低,下降程度越大。但当空气温度达到约34℃时,吹风对人体生理参数基本无影响,但对热感觉仍有所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加强空气流动可在一定程度改善人体热舒适性,但是这种改善是有限制的,空气温度过高、风速太大或长时间吹风都可能会导致人体不舒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特点,以实际工程为例,对管材的选择,系统的设计、安装,故障处理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采暖形式进行了经济比较,由此指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肯在舒适性、经济性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采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