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何建军  陈振华  陈荐  陈葵 《铸造》2008,57(3):239-242
采用固液混合铸造技术制备了高铬铸铁合金坯料,研究了固液混合铸造高铬铸铁坯料的重熔组织及重熔处理对坯料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坯料重熔处理的合适温度为1220~1240℃;重熔处理有效地改善了粉末与基体冶金结合,减少了坯料中的气孔、疏松、缩孔等缺陷;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重熔坯料中未熔粉末团的各单个粉末的间隙能一定程度地被重熔金属液浸渗。本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消除固液混合铸造中由于粉末分散不够而造成的合金缺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固液混合铸造Al-Mn合金坯料的重熔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液混合铸造技术制备了Al-Mn合金坯料,对坯料进行了重熔水淬处理。对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研究表明,重熔处理后Al—Mn合金中析出的Al-Mn相圆整、均匀,且随着重熔温度的升高,析出相尺寸变大;并且Al—20Mn合金的硬度由固液混合铸造的91HB增加到重熔处理后的193HB。在重熔初期,Al-Mn合金中粗大的析出相能有效地碎裂、细化,因此重熔处理可成为改善Al-Mn合金组织和固液混合铸造触变成形的重要工艺环节。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液混合铸造技术制备了Al-10Mn合金坯料,将坯料进行热挤压加工,研究了加热温度对挤压加工的影响及传统铸造、固液混合铸造以及固液混合铸造坯料的热挤压加工制备的Al-10Mn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固液混合铸造合金的析出相细小、均匀、圆整,抗拉强度提高到130 MPa,热挤压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到181 MPa;当坯料加热温度为600℃时,挤压加工的合金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和较为均匀的显微组织;当坯料加热温度为570℃时,坯料则不能顺利挤出;而当坯料加热温度高于610℃时,合金力学性能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新的材料制备技术--固液混合铸造工艺制备了高铬铸铁合金坯料,对合金进行了拉伸和冲击试验,用JSM-5610LV型扫描电镜对试样断口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固液混合铸造工艺制备的Cr15高铬铸铁合金的拉伸性能较普通铸造试样得到了明显地提高,该工艺有效地提高了高铬铸铁合金的冲击性能;试样的冲击断裂包含了沿品断裂和解理断裂两种机制,以解理断裂机制为主,韧性较普通铸造试样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铬铸铁-碳钢固-液复合铸造锤头的组织及硬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固-液复合铸造高铬铸铁锤头部分具有较高的硬度,远离复合面高铬铸铁硬度增加,碳钢硬度降低。远离复合面高铬铸铁组织为M7C3型碳化物+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固-液复合铸造高铬铸铁组织中碳化物有定向分布的趋势,有利于提高锤头的耐磨性;远离复合面碳钢部分的组织为珠光体和较多的铁素体,复合面附近碳钢组织珠光体数量明显增加,铁素体数量明显减小,高铬铸铁中的碳通过复合界面向碳钢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6.
通过加入同种成分粉末,研究了Al-Mn合金的固液混合铸造工艺,初步探索固液混合铸造后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采用该技术获得的Al-Mn合金坯料的金相显微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呈等轴状或近等轴状.采用固液混合铸造的室温力学性能σb=130MPa, σ0.2=80MPa, δ=1.2%;优于传统铸造和半固态铸造合金,使难以应用的高锰铝合金有了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液混合铸造制备了Al-10Mn和Al-10Cr合金坯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及其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采用先加入一定的粉末,搅拌后再分多次加入剩余粉末的加粉方式.当合金熔体的过热度为10~40℃、搅拌器转速为500r/min,压铸模温度为500~600℃时,能够获得组织均匀、细小的固液混合铸造合金.随着加粉量的增加和粉末粒度的减小,铸造坯料的力学性能也随之升高,这两种新合金可以应用于耐磨、耐蚀材料.  相似文献   

8.
Cr15高铬铸铁固液混合铸造铸件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液混合铸造制备了Cr15高铬铸铁,并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铸造相比,固液混合铸造制备的Cr15高铬铸铁共晶碳化物被细化、球化,奥氏体为细小的等轴晶,共晶团尺寸显著减小,粒度为20 ̄50μm。  相似文献   

9.
何建军  陈振华  陈荐  陈葵 《铸造技术》2007,28(6):787-790
采用一种新的材料制备技术-固液混合铸造工艺制备了高铬铸铁合金坯料,对合金进行了高温热压试验,并对热压过程和合金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液混合铸造的高铬铸铁合金相对于普通铸造合金的热变形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累计墩粗变形比可达到34%以上,固液混合铸造工艺对高铬铸铁合金组织的改善是提高材料热变形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固液混合铸造工艺中,将Al-20Cu合金粉末分别加入到Al-20Cu和Al-40Cu合金熔体中制备了合金坯料。采用JSM-6700F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金坯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Al-20Cu粉末加入对粉末周围的Al-20Cu合金基体初生相、共晶组织和二次析出相有明显的细化作用,越靠近未熔粉末,基体中的初生相越细小,共晶组织的片间距越小。固液混合铸造Al-40Cu合金坯料中未熔Al-20Cu合金粉末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表明固液混合铸造工艺中加入的金属粉末的成分范围可以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1.
薄壁铸件的压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图1所示是一典型的薄壁铸件,外形尺寸为:72 mm×27.6 mm×15 mm.壁厚为0.8 mm.合金材料为YLll3,在J1512压铸机上生产,浇注系统见图2.  相似文献   

12.
氨阀盖铸造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ViewCast软件对氨阀盖铸件铸造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铸件凝固过程随时间的变化,对可能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的位置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改进了阀盖铸件的新工艺方案.结果显示,仅通过增加冒口,就可对原工艺方案进行优化,并满足其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铸造技术》2017,(4):960-962
为了探索ZL205A合金的熔炼工艺和某骨架铸件熔模铸造工艺,本文以某骨架铸件为例,研究出其最佳的浇注系统方案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浇注时的最佳型壳温度和铝液温度,探索出ZL205A合金熔模铸造的一般规律,使铸件的成品率大为提高。结果表明,提高合金的纯净度、设计底注式浇注系统、采取合理的浇注温度是提高铸件合格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鉴于大型HT300主轴箱技术要求不允许出现裂纹、缩孔、渣孔等铸造缺陷,精心设计了铸造工艺方案和浇注系统,合理布置了冒 口、冷铁和加强筋;在1台7t冲天炉和2台5t中频电炉同时熔炼的条件下,采用含Ba的75SiFe长效孕育剂进行孕育处理,浇注温度1 340~1 360℃,浇注时间183 s.经测试,单铸试棒抗拉强度为320 MPa,落砂、清理及粗加工后未发现任何缺陷.  相似文献   

15.
模具的精密铸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俊杰 《铸造》2000,49(3):156-159
简述了压铸行业的特点和压铸模具性能要求。与传统方法相比 ,以快速原型制造和精密铸造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模具制造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很有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马永威 《铸造技术》2006,27(11):1267-1268
台资机床产品用横梁铸件(见图1),材质为HT300,铸件重75kg,硬度要求180-220HB,轨导面不允许有缩孔、缩松等缺陷。  相似文献   

17.
我所生产的某型雷达产品中有一个大壳体和两个支臂 ,材质为 70 SS高强度铸铝合金 ,是雷达的主体部件。原工艺为 3件单独加工完后 ,再装配在一起 ,单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 ,且装配后的尺寸精度不易保证。为此 ,我们决定将 3个铸件合在一体整体铸造 ,其外形尺寸为15 6 0× 12 6 0× 86 0 (mm) ,是我所多年来生产的最大最复杂的一个铸件 ,没有先例 ,其铸造工艺过程特别复杂。1 铸造工艺方案确定大壳体和两个支臂整体铸造工艺图如图 1所示。图 1  3件整体铸造工艺示意图(1)分型面确定 该件外形尺寸较大 ,按常规应为多箱造型 ,但由于铸件太大容…  相似文献   

18.
大型铸钢件铸造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型铸钢件为例,利用ViewCast软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首先根据裸件的凝固结果和热节数量、位置计算出冒口尺寸和数目,然后对铸件及其冒口进行凝固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优化得出最佳的补缩系统.之后进行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并对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铸造工艺能平稳地充型,补缩系统能有效补缩凝固过程中所需要的金属.  相似文献   

19.
郭春和 《铸造技术》2003,24(1):54-55
长为5m的细长铸铁件用湿型铸造方法,在侧面均匀开设多道内浇口,既降低应力变形,又防止冲砂缺陷。  相似文献   

20.
1 铸件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摆臂是我公司生产的出口美国的水泥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该铸件在工作中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铸件要求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质量要求严格.最大轮廓尺寸为3 691 mm×1 800 mm×1 480 mm,铸件壁厚较大,最大处壁厚为210 mm,最小处壁厚为140 mm,铸件重量14 000 kg,形状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