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彤 《中国纤检》2006,(11):23-24
根据蚕茧质量监督工作和目前蚕茧行业的形势,分析了加强蚕茧质量监督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做好蚕茧质量监督工作的措施:建议制定适合在鲜茧收购环节使用的鲜茧分级和检验方法标准,建议对毛脚茧、过潮茧、统茧给出明确定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是四川第一部桑蚕鲜茧地方标准。它以仪测为手段,快速、准确为目标,以出丝量为轴线,茧层量、全茧量检验方法为补充。文章就标准制定的技术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干茧与鲜茧分级标准的不一致性及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蚕茧一种产品有多个分级标准,干茧标准以解舒丝长定的等级与蚕茧价值相关性不大,适用的鲜茧标准以干壳量分级,干、鲜茧标准不一致,同一茧样按不同标准划分的等级差异大,不仅造成蚕茧等级混乱,更是“仪评”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修订干茧标准要以准确体现蚕茧价值为主,同时应考虑干、鲜茧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桑蚕茧一种产品有多个分级标准,干茧标准以解舒丝长定的等级与蚕茧价值相关性不大,适用的鲜茧标准以干壳量分级,干、鲜茧标准不一致,同一茧样按不同标准划分的等级差异大,不仅造成蚕茧等级混乱,更是“仪评”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修订干茧标准要以准确体现蚕茧价值为主,同时应考虑干、鲜茧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试论现行干茧标准实施难点与修订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GB 9176-1988<桑蚕茧(干茧)分级>及GB 9111-1988<桑蚕茧(干茧)检验方法>标准(以下统称干茧标准)的实施难点,建议在修订标准时,将分级与计价结合,干、鲜茧分级达到一致,采用现代电子技术,简化检测.  相似文献   

6.
浅议鲜茧标准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祚忠 《中国纤检》2002,(10):17-18
鲜茧收购按质论价既是公平交易,更是促进蚕农采取措施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按质论价的前提是茧质检测,必须以标准加以规范。现行鲜茧标准和茧质检测方法需要改进完善,在体现标准先进性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可操作性。本文针对现行标准和收茧现状提出一些新见解和设想,作引玉之砖,希望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鲜茧标准及其快速检测方法。一、鲜茧收购评茧办法的演变建国前鲜茧收购是凭经验估计蚕茧的烘折和缫折,估计它能产多少丝,再根据当时的丝价或牌价来定茧价,无明确的分级标准。解放初期基本沿用旧法,以缫折大小分等级,以大米折算茧…  相似文献   

7.
《丝绸》2015,(4)
桑蚕茧有多个分级标准,干茧标准和鲜茧试缫标准以解舒丝长等作为主要指标,适用的鲜茧标准又以干壳量分级,很多标准与蚕茧价值相关性不大。目前,干、鲜茧国家标准不一致,还有不少地方标准;此外,同一茧样按不同标准划分的等级差异大,不仅造成蚕茧等级混乱,更是"仪评"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蚕茧标准需要修订或重新制订,修订成一个以体现蚕茧价值的质量指标为主的统一标准,日本茧检定、印度鲜茧计价等方法值得借鉴参考。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关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桑蚕茧鲜茧检定与干茧检验在样茧抽取、茧质分级标准、检验设备和工艺条件、解舒检验计算方法上的不同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检验法对同品种、同期茧的检验成绩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9.
引言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鲜茧缫丝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蚕茧的增加,鲜茧来不及完全加工成丝就化蛾了,于是就把蚕茧杀蛹烘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干茧缫丝。蚕茧烘干,丝胶变性,茧丝离解困难,因而采取了煮茧等一系列措施,以适应干茧缫丝。习以为常,反而觉得鲜茧缫丝有很多弊病,甚至认为鲜茧不能缫丝。其实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用干茧缫丝的方法去缫鲜茧,当然弊病百出。能不能设想  相似文献   

10.
邢秋明  洪澜 《丝绸》1994,(5):22-23
比较了桑蚕茧鲜茧检定与干茧检验在样茧抽取,茧质分级标准,检验设备和工艺条件,解舒检验计算方法上的不同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检验法对同品种,同期茧的检验成绩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桑蚕茧(干茧)检验方法》和《桑蚕茧(干茧)分级》检测方法标准已不适应缫丝生产发展与市场需要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方法标准中检验设备、工艺、检验项目和分级等问题,提出了重新修订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茧(鲜茧)检验项目、检验流程、操作方法、分级标准及检验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茧(鲜茧)交易中,采用缫丝检定的茧质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邢秋明  丁海洋 《丝绸》1996,(9):43-44
对在新形势下执行GB9111-88《桑蚕茧(干茧)检验方法》及GB9176-88《桑蚕茧(干茧)分级》两个国家标准过程中出现的抽样代表性问题、漏选下茧时的处理方法、定级中的问题以及与鲜茧标准衔接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推行“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发展一优两高蚕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省收购桑蚕茧的分级标准与计价办法,解放初期至1957年,沿用手估目测的“肉眼评估法”,此法是以感官评估鲜上茧的烘折与缫折作为评茧分级依据,即以鲜上茧烘折和缫折乘积的倒数估算鲜茧出丝率。这种分级标准方法简便,但是单凭感官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于一九五七年实行以鲜茧茧层率为评茧标准;一九七二年实行以茧层无水干壳量为主的鲜茧评茧标准计价办法。这两类评茧标准均不利于提高蚕茧质量,同时每年用于削剖茧壳损耗大量优质原料。为此,湖州市下昂乡和海宁县长安乡新民村先后试行了“组合售茧,缫丝计价”的改革,效果显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6.
(一) 建国以来,我省收购桑蚕鲜茧的标准与计价办法,经历了一次改革。解放初期至1957年,沿用手估目测的“肉眼评茧法”,此法是以鲜上茧烘折和缫折乘积的倒数(1/烘折×缫折)估算鲜茧出丝率,作为鲜茧分级的主要依据。这种鲜茧分级标准,方法简便,但是单凭感官不可能正确地鉴定烘折和缫折。同时它既不能体现“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茧价政策,也失去了发挥茧级标准指导生产的积极作用。因此,从1958年开始改为以鲜茧茧层率为茧分级的主要依据,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填补江苏省在桑蚕茧<鲜茧>收购分级和检验过程中,长期处于无正式标准的空白。经江苏省技术监督局批准,由江苏省纤维检验所,江苏省茧丝绸行业总会,江苏省吴江茧质检定所共同起草的《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强制性标准,正式列入1999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制订计划(苏技监标发[1999]175号),并于1999年7月28日,在南京召开专家审定会。 审定会由省技术监督局标准处主持,邀请了中国纤维检验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原来凭经验的、传统的烘干茧感官检验法和切剖茧层的蛹体检验法存在的难学难掌握、检验不准确和检验成本大等问题,研究出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新方法;介绍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方法和步骤;经计算列出了“桑蚕茧鲜茧茧层率与烘成的半干茧、适干茧的烘干程度和适干茧茧层率对照表”,以供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原来凭经验的、传统的烘干茧感官检验法和切剖茧层的蛹体检验法存在的难学难掌握、检验不准确和检验成本大等问题,研究出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新方法;介绍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方法和步骤;经计算列出了“桑蚕茧鲜茧茧层率与烘成的半干茧、适干茧的烘干程度和适于茧茧层率对照表”,以供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20.
实行“组合售茧、缫丝计价”的地区,蚕茧的作价原则是以解茧出丝率定基本茧价,以茧的解舒丝长补正,前者检定公量,后者检定质量。可见解茧出丝率是构成茧价的主要部分,因此,探讨准确检验鲜茧出丝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出丝率的因素较多,可分为工艺参数和操作两大方面。检验不同于生产,制丝厂总的要求是在降低消耗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即多出丝,出好丝。而检验要求严格按照方法标准执行,力求操作水平稳定,工艺执行一致,机器设备运转稳定可靠。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