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粗纱机翼导卷绕方式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粗纱机翼导卷绕方式的可行性。针对粗纱机高速时大纱表层粗纱易断裂以及电脑粗纱机采用多电机分部控制,尤其是取消了差速箱机型的耗电大大增加等问题,通过对管导与翼导卷绕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在相同的卷绕速度下,卷绕方式采用翼导的筒管转速始终比管导低,翼导卷绕方式在减小离心张力、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都优于管导方式,而翼导卷绕方式的缺点随着科技的进步都是可以解决的。分析结果表明,粗纱机高速时其卷绕方式采用翼导比管导更有利,且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为,以粗纱机纺纱时,粗纱卷绕张力保持稳定不变,纺出粗细均匀的粗纱为目的,自动计测运转中粗纱卷装的直径,并根据这一直径,自动调节筒管的回转速度的方法和装置。在管导式粗纱机上,自动地计测粗纱的平均卷绕直径(D_B)、筒管的回转速度(N_B),以及锭翼的回转速度(N_F);自动计算粗纱  相似文献   

3.
粗纱机纺纱张力的控制与调整是粗纱工序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张力控制对纺纱质量影响很大,甚至由于离心张力的作用迫使高速粗纱机在大纱时降速运行。而由于现代粗纱机开始采用张力检测一反馈方式调控卷绕速度,这就对粗纱张力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粗纱张力不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粗纱伸长率造成的影响,通过试验测试强调了控制粗纱张力的重要性,实践表明,采用测试粗纱伸长率来间接反映粗纱张力的方法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4.
棉纺翼导粗纱机关键技术和转速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翼导的机理,指出了粗纱机翼导、管导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翼导粗纱机缺点、存在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和光明的前景;阐明了翼导细纱机的关键技术和解决对策;推导了管导和翼导粗纱机有关转速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作定量计算和对比;定量分析了不同转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可供机械厂和纺纱厂作工艺设定的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装置是在粗纱机筒管传动机构中,依据粗纱卷绕张力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筒管转速的卷绕张力调整装置。粗纱机的卷绕作用,是由筒管和锭翼的转差来完成的,随着管纱直径的增加,其转差要随之减小。这种转差的减小,一般用一对铁炮改变筒管速度来完成。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粗纱卷绕张力决定后,必须使用有一定变化曲线的铁炮来经常维持这一张力。但是,同一台粗纱机上粗纱卷绕未必都具有同一条件,实际上粗纱卷绕是在各种各样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在已经配备好用一定粗纱卷绕条件的铁炮上,如用其他品种粗纱的卷绕,管纱直径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型棉纺粗纱机纺纱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了新型棉纺粗纱机纺纱工艺若干参数设定的建议.新型粗纱机的纺纱工艺,在一定范围内以大卷绕张力为宜,为符合卷绕工艺要求,从小纱到大纱,卷绕张力应由大到小.适当加大捻系数,重视假捻器的假捻效果是新型粗纱机纺纱工艺的又一特征.锭速的设定应在"中纱"前等高速,"中纱"以后逐渐降速,使筒管表层粗纱所承受的离心张力小于粗纱强力.四罗拉双胶圈牵伸能减少粗纱毛羽,改善粗纱结构,提高粗纱机的生产效率,但存在1 cm左右的机械波.  相似文献   

7.
卷绕基本方程组是粗纱机数控卷绕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的源型和编程依据.但预先建立起通用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在线实时测量卷绕直径是构建卷绕基本方程的关键.CCD垂度传感器不能对卷绕张力实施正确的调控,而且可能发生误调,通过锭翼空耗与纺纱功耗的“功率差”可以实时测算出卷绕张力.采用翼导卷绕方式代替管导卷绕方式对提高机器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粗纱机高速运行时影响张力的因素以及在四电机粗纱机中解决张力波动的措施。分析表明,高速运转时影响粗纱张力的主要因素有:纺制的纤维品种、规格、粗纱的大中小纱状态、工艺参数、锭速、温湿度等。而在四电机粗纱机中,建立了引入补偿参数的筒管转速公式,通过设定卷绕系数K1,张力补偿值n(f)和张力传感器自动补偿,就能较好地解决张力波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粗纱条加捻卷绕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粗纱卷绕成形过程中受力的分析以及A456G型、FA401型粗纱机的对比,提出影响粗纱卷绕张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为粗纱与锭翼的摩擦因数u1、u2,粗纱对锭翼的包围角θ1,粗纱对压掌的包围角θ2,压掌叶尾端导纱平面与粗纱的摩擦因数u4,粗纱与空心锭翼的摩擦因数u3,其中θ1、θ2对卷绕张力的影响较大,粗纱的卷绕张力随粗纱机筒管的转速Wm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大,随粗纱卷绕直径Dm的增大而减小,提示了粗纱的受力状态及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多电机分部传动粗纱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纺织机械》2000,(4):29-32
在棉纺工艺设备中 ,粗纱机的速度控制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复杂的。传统粗纱机采用一台电机传动。其导条辊、牵伸罗拉、锭子以及筒管的恒速部分 ,都由主轴直接传动。在整个纺纱过程中 ,它们的速度不变。但根据粗纱的卷绕运动规律 ,要求筒管的卷绕转速和筒管龙筋的升降速度 ,须随筒管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减少。因此粗纱机筒管龙筋升降速度和筒管卷绕速度的变速部分 ,都经下铁炮来传动 ,差动装置将主轴传来的恒速和下铁炮传来的变速合成后传给筒管 ,并传动龙筋升降。日本丰田公司和德国青泽公司生产的棉纺粗纱机代表了当今的世界先进水平。日本丰田公…  相似文献   

11.
邢镇宁 《金属制品》1994,20(5):43-46
介绍了911铅液覆盖剂的技术特征。采用911铅液覆盖剂后大大减轻了铅烟铅尘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国家环保要求、消除了钢丝挂铅现象,使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是替代木炭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建立促进排铅功能小鼠动物实验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促进排铅功能动物实验适宜模型条件,利用三水醋酸铅作为造模质量,使用清洁级昆明种健康小鼠209例,其中雄性小鼠179只,雌性30只,饮水(164mgPb^2 /L,546mgPb^2 /L,1638mgPb^2 /L)或饲料喂饲(224 mg/kg、728mg/kg、2240mg/kg)给阳小鼠染毒,分别观察10d和20d后测定肝,脑,股骨和血中的铅含量。观察小性别,染毒, 染毒方式,染毒剂量,造模时间对促进排铅功能小鼠模型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性别对铅负荷小鼠模型无影响。(164mgPb^2 /L、546mgPb^2 /L、1638mgPb^2 /L三水醋酸铅水溶液饮水和224mg/kg、728mg/kg、2240mg/kg三水醋酸铅饲料喂饲,均可建立稳定的铅负荷小鼠模型。546mgPb^2 /L三水醋酸铅水溶液饮水染毒10d即可达到小鼠模型成立 的,该方法可以作为建立铅负荷小鼠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肖东平 《金属制品》1995,21(1):42-44
指出了铅浴时钢丝挂铅的危害,分析了引起钢丝挂铅的8个因素,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防止钢丝挂铅的5条措施,采取5条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钢丝挂铅。  相似文献   

14.
有机共沉淀一原子吸收法测定黄酒中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酒样品的硝酸一高氯酸消化液,在0.2mol/L硝酸介质中,加入吡咯啶二硫代甲酸铵,与铅作用形成难溶配合物和共沉淀一原子吸收法测定黄酒中铅离心除增清液,沉淀液用甲基异丁基甲酮溶解,将有机相引入空气一乙炔火焰中。  相似文献   

15.
铅烟尘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柏义盛 《金属制品》1994,20(1):48-50
铅烟铅尘污染是制品行业主要公害之一,文章介绍了大连钢厂在治理铅污染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颜建中 《金属制品》1994,20(5):46-48
介绍天津某公司生产的铅液覆盖剂在钢丝铅淬火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该产品在防治污染,改善铅淬火的生产环境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部分市售茶叶中铅、铬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茶叶中铅、铬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调查茶叶中铅、铬的本底值,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采集了420份茶叶样品,样品包含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茶叶品种,采用GB 5009-12-2010和GB 5009-123-2003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的铅、铬两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依据GB 2762-2012茶叶中铅的限量和NY 659-2003中铬的限量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茶叶中铅的检出率为90.7%,超标率为0.48%,铬的检出率为93.1%,超标率为0.71%,合格率略高或持平于2005~2009年监测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包装形式的茶叶之间铅铬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市售茶叶中铅、铬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总体污染较低,但个别样品存在铅、铬含量超标现象,应引起适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铅对人体危害极大,针对当前不少儿童体内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本文拟从食品的角度查找源头,采用测定食品中含铅量的国家标准方法——苯肼硫碳酰偶氮苯比色法对儿童特别喜爱的、并在当前市场上热销的11种膨化食品进行了铅含量的测定,其结果表明,大企业的品牌产品含铅量大部分符合国家标准,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品牌产品超标,而无品牌、特别是小作坊土法生产的产品含铅量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部分地区食品中铅、镉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监测吉林省2001~2004年6个地区食品中铅、镉含量,了解铅、镉的污染状况,并提出铅、镉可能的污染来源.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2001年~2004年共监测13类917份食品中铅、镉含量,铅超标率为9.49%,镉超标率在6.24%.结果显示目前食品中铅、镉污染不严重,但由于各类食品中铅、镉都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