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耦合混沌测量系统抑制噪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混沌系统对韧值有很高的敏感性,用这种特性来测量小信号是很好的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因混沌系统对噪声也有很高的敏感性,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是否也能实现对小信号的测量,抑制噪声对测量系统混沌轨道的干扰是关键。可以认为将多个混沌测量电路耦合起来同时进行测量是一种可以抑制噪声的全新方法,这里对两个混沌测量系统的耦合进行了分析和数值实验,基于符号动力学理论,以及借鉴混沌同步的研究方法,数值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耦合条件下,该方法确能有效抑制噪声。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纳米MOS器件随机电报信号噪声测量方法.应用虚拟仪器平台采集随机电报信号噪声的时间序列,采用逐点差分和高斯函数拟合方法,提取了随机电报信号噪声的相对幅度,再通过数字滤波和指数函数拟合方法提取随机电报信号噪声时常数.通过对90nm MOS器件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计算速度远高于传统方法,而且在相同精度要求下,需要的采样点仅为传统方法的1/10.在随机电报信号时常数较小的情况下,测量精度为传统方法的几倍到几十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光纤衰耗特性的测量信号叠加很多噪声导致读数不准的现象,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设计了数字滤波器对测量信号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电机转速和转矩测量新方法.把测量得到的时间序列信号,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分解成若干的固有模态函数和一个残量之和,这个残量代表信号的波动趋势.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并用该方法对电机瞬时转速、转矩测量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从噪声环境中提取电机的瞬时转速和转矩的真实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孙玮  孙钊  王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12):957-960,967
为了快速准确自动识别随机电报信号,文中基于Sagittarius操作平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的场效应晶体管随机电报信号噪声的全自动测量系统,分析了随机电报信号噪声的识别算法.研究结果表明:以40nm低能耗CMOS工艺的实际产品验证了Sagit—tarius全自动测量系统的测试方法及分析算法,实现了MOSFETs随机电报信号噪声的快速、精确测量,满足了随机电报信号噪声的自动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阶统计量理论,采用双相干系数平方和对电子器件噪声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分析非线性非高斯信号、线性非高斯信号、非线性高斯信号、线性高斯信号,给出噪声信号的线性与高斯性的定量判定标准.将这种分析方法用于实验测量的电子器件噪声信号分析,表明电子器件噪声中存在这4种类型的信号,并可以用该方法进行有效区分.研究结果为电子器件噪声非常规特性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定量判据.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无线电引信目标识别新方法.根据无线电引信回波多普勒信号功率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的特点,对淹没在噪声中的无线电引信同波信号进行小波分解,提取在不同频带内信号能量作为特征,用小波神经网络对目标进行检测.针对不同信噪比,对某典型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信号信噪比达-7 dB.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激光光热反射方法测量表面下物体热物性的实验原理.分析了实验中噪声的主要来源,运用带通滤光片结合差分探测的方式降低激光器产生的噪声.锁相放大技术对被测信号进行窄带放大,锁相放大器结合示波器输出了被测信号的周期变化部分,实现了光热法测量中微弱信号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锁定检测放大电路抑制噪声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其能够把埋没在噪声中的微小目的信号检测出来的优点,设计了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相似文献   

10.
微流量信号是叠加着多种噪声干扰的弱信号,为了准确提取流速信号,在电磁流量计中采用窄带滤波信号调理技术,滤除高次谐波,取出信号基波,再经相敏解调、低通滤波消除微分噪声和同相噪声,提高微流量信号的信噪比.根据窄带滤波对交变磁场的要求,提出并制作每个周期内激磁电流平均值恒定的恒均值电流源.对其在环境温度、电网电压发生变化时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测验证.实际应用证明,可将电磁流量计测量下限扩展到0.002m3/h,实现微流量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1.
Thepowersystemofaradiofuzeiscomposedof electricalgeneratoranditsregulatingcircuit[1,2].The primaryelectricalcapabilitydefectsofpowersupply arepowerfail,singlepulseandrandomnoise[3,4].Powerfailismainlycausedbyshortcircuitofelec trolyteinsidebattery.Singlepulseiscausedbythe impurityinelectrolyteandplates’positivematerial.Thereasonsofthenoiseofpowersupplyiscomplicat ed,boththerandomicityofchemicalreactionandthe vibrationofplateswillcausenoise[5].Theoutput voltagequalityofradiofuzepowersupplyhas…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用于小区间干扰协调的多小区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 该算法利用相邻小区同频子信道间信干比的差异,通过平衡信干比,协调同频子信道上用户的发送功率,保证系统边缘用户性能,减小同频信道干扰,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既可以很好地保证用户公平性,又能充分利用频谱资源以保障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特性,首先,介绍了电力线通信(PLC),建立了基于低压电力线信道实测特性的OFDM系统的仿真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种类的噪声进行了建模,测量并分析了电力线信道的噪声特性。本文通过测量实验,得出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波形及其特点,通过仿真,得出了低压电力线信道上各种噪声对OFDM系统误码率(BER)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个衰落条件下的多用户认知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存在多个并行的认知链路,其发送功率同时受主用户接收端干扰温度的限制以及各自的最大中断概率约束,研究如何通过对各认知链路适当的功率控制来使其非中断传输概率的乘积达到最大,以获得尽可能高的传输效率并保证各链路的共享公平性。首先,对瑞利衰落、信道噪声和用户间信号干扰进行了合理的抽象与建模,并给出了各认知链路的中断概率表达式,将上述各认知链路传输概率乘积最大化问题近似为几何规划问题,从而获得该问题的近似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这一近似解与实际最优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扩大虚拟暗室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测试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系统测量精度,改善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测试效果,借助自适应滤波及维纳滤波理论对基于传统自适应噪声抵消模型建立的测试系统进行分析,传统测试系统的参考通道存在的设备辐射分量制约了系统应用范围,从而不能实现任意信噪比环境下的高精度测量.同时,提出基于谱估计的自适应噪声抵消模型,该模型建立的虚拟暗室系统通过对测试系统主通道信号进行谱估计,得到设备辐射信号及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并根据该功率谱密度对参考通道信号进行针对性抑制,以滤除参考通道辐射信号分量,从而提高测试系统的适用性及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高、低信噪比环境下均能准确地提取设备辐射信号并准确复现受试设备的辐射信号,提高了虚拟暗室系统对环境噪声的抑制能力,增强了虚拟暗室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非理想信道多小区多播协作网络中的供能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的无线携能通信优化方案,该方案以最差用户信干噪比最大化为目标、以每用户能量采集和每小区功率为约束,在保证用户能量采集约束和系统功率预算的前提下实现最差用户服务质量最优化.为了求解优化问题,采用半定松弛和S-引理将原始问题转化为拟凸优化问题,进而采用二分迭代算法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系统设计正确,迭代算法收敛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CMOS低噪声放大器的几种结构,研究了该放大器的噪声性能和相关制约因素,分析了电感反馈共源共栅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低功耗技术中采用的电流偏置复用结构,最后展望了CMOS低噪声放大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准确测量传导性电磁干扰(EMI)噪声,是解决电力电子产品电磁干扰问题的重要依据.简述电磁兼容EMC传导性电磁干扰标准测试环境,提出引出地线得到真正的“单相三线”系统,解决了传统实验室测量的干扰噪声信号缺少共模噪声问题,建立符合标准的测试实验台,并阐述了实验台的设计原理和具体设计过程,通过实验证明该实验台地线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传导性EMI共模(CM)/差模(DM)噪声的测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密集无线网络(UDN)性能,提出一种同时考虑收发信机射频损伤的协同波束形成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射频损伤的UDN协同波束形成模型,并利用凸优化方法求解得到其最优解;然后,针对此最优解的结构特征,结合其在实际系统中难以实现的局限,设计了由信号泄漏噪声比波束形成导向矢量和最优功率分配构成的线性次优波束形成器.仿真结果表明,收发信机射频损伤的协同波束形成器能有效降低干扰,并且可提高UDN的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