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首先对强夯法在处理饱和吹填软土地基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介绍了一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地基处理方法一真空动力固结法。结合某工程饱和吹填软土地基所采取的真空动力固结试验,从地面变形规律、承载力、有效加固深度、振动效应等方面评价了真空动力固结方法处理饱和吹填软土地基的效果,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强夯法在处理饱和吹填软土地基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介绍了一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地基处理方法—真空动力固结法。结合某工程饱和吹填软土地基所采取的真空动力固结试验,从地面变形规律、承载力、有效加固深度、振动效应等方面评价了真空动力固结方法处理饱和吹填软土地基的效果,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围海造地软基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海造地形成的吹填淤泥地基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高、强度极低等特点,对工程使用极其不利,必须进行加固处理.结合某工程,采用真空预压法对吹填淤泥地基进行加固,同时布置原观仪器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实测地表沉降量达1 616mm,地基加固结束时的平均固结度达86%,工后沉降小于300mm;水平位移小于10mm;吹填淤泥单位厚度的压缩量达267mm/m,属于大变形的范畴;真空度和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表明真空度在吹填淤泥地基中的传递存在较大的沿程损失;地基加固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吹填淤泥平均十字板强度达15.2kPa;吹填淤泥的土性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地基承载力大于60kPa;地基加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探讨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开发土工水箱来改进吹填淤泥地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降水强夯法处理深度小、降水时间长的缺陷,结合扬中灏港通用码头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改进了传统降水强夯工艺,采用水气分离集成井降水联合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在常规真空井点降水强夯和改进降水强夯两个试验区开展现场监测和检测试验,对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气分离集成井降水强夯工艺降水深度可达地表以下5~6 m,夯后孔压消散时间约为1~2天;地基加固后总地表施工期最大沉降量为0.606 m,可有效减小工后沉降;与常规井点降水强夯法相比,改进法加固后土体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均有较大提高,地基加固效果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预压法加固吹填淤泥与海相沉积淤泥的围海造陆工程分区软基处理方法与现场监测试验,对该工程B2区堆载预压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过程中淤泥层的沉降变形、孔压、真空度及深层土体位移等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吹填淤泥经过预压处理后,压缩比高达33.2%,为相邻海相沉积淤泥的1.6~1.8倍,前者加固效果明显高于后者;吹填淤泥的孔压消散速率慢于相邻海相沉积淤泥,卸载前,孔压还未消散完,而后者孔压已基本消散;真空度沿淤泥层传递效果较好,表层与底层较好,中间层次之;真空与堆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表层淤泥位移朝向加固区内,中间层淤泥位移朝向加固区外,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粉土路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绍兴滨海新城新东线道路的软基处理工程,进行了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对每遍处理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施工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对加固后的路基进行静力触探检测和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可有效加固深厚饱和粉土路基,能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工期;并使加固后土体的Ps值和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有效加固深度达8 m,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深圳龙岗中心花园填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及承载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代表性强夯处理填土基实例强夯前后地基加固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低能量区填土层的加固效果稍优于高能量区填土层的加固效果,一定的深度内,在相同的夯击能力作用下,厚度较小的填土层的加固效果稍优于厚度较大的填土层加固效果。对于这一与通常人们认知有所不同的现象,运用波的反射透射理论进行了解释;填土层下伏硬层的存在及埋深的大小,是引起强夯加固效果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强夯地基各种测试方法确定的承载力与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用于确定一般自然沉积土的承载力的常规方法不适用于夯夯地基土,根据标贯试验击数与载荷试验结果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根据标贯试验击数确定强夯地基土承载力的经验公式,fk=0.4N^2 6.0N。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加固山区高填方机场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某山区高填方机场原地基进行了强夯法加固现场试验,介绍了试验区强夯法的施工设计和现场检测与室内试验的结果。强夯法加固地基现场检测结果表明,由于强夯作用,地基土的干密度和压缩模量明显增加,95%的地基压实度大于93%,74%的地基压实度大于96%,87.5%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250 kPa。采用中风化填料,剩余沉降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采用强风化填料,无论是采用2 000 kN.m还是采用3 000 kN.m的夯击能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中风化填料的加固效果明显优于强风化填料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强夯对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选取宿新高速公路典型地质条件路段,应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在试验段确定3个试验点分别针对无碎石垫层、20 cm碎石垫层和40 cm碎石垫层3种工况进行试验,对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进行观测,得出超孔隙水压力随夯击能累计而增加,同时伴随消散而减少,使得峰值出现时间的早晚与夯点夯击顺序密切相关;对试验前后土体力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垫层较厚的场地,随着孔隙水压力消散结束,在强夯试验结束一段时间后,土体颗粒间紧密接触,新吸附水逐渐固定,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分析结果表明,强夯虽破坏了土体原有结构,但总体上提升了土体强度,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不同土类的加固机理,结合珠海市某港口填海工程高能量强夯的工程实践,对抛石填海地区地基处理进行了强夯试验研究,提供了高能量强夯设计的施工参数及施工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可知,该场地在现有的设计参数作用下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效果显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效加固深度是评判加固效果和确定强夯方案的重要指标。以10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某抛填路基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单点多次夯击的强夯数值模拟,以夯击后的应力为标准来计算有效加固深度。结果表明:随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深度先增大后稳定,6击后有效加固深度的增幅极小。经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到土体参数对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敏感性排序。落距和锤重与有效加固深度呈正相关关系,锤径则为负相关关系。锤重对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大于落距,在夯击能相同时,重锤低落所得到的累计夯沉量与有效加固深度均更大。提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估算公式,并实现了量纲统一,该公式与模拟结果偏差较小,可供同类型强夯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基土强夯加固模式及加固范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代表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事例,在大量的测试资料及春他有关强夯文献资料广泛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强夯加固模式图;并根据强夯地基土密实改变的特点、夯沉量与强夯加固深度的关系,建立了填土地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及加固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同样对其他较均质的非饱和土体适用,对估算地基加固范围,尤其是在试夯时估算地基加固范围,从而对强夯施工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含泥量对填砂路基动态模量的影响规律,先通过现场便携式落锤式弯沉仪(PFWD )试验与压实度试验,分析了含泥量与填砂路基动弹性弹模量的关系;再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建立了动态模量随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变化的回归模型;最后,结合现场检测与室内PFWD试验结果,提出了填砂路基含泥量的控制标准。研究表明:现场检测路段填砂路基含泥量绝大部分在3.0%~5.5%之间,现场动态模量随含泥量增大而减少,二者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回归关系;现场的动态模量与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也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当含泥量为0~10%时,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路基动态模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泥量较小(含泥量小于3%)和较大(含泥量大于8%)时,其动态模量要明显小于其他含泥量下的动态模量。当含泥量在3%~8%范围时,动态模量变化幅度较小,故建议含泥量的控制标准为3%~8%。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静动联合排水固结工法及其特点,并着重说明了其与传统强夯法的区别,然后介绍了静动联合排水固结法的核心机理及该工法的设计要点。结合厦门集美大桥高崎侧接线一、二期工程饱和吹填软土的地基处理设计和检测,分析了静动联合排水固结法在处理填海造地工程上的一些优势,可供类似工程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既定埋深条件下的可液化自由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问题,基于OpenSEES计算程序和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自由可液化饱和场地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耦合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可液化场地β谱曲线卓越平台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场地土层存在典型的高频滤波、低频放大效应;随着土层埋深和土层密实度增加,砂土层内的液化趋势明显减弱;饱和砂土和黏土层在地震作用下会分别发生剪缩效应和循环软化效应,进而使得土体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及地表震陷.  相似文献   

16.
卫生填埋场底部需设置低渗透率的粘土层,日本粘土资源匮乏.本研究利用膨润土作为卫生填埋场本地砂土的添加剂,提高和改善防渗能力.卫生填埋场本地压实砂土的渗透率为4.65×10^-5cm/s,膨润土作为添加剂与本地砂土混合成复合土,当添加率为10%时,渗透系数提高到3.72×10^-8cm/s,满足日本卫生填埋场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固化吹填泥砂混合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地区吹填造地过程中产生大量低成本的淤泥和吹填砂.同时,此类地区建设公路中却需要大量高成本水泥稳定碎石等建筑材料.针对此类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类型的固化剂固化淤泥和吹填砂混合物替代传统公路修筑材料,研究了固化后泥砂混合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相对于水泥固化剂,本项目研发的固化剂可大幅度提高固化泥砂混合物的强度;其机理是新型固化剂可形成更多的胶凝和膨胀性产物,其中有机化合物可通过聚合反应形成有机分子链,包裹泥砂混合物颗粒,密实土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室内配制不同含砂率(10%、20%、40%)粉土,对其进行改良试验,研究在不同改良剂(石灰+水玻璃、石灰+粉煤灰)、不同配比作用下3种含砂率粉土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砂率的增加,无论是素土还是改良土,其最大干密度均增大;对于石灰+水玻璃改良土,其最大干密度较素土有明显的降低,而石灰+粉煤灰改良土与之相反;石灰+水玻璃改良土最优含水率与素土略有差别,而石灰+粉煤灰改良土与素土最优含水率基本一致;在同一含砂率下,对于不同配比的石灰+水玻璃改良土,其最大压实度和最优含水率并未发生较大变化,10%石灰+20%粉煤灰的压实度高于其他配比情况;在恒定压实度(95%)下,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素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改良剂对粉土起到一定的"维稳"效果,改良剂掺量才是决定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Effective depth of dynamic compac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dynamic compaction technology of effective depth were analyzed elaborately. The formula determining the reinforcement depth was deduced by us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hammer weight, hammer area, dry density of filling materials and filling materials types we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e formula of effective depth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dimensions analysis. Based on ex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