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合考虑地质构造、水文特征、施工建设等因素影响,将岩溶隧道涌水突泥过程演化抽象概化为4个阶段:①岩溶地质环境形成阶段为致灾构造的发育演化提供地质条件;②岩溶水系通道扩展阶段为涌水突泥体的储存和流动提供空间;③岩溶涌水突泥临界状态形成阶段主要受致灾泥水体和人为隧道开挖影响;④岩溶涌水突泥释能降压阶段是整个过程的结束,表明灾害已经发生。基于案例统计分析将岩溶隧道涌水突泥依据不同要素划分为3大类11种型:地质构造类(断层型、向斜型、背斜型、岩性分界面型),涌水通道类(裂隙型、管道型、溶洞型、暗河型),涌水突泥类(涌水型、突泥型、突水突泥型)。研究成果对隧道涌水突泥灾害控制的研究和隧道安全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覆盖型岩溶区的河谷地下岩溶总体上具有上强下弱的垂直分带特征,但这种垂直分带的成因众说纷纭,给工程实际运用带来不少困惑。为此,通过找出河谷由峡谷期向盆地期演化过程的最大岩溶作用水头、最大强化作用水头和最新强化作用水头等特征作用水头,把河谷岩溶的多期叠加成层模型简化为河谷地下岩溶的三期叠加强化模型,即由下至上划分为深层孤立洞隙层、中层强化岩溶层和现代岩溶影响层。借助于白石窑水电站为工程实例进行了河谷演化及其地下岩溶剖面分层分析,提出坝基现代岩溶影响层发育强烈,是防渗的重点,岩溶最大防渗深度进入中层强化岩溶层,大大减少坝基岩溶渗漏防渗处理工程量,节约工程投资。经多年渗漏量观测,防渗效果良好。覆盖型岩溶区地下岩溶分层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可供类似的坝基防渗工程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分析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宇 《水利学报》2001,32(1):0049-0053
本文在论述云南省岩溶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岩溶区归纳为山间盆地、峰洼(谷)地、山间河谷和深埋藏4类基本的水文地质单元,提出了各类型岩溶水适宜的开发方式。并根据岩溶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岩溶水开发条件的差异,将云南省的岩溶区划分为5个大区,分别对各区的岩溶水资源及开发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岩溶区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是工程建设中常遇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施工和安全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坑岩溶涌水部位、涌水量预测是岩溶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系统论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特点、涌水条件、涌水类型与涌水预测,以希对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勘察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示踪试验的岩溶管道及水力参数定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丽江九子海洼地-甘泽泉一带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为例,探究示踪试验在岩溶地下水通道研究中的应用。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连通性及流场特征、推测岩溶通道位置,并结合Qtracer2计算模型对示踪剂穿透曲线(BTC)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也得出了岩溶管道结构参数及水力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九子海洼地-甘泽泉一带存在水力联系,且还有其他岩溶通道存在。由此可判定地下水处于缓速紊流状态。Qtracer2程序可以实现示踪剂穿透曲线(BTC)的定量解析。 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鲁中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泉水流量衰减、干涸,水源地超采,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强研究。以泰安纸坊泉域为例,探讨了泉域内岩溶水强径流带分布、成因类型及典型水文地质特征,以达到合理开发、保护岩溶地下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岩溶水强径流带是有巨大调蓄功能并发育于浅部地下水积极交替带的网络状强岩溶富水带,其地下水动态稳定,成井率高且识别特征明显,是本区岩溶水水源地开采的理想场所。研究强径流带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其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鲁中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邢台市饮用水源地位于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排泄区,水源通过岩溶孔隙和第四系两种方式同时补给.通过对岩溶系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特性分析,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依据、地质参数计算、浅层水和岩溶水保护区按照不同的依据分别进行划分等,组合结果则为保护区范围,制定适合该区域构造特征的划分方案.根据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特性划分岩溶区水源地保护区,为类似地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运刚 《人民长江》2018,49(8):67-71
涌突水是岩溶隧洞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突出性问题。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红河段(新庄-蒙自)的小扑隧道为例,介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提出分段运用解析法对其20个桩段进行涌水量预测。主要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预测正常涌水量,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预测最大涌水量。结合现场调查发现施工区内有溶洞、落水洞、暗河,隧洞施工过程中可能袭夺暗河地下水导致较大涌突水灾害发生。根据解析和现场调查结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和工程措施,以规避可能的重大地下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复杂岩溶区的深埋长隧洞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易发生涌水、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因此,隧洞应尽可能在非(或弱)岩溶化地层中穿越,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疏干影响。选取滇中引水工程复杂岩溶区某一深埋长隧洞为研究对象,以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为基础,充分借助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大地电磁测深等技术手段,宏观上对研究区深部岩溶的发育程度进行判断,并对研究区地下分水岭部位进行了较准确的界定,为隧洞线路最优化选择提供了合理、准确、可行的依据。经综合分析,确定比选线路2为最终优化线路。  相似文献   

10.
该电站为高坝长引水式开发。枢纽区地处岩溶高山峡谷地区,河谷地质结构总体属向斜走向谷,在其控制下形成河谷地形不对称和两岸高差大,以及巨型危岩体、顺向坡、碎裂结构岩溶含水层、岸坡卸荷拉裂缝、已建水库河床深厚覆盖层等特殊地质条件,对水工方案选择影响较大。在前期勘测设计过程中及时调整了设计方案,有效避开了它们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深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界中地下水深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西藏内流区的湖泊与河流存在渗漏,水量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估算每年通过渗漏流出西藏高原的地下水超过了1 000亿m3;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地下水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降水量较少的火山与裂谷地区有大量的泉水涌出形成了河流与湖泊,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地区的河流与湖泊在北东方向上呈现出串珠状的分布。通过对长白山天池地下水补给源区的各项分析确定,补给天池的地下水来自于外源水,能够同时满足补给源区高程、降水同位素、渗漏等特征条件的地区只有西藏内流区。北方地下水中的锶、氦同位素特征关系揭示了深循环地下水与地幔玄武岩等发生了水岩反应。贝加尔与山西裂谷地区中地壳高导低速层可能是深循环地下水的导水通道,玄武岩孔洞构成了导水构造。深循环水在火山及裂谷附近向地表排泄形成河流与湖泊,河流源头附近的地温梯度偏低。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通过深循环方式补给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阿拉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贝加尔湖、东海、南海等地区,地下水的年龄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一般在20~40 a之间。  相似文献   

12.
洪家渡水电站是乌江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 ,坝址处于高山峡谷岩溶地区 ,枢纽由拦河坝、洞式溢洪道、泄洪洞、引水发电系统等建筑物组成。电站初步设计于 1992年审查通过 ,2 0 0 0年正式开工建设 ,在其间的 8年中 ,结合国内外水电技术的进步 ,不断深化对峡谷岩溶地区水电枢纽布置的认识 ,并对枢纽布置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调整 ,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