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存储区域网(SAN)中存储虚拟化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网络上的数字信息呈爆炸性增长,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越来越多地在企业级存储中得到应用。SAN的虚拟化是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它在文件系统层实现。SAN虚拟化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和应用系统把SAN作为一个单一的资源池来存取和控制。通过对目前几种SAN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对比,分析了存储虚拟化的技术关键,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SAN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网络上的数字信息呈爆炸性增长,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越来越多地在企业级存储中得到应用。SAN的虚拟化是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它在文件系统层实现。SAN虚拟化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和应用系统把SAN作为一个单一的资源池来存取和控制。通过对目前几种SAN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对比.分析了存储虚拟化的技术关键,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SAN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方案。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网络存储的概念,并分析和比较了几种网络存储技术各自的优势所在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上的数字信息呈爆炸性增长,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储区域网)越来越多地在企业级存储中得到应用。SAN的虚拟化是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它在文件系统层实现。SAN虚拟化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和应用系统把SAN作为一个单一的资源池来存取和控制。通过对目前几种SAN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对比,分析了存储虚拟化的技术关键,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SAN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方案。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网络存储的概念,并分析和比较了几种网络存储技术各自的优势所在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10月26日,IBM存储系统事业部在北京召开主题为“领SAN、NAS大潮,定系统存储乾坤“系统存储策略发布。IBM亚太区副总裁兼存储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叶威辉先生表示:“未来,IBM存储系统事业部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我们的系统存储战略中。领军SAN和NAS的锣鼓已经敲响,我们会沿袭IBM系统战略中关于对虚拟、开放与协作创新的承诺,同时将更好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带给用户,让SAN和NAS真正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存储区域网络(SAN)是新一代网络存储应用技术之一。为了解决IP网络同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和互操作的问题,IETF特别成立了IPS(IPStorage)小组,提出了几种基于IP的网络虚拟存储解决方案和相关协议。存储虚拟化是存储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它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对存储资源的使用.减少存储系统管理开销,优化存储系统性能,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存储区域网络(SAN)是新一代网络存储应用技术之一。为了解决IP网络同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和互操作的问题,IETF特别成立了IPS(IP Storage)小组,提出了几种基于IP的网络虚拟存储解决方案和相关协议。存储虚拟化是存储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它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对存储资源的使用,减少存储系统管理开销,优化存储系统性能,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大数据等传统应用系统中的存储系统往往以虚拟化的形式运行在开源的Linux平台上,随着存储虚拟化技术不断成熟并向多元化发展,用户同样需要基于Windows平台的存储虚拟化服务。针对这些需求,提出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提供存储虚拟化服务的软件,可实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创建虚拟的本地磁盘供用户使用,磁盘中的数据以条带化的形式平均分布在底层各个物理磁盘上。该软件基于海量存储网络系统TH-MSNS,在存储区域网SAN环境中为用户提供虚拟磁盘服务并支持在线容量扩展。通过测试后证明,条带卷在进行在线扩展时可以保证前台应用不中断,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大规模的数据迁移。当用户需要扩充虚拟磁盘的容量时,使用此项技术既可保证虚拟磁盘的可靠性又可提高扩容之后的读写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信公司业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出架构存储区域网络解决数据存储问题。从分析网络存储系统结构——DAS,NAS,SAN入手,研究SAN在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级数据存储领域,SAN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这里介绍目前存储技术的现状及SAN同其他存储技术的差异,随后阐述了选择设计SAN存储方案的要素,最后给出某大型企业Z在两个城市建立一体化存储系统的方案实例.  相似文献   

10.
对象存储系统已经成为分布式存储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在可扩展性、安全性、高效性以及性能上较传统的SAN和NAS等存储体系结构有很大改进。采用较为成熟的iSCSI架构,可以开发出实用的iSCSI对象存储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的存储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网络存储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流行模式,主要介绍当今主流网络存储技术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并对FC SAN(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IP SAN(Intemet Protocol Storage Area Network)和IB SAN(InfiniBand Storage Area Network)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全球范围内数据量的飞速增长,对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存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流行的网络存储技术是NAS和SAN。NAS和SAN各有自己的体系架构、互联协议、文件组织和管理方式等。而将这两种技术融合到一个统一的结构框架下已经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采用非对称结构模型,实现了一种融合NAS和SAN的虚拟存储网络。  相似文献   

13.
一种融合NAS和SAN技术的存储网络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传统的NAS和SAN 为适应数据爆炸性的增长,先后出现两种非常重要的网络存储技术:NAS和SAN。按照存储网络工业协会(SNIA)的定义:NAS是可以直接联到网络上向用户提供文件级服务的存储设备。NAS是一种存储设备,有其简化的实时操作系统,它将硬件和软件有效地集成在一起,用以提供文件服务。目前  相似文献   

14.
基于IP的存储网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存储局域网(SAN)和附网存储(NAS)特点,讨论了网络存储的发展趋势———基于IP的存储网络技术,并与光纤通道(FC)协议的存储局域网作比较,分析其优势,另外讨论了基于IP的存储网络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有关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网络存储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及其存储现状,分析了现有主流存储技术即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FC SAN(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和IP SAN(Intemet Protocol Storage Area Network)的技术特点,最后给出了基于IP SAN技术的网络存储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SAN存储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琼  汪审权  方粮  庞征斌 《计算机工程》2003,29(19):165-167
SAN是通过专用高速网将一个或多个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连接起来的专用存储系统,未来的信息存储将以SAN存储方式为主。可采用光纤通道、IP/Ethernet、InfiniBand互联技术分别组建FC-SAN、iSCSI-SAN和InfiniBand-SAN。对SAN这一最具发展潜力的网络存储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重点研究了iSCSI-SAN和InfiniBand-SAN这两种新的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存储区域网络是一个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网络,是存储领域最流行的技术。它采用光纤通道技术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互联,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这里讨论了SAN带来的优势,分析了数据备份技术,并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做了比较。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SAN的数据备份软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分析了基于IP的存储区域网络IP SAN(Internet Protocol Storage Area Network)为代表的网络存储技术以及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FC SAN(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新兴的软交换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就下一代网络环境下的存储网络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IP的SAN存储区域网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N是一个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网络,是存储区域中最流行的技术。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基于iSCSI协议的IP SAN环境。通过IP SAN与InfiniBand服务器结构的整合方式,表明IP SAN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和数据共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分析校园网存储系统的特点,对DAS,NAS,FCSAN和IPSAN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合需求重点分析基于ISCSI协议的IPSAN存储系统的技术特征,并对IPSAN的优势进行说明,由此提出基于SAN与NAS一体化以及分级存储的校园网网络存储解决方案,以满足校园网所面对的数据安全、可靠存储及有效利用的挑战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