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定鱼雷可靠性水平,针对单纯采用成败型或指数型评定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的局限性,根据鱼雷实航功能和动作程序包含成败型和指数型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按成败型-指数型串联综合评定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的改进方法。该评定结果是试验样本量、航行总时间、任务时间、成败型和指数型故障数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可靠性水平随任务时间变化的显著性受指数型故障的影响相对较大,受成败型故障影响相对较小,评定结果更客观准确,能有效解决单纯按成败型或指数型评定鱼雷可靠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鱼雷可靠性鉴定试验中,部分实航鱼雷的系统配置是变化的,直接用全雷实航试验信息进行可靠性评定的方法已不适用。针对此问题,该文利用系统可靠性评定方法,首先分别统计各分系统的实航试验信息,剔除不属于鱼雷分系统的可靠性试验信息,然后将分系统可靠性试验信息折合为全雷可靠性信息,再与正常配置的全雷实航信息综合,根据综合结果可较准确地评定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基于二项分布评估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方法无法区分远近航程航行之间可靠度差别的不足,针对现代鱼雷系统功能结构和故障状态复杂、航行距离远和工作时间长等特点,提出基于威布尔分布的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评估方法。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可对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进行更直观和科学的评估,可为现代鱼雷可靠性试验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外挂鱼雷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由于UUV体积小、质量轻,自航发射鱼雷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为了定量分析这种变化以验证发射的可靠性,建立了UUV自航发射鱼雷的运动模型,根据此模型利用FLUENT对发射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UUV发射鱼雷时运动状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采用自航发射仍然具有可行性.同时得出鱼雷脱离发射导轨时的运动参数,为精确计算鱼雷的外弹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泊 《鱼雷技术》2010,18(3):171-176
鱼雷在研制阶段通常进行大量的系统试验,这些试验包含了许多有效的可靠性增长信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评估鱼雷在研制阶段的实航工作可靠度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该文针对鱼雷在研制阶段收集到的各类可靠性信息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可靠性增长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分析不同产品在不同试验阶段的可靠性信息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可靠性增长模型评估产品可靠度,再利用信息融合的方法综合评估鱼雷的工作可靠度,为评估鱼雷在研制阶段的可靠性水平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鱼雷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鱼雷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温度循环和机械振动两种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新的环境应力筛选条件和要求。实航试验证明,改进后的环境应力筛选方法,对元器件的早期故障剔除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鱼雷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王改娣  孙华 《鱼雷技术》1998,6(1):10-15
本文以某型空投鱼雷为背景,给出了影响鱼雷初始运动各个环节的动态数学模型,重点说明利用这些模型及相应的数学仿真软件包开展的数学仿真试验在鱼雷研制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实航试验表明,所用软件能够解释并复现实航中出现的故障和现象,解决了非定常条件下控制系统的参数设计问题。通过仿真结果与实航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和软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鱼雷分系统之间以及分系统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鱼雷综合性能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有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模型的鱼雷综合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对实航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利用变权模型对由层次分析法获得的基本权重进行权重调整,并利用模糊综合方法实现鱼雷综合性能的量化评估。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用于鱼雷综合性能评估的可行性,为实航验收试验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叙述了研究鱼雷初始段运动及鱼雷制导大回路数学模型所应考虑的因素,重点探讨了应用这些模型在鱼雷实航试验中进行数学仿真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火箭助飞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试验与鉴定程序,研究了实航工作可靠度试验信息的收集、使用和转换;提出了火箭助飞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验前信息的来源、原则、相容性检验和可信度的综合使用方法;针对火箭助飞鱼雷实航工作可靠度指标既有系统又有分系统级的指标,一是引入验前信息可信度融合算法和优化序贯检验方法对分系统指标进行检验与评估;二是采用系统可靠性贝叶斯近似下限法对全雷实航工作可靠度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1.
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强  杨策 《鱼雷技术》2007,15(2):57-59
战备完好性综合反映了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要求,是衡量装备系统实际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为了解决目前衡量鱼雷装备系统任务效能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使用可用性和任务效能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把使用可用性作为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的主要度量指标,建立了一种使用可用性评估模型,对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分析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姚路  巩军  郑欣 《兵工自动化》2009,28(7):39-41,57
针对当前常规潜艇总体任务可靠性建模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鱼雷攻击任务为例,通过任务剖面和任务与系统关系分析,建立常规潜艇总体任务可靠性双层模型,并根据多阶段任务系统理论和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任务可靠性仿真,得到常规潜艇总体任务可靠度.为常规潜艇及其它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总体任务可靠性的预计、分配和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鱼雷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及其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跃  宋保维  梁庆卫 《兵工学报》2006,27(3):475-479
在鱼雷武器系统效能评估中,其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是评估武器系统效能的重要因素。对鱼雷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可用性矩阵计算之中。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鱼雷武器系统可信性矩阵和武器系统效能能力指数模型,最后建立鱼雷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4.
基于AMSAA增长模型的鱼雷系统Bayes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昭勇  宋保维  胡海豹  郑珂 《兵工学报》2009,30(10):1401-1404
Bayes理论是分析研究鱼雷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文中针对美国陆军装备系统分析中心( AMSAA)增长模型,提出了Bayes可靠性增长分析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将鱼雷研制阶段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数据作为产品可靠性评估的先验信息,再结合少量现场试验数据,运用Bayes方法即可对现场试验后的鱼雷产品可靠性进行评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鱼雷系统可靠性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氢氧能源在鱼雷动力系统的应用途径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军  单晓亮 《鱼雷技术》2011,19(4):290-294,298
氢氧能源是鱼雷能源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结合现代鱼雷发展趋势,提出了氢氧能源在鱼雷热动力系统和电动力系统上的应用途径,并在效率、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对这2种应用途径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2种应用途径均面临的问题——氢气和氧气的制取方法,最后对采用氢氧能源动力系统的安全和调节问题进行了分析。由分析可知,氢氧能源动力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鱼雷的航速、航程和适应大的航深变化,而且可以改善鱼雷的隐身性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火箭助飞鱼雷飞行可靠性试验与鉴定的需要出发,分析火箭助飞鱼雷飞行可靠性的特点,对验前信息的获取手段进行总结,给出地面试验数据综合为飞行试验数据的方法,并提出分系统数据综合为系统数据转换方法,分别使用经典法和贝叶斯法对火箭助飞鱼雷的飞行可靠性指标进行评定,分析比较二者的优劣,确定了火箭助飞鱼雷飞行可靠性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鱼雷可靠性增长分析,发现和解决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鱼雷多状态可靠性增长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成败型AMSAA-BISE可靠性增长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将故障次数用累计失败程度代替,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推进可靠性增长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结构设计安全系数方法的弊端,将可靠性设计理念引入鱼雷结构设计领域。结合经典壳体理论计算方法与二次二阶矩法,确定了基于理论公式的壳体结构可靠性安全裕度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利用ANSYS软件的概率设计(PDS)模块从有限元角度对壳体结构可靠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以上2种方法的引入可搭建连接鱼雷壳体结构设计与鱼雷产品可靠性设计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固定翼飞机应召反潜仿真系统,提供快速准确的应召反潜方案,采用统一建模语言对固定翼飞机应召反潜过程进行概念建模.列出应召反潜的实体和任务清单,建立攻击潜艇的任务模型、潜艇规避鱼雷的动作模型和固定翼飞机的交互模型,描述固定翼飞机应召反潜的仿真过程活动图.该研究可为固定翼飞机应召反潜仿真研究打下基础,使军事和仿真工程等不同领域的人员对固定翼飞机应召反潜仿真的理解和认识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