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金秋区块致密气是采取加砂压裂工艺进行开采的,在产出水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铁细菌(FB)等微生物,研究并证明其存在微生物腐蚀风险,并针对该现象开展了微生物来源和微生物腐蚀控制措施的研究。自从采取控制措施后,截止目前各平台井井筒及集输系统均未发生微生物腐蚀失效现象。  相似文献   

2.
长深含CO_2天然气气田地面集输系统防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长深气田营城组天然气高温、高压、高含CO2所带来的管道设备内腐蚀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现场试验、技术引进和开发的方法,进行地面集输系统管道设备材质和缓蚀剂优选评价,在线腐蚀监测技术应用,管道腐蚀预测软件和腐蚀信息管理数据库研究,优选评价出满足现场工况的材质、缓蚀剂、在线腐蚀监测和腐蚀预测等防腐工艺技术,形成了长深气田地面集输系统CO2防腐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面集输管道的腐蚀一直是油气储运及集输工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苏东气田地面集输管道腐蚀的各种形式及主要腐蚀机理。针对输油管道的腐蚀问题,从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以及交流电对管道的腐蚀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苏东气田采取的地面管道防腐措施及运行现状。并通过管道外腐蚀检测成果分析苏东气田地面集输管道腐蚀现状及防腐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油气田开采、集输和气田水回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群体,包括盐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它们在生长、代谢、繁殖过程中,可引起集输设备、回注管线的堵塞和腐蚀,给油气田开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危害性最大的微生物就是硫酸盐还原菌。通过对重庆气矿各站场硫酸盐还原菌对气田水处理工艺及油套管腐蚀状况和分析对比,推荐一种现场运用较好的SRB防腐控制技术。图7表8参3  相似文献   

5.
油气管道的腐蚀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管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了油气管道常见的局部腐蚀形式及腐蚀机理,其腐蚀形式可以分为点蚀、缝隙腐蚀、电偶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晶间腐蚀、微生物腐蚀、冲蚀以及氢脆,梳理了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一般来说,正是由于腐蚀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油气管道经常出现腐蚀失效事故。应针对管道的服役条件、腐蚀机理采取不同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6.
输送油、气、水混合介质的伊朗某油田集输管线发生了多起腐蚀泄漏生产事故,泄漏点主要集中在管线低位处、水平段及上坡处。通过对流体介质、腐蚀类型分析并对腐蚀产物进行化验测试得知,介质中高含硫化氢、氯化物和盐类物质是产生腐蚀的主要因素,这些物质溶解在水中加速了碳钢管线的腐蚀。微生物的存在也是产生腐蚀的因素之一,微生物腐蚀(MIC)是一个复杂的腐蚀过程,材料上常见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和酵母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腐蚀。许多类型的细菌都能引起腐生物腐蚀,而常见的细菌腐蚀是硫酸盐还原菌(SRB)腐蚀,SRB的存在加速了点蚀泄漏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普光高含硫气田集输管道腐蚀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腐蚀影响因素众多,就普光集输管道而言,高含硫天然气介质引发的内部腐蚀问题最为突出。腐蚀泄漏风险是反映腐蚀失效概率和泄漏危害的综合指标,针对普光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特点,建立集输管道腐蚀泄漏风险评估模型。普光气田投产之初对集输管网进行了腐蚀风险评价,分析工况条件下的腐蚀风险和趋势,制定缓蚀剂、腐蚀监测、智能检测、积液检测和阴极保护的腐蚀综合控制方案,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同时,成立技术保障站,专门负责集输系统腐蚀管理,严格执行腐蚀控制方案和作业规程。气田投运一年半以来,集输管道平均腐蚀速率为0.059 mm/a,腐蚀风险相对较低,腐蚀控制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垢样试验和水质分析,提出洲城油田注水管线腐蚀与结垢的主要原N是污水中的微生物特别是SRB细菌大量繁殖,SRB细菌大量繁殖后产生硫化氢等,加剧污水管线腐蚀与结垢。对腐蚀与结垢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添加缓蚀阻垢药剂、化学杀菌剂,进行污水紫外线处理和选择有效的耐SRB腐蚀材料、实施阴极保护等措施。对已经结垢的管线,分析比较化学清洗、清管器清洗和高压水射流清洗等除垢方法的优劣,建议优先考虑非化学清洗方法;加强对回注污水的达标处理,建立在线腐蚀监测系统,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田开采、集输和气田水回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群体,包括盐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它们在生长、代谢、繁殖过程中,可引起集输设备、回注管线的堵塞和腐蚀,给油气田开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危害性最大的微生物就是硫酸盐还原菌。通过对重庆气矿各站场硫酸盐还原菌对气田水处理工艺及油套管腐蚀状况和分析对比,推荐一种现场运用较好的SRB防腐控制技术。图7表8参3  相似文献   

10.
油田硫酸盐还原菌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生产系统存在的腐蚀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SRB)造成的,其腐蚀特征为点蚀、坑蚀.SRB在各个油田大量繁殖造成严重危害,不仅腐蚀管线设备,其腐蚀产物FeS也会使地层堵塞,还可导致三次采油工作的失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上述危害综述了SRB防治措施的近期研究状况.其中物理防治方法成本高,应用较少;目前最常用的是化学手段,但使用化学杀菌剂时会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效果仍不理想;而微生物方法防治SRB不仅使用效果好,有效期长,成本也较低.因此,微生物防治方法是目前研究较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页岩气气田集输系统面临的腐蚀问题,采用系统分析及模拟评价手段,进行不同阶段的腐蚀行为及规律研究,明确腐蚀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方法系统分析了各阶段的腐蚀主控因素,根据腐蚀特征将页岩气开发分为一个排采阶段及两个生产阶段,采用失重模拟实验、扫描电镜、能谱、XRD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阶段的腐蚀行为及规律。 结果在5~18 m/s流速条件下,砂含量及流态变化较大的地方的腐蚀以冲蚀为主,电化学腐蚀为辅,且冲蚀表现为犁削型冲蚀损伤;随着流速降低,砂沉积及返排液沉积腐蚀特征发生转变,明确了SRB和CO2共存条件是导致集气管线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模拟SRB成膜的现场工况,获得了点蚀速率为5.86 mm/a,这与部分管线穿孔失效的点蚀速率相当。 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腐蚀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使用耐冲蚀材料、增大壁厚、加注杀菌缓蚀剂,并应用于页岩气现场,使集输系统失效降低90%以上。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南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管线腐蚀穿孔频繁,严重影响了油田正常生产。为系统了解腐蚀因素、为防腐蚀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开展了油气集输系统的腐蚀调查、研究,通过现场腐蚀监测以及对输送介质、管材的剖析,结果表明地层产出水以及大量硫酸盐还原茵的存在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鲜宁  汤晓勇  施岱艳  荣明  朱昌军 《天然气与石油》2012,30(3):64-67,77,102,103
某CO2凝析气田集输工艺采用气液混输,站场内管道采用碳钢+缓蚀剂方案。气田地面集输试运行后,产气量剧增,在碳钢管网中的部分流场突变区域发现了穿孔泄漏。通过对材料理化检验、腐蚀特征分析,并结合管输介质的流速和流态对碳钢管道的失效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流动加速腐蚀是碳钢管道壁厚减薄穿孔破坏的主要原因,流速、流态是影响流动加速腐蚀的重要因素。现场失效案例说明即使流速按APl 14E规定进行控制,仍不能完全确保管道不遭受流动加速腐蚀,在工程设计中还应考虑一些其他的措施和手段来降低流动腐蚀风险。  相似文献   

14.
油气集输管道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油气集输管道在海洋环境中存在的内、外腐蚀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海洋环境中油气集输管道的用材、防腐涂层的使用以及目前腐蚀防护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的腐蚀特点均以内腐蚀为主 ,腐蚀穿孔多发生在管线底部。以四厂南二线为例 ,对产出气、产出水的组成及腐蚀性进行了分析化验 ,结果表明 :输送的液体含水率高且为层流 ,造成管线底部直接与水相接触。由于产出水pH值较低、矿化度高 ,并且含有大量的硫酸盐还原菌 (SRB)和HCO-3,CO2 ,导致管线底部垢下腐蚀。提出了以管线内防腐蚀和投加杀菌缓蚀剂为主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开采普遍采用了体积压裂技术,单井水平井压裂液用量介于4×104~5×104 m3、支撑剂(石英砂和陶粒)用量介于2.5×103~3.0×103 t,在压裂施工结束后的页岩气排采和生产过程中,压裂返排液对地面排采流程和地面集输系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腐蚀,有可能致使设备和管线穿孔失效,进而影响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提高页岩气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基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腐蚀控制技术支撑平台,借助于腐蚀环境和生产工况分析、材料失效评价及优选、杀菌缓蚀剂应用和生产工艺参数控制优化等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川南页岩气集输系统腐蚀行为和控制措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南页岩气集输系统主要表现为冲刷腐蚀和电化学腐蚀;②冲刷腐蚀主要集中在页岩气站内工艺流程,体现在砂粒对弯头、三通、阀门等部位持续的机械磨损;③电化学腐蚀主要集中在页岩气站外集气管线,体现在积液环境中二氧化碳与硫酸盐还原菌的共同腐蚀作用;④采用提高除砂效率、优化流程设计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冲刷腐蚀;⑤加注杀菌缓蚀剂并配套生产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电化学腐蚀;⑥页岩气集输系统腐蚀评价与控制工作应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结论认为,所形成的集材料优选、设备结构优化、腐蚀介质处理和运行工艺参数优化控制等为一体的页岩气集输系统整体腐蚀控制技术,有效地减缓了川南页岩气集输系统的腐蚀失效、提升了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集输管道的输送介质成分复杂,多种腐蚀机理并存,集输管网的腐蚀完整性管理一直困扰着企业管理者,制约着油气田企业完整性管理水平整体提高。西南油气田借助于先进的清管检测技术,对集输管道的腐蚀缺陷的检测、识别和管理形成了系统思路,在集输管道的腐蚀缺陷的完整性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于在役运营集输管道,在清管现场检测工作中检测出的缺陷及时进行高质量的修复;加大对集输管道阴极保护的检测,管道不宜长期处于"欠保护"或"过保护"状态运行;加强巡检,及时发现管道泄漏,杜绝事故发生。对于待建拟建新集输管道,强化防腐概念,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将腐蚀防护工作一并考虑;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注重防腐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凝析气田的腐蚀环境,从全面腐蚀和局部两方面着手,采用ISO、NACE及国内腐蚀防护的相关标准或价方法,考察了H2S、CO2、Cl、温度及油水比等各因素对腐蚀的影响,在此的影响规律和趋势;预测了气田发生严重腐蚀的可能部位及其腐蚀形态,为气田开发腐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扎纳若尔凝析气田开采和集输过程的工况条件下,腐蚀环境相当恶劣,具有产出液体的多相性、腐蚀介质的多样性和腐蚀形态的复杂性三大特点。该气田以H2S产生的电化学腐蚀为主,氢脆和SCC共存。腐蚀最严重的部位应在井底,以点蚀为主;对管道而言,要特别注意氢脆和SCC。当介质含水量达到50%-80%时,各类腐蚀均将加剧。  相似文献   

19.
元坝气田是国内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高产量的同时也伴随大量产出水。随着开发的进行,腐蚀问题日渐明显。介绍了元坝气田产出水集输系统的腐蚀问题及防护措施实践:按腐蚀破坏形态分类,目前元坝气田产出水集输系统的腐蚀属于局部腐蚀;抗硫碳钢无法在高含硫气田产出水集输系统单独使用,添加缓蚀剂可以使抗硫碳钢的使用寿命延长;管道停运期间因介质不均匀性增强,易导致腐蚀加剧。此外,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因传统的定点在线腐蚀监测技术对点蚀、孔蚀等局部腐蚀受限,应全面引入射线检测、超声波测厚等无损检测手段,弥补定点监测的缺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