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采用形变热处理法制备2A97铝锂合金细晶板材,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高温拉伸等试验方法研究中间退火温度对板材晶粒细化和超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材在室温轧制时,当变形量达到22%时,出现开裂,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开裂程度逐步缓解;将开轧温度提高到400℃、轧制变形量达到88%时,分别在240、300和400℃进行中间退火1 h,可解决开裂问题。但退火温度对超塑性伸长率有很大影响,当退火温度为400℃时,合金发生了明显部分再结晶,位错密度大幅降低,虽获得总变形量为92%的无开裂板材,由于较多的形变储能被释放,晶粒细化程度不高,伸长率仅为260%;将退火温度降低到240℃时,合金内部仅发生了位错运动与重新组合,保留了较高的位错密度,晶粒得到细化,伸长率高达650%。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01420铝锂合金轧制开裂及晶粒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变热处理方法制备了01420铝锂合金细晶板材,研究了预热温度、中间退火温度对板材轧制开裂及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材在低温(<300℃)轧制时常常开裂,将开轧温度提高到400℃,在53%~70%轧制变形量后将板材在340~400℃退火2 h,可解决开裂问题.但中间退火温度对最终的再结晶晶粒大小有很大影响:温度为400℃时,合金发生了明显的部分再结晶,位错密度大大降低,虽获得了82%变形量的无开裂的板材,但再结晶后的晶粒粗大,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6μm.温度为340、370℃时,合金发生了回复,无明显的再结晶发生,且退火温度越低,所保留的位错密度越高,81%轧制变形量的合金再结晶晶粒尺寸约为11μm.  相似文献   

3.
热轧铁硅单晶体再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硅3.25%的铁硅单晶体,在加热到900℃经过35%轧制后的组织结构,和退火后的再结晶织构。观察到样品轧制后在厚度内的畸变程度是不均匀的。退火时在畸变较大的表面层中先发生再结晶,然后再结晶晶粒向着畸变较小的中心层生长。用金相和X射线技术研究后证明:在表面层中与再结晶织构取向相同的轧制织构已经存在,这时同位再结晶是形成再结晶织构的主耍原因;样品在高温退火后形成的再结晶织构,是由于表面层中已再结晶的晶粒向着中心层择优生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周邦新  陈能宽 《金属学报》1965,8(2):244-287
研究了含硅3.25%的铁硅单晶体,在加热到900℃经过35%轧制后的组织结构,和退火后的再结晶织构。观察到样品轧制后在厚度内的畸变程度是不均匀的。退火时在畸变较大的表面层中先发生再结晶,然后再结晶晶粒向着畸变较小的中心层生长。用金相和X射线技术研究后证明:在表面层中与再结晶织构取向相同的轧制织构已经存在,这时同位再结晶是形成再结晶织构的主耍原因;样品在高温退火后形成的再结晶织构,是由于表面层中已再结晶的晶粒向着中心层择优生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硅钢板经单纯轧制后退火 ,就会形成在轧制组织中无应变 (位错 )的再结晶组织 ,此时的结晶择优取向通常为轧制面与 { 1 1 1 }晶面成平行状态的取向 ,而磁化容易的〈1 0 0〉方向并不在轧制面内。立方体取向对于变压器铁心和旋转电机的组合型定子铁心而言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取向。通过轧制和再结晶热处理可以实现立方体取向的晶粒选择地成长 ,如采取二次再结晶 (异常晶粒长大 )实现这种选择成长时 ,进行数次反复地轧制与退火热处理 ,可制得 0 1mm左右厚度的硅钢板 ,再在特殊的保护气氛中进行高温 (1 2 0 0℃左右 )退火。在最终高温退火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Zr-Sn-Nb-Fe锆合金板材在热轧及退火→中间冷轧及退火→成品轧制及退火的全工艺流程中晶粒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轧后合金组织沿轧制方向呈带状分布,晶粒粗大并破碎变形;中间冷轧和成品轧制后合金为沿轧制方向带状分布的细小形变组织,合金组织明显细化;中间退火和成品退火后合金中晶粒再结晶程度较热轧退火时明显提高,晶粒取向差逐渐向正态分布变化,晶粒组织也逐渐均匀化和细化,最终获得细小、均匀分布的完全再结晶晶粒组织,晶粒度12级。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轧制温度下,对AZ31镁合金板进行轧制,然后取出轧板立即进行水冷、空冷和退火3种不同的后处理。探究轧制温度和后处理对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为250、300℃时,水冷和空冷处理后板材存在着大量的孪晶,350℃时由于轧制温度较高,孪晶的数量很少;水冷处理后的平均晶粒尺寸要小于空冷,空冷处理之后的孪晶数量略少于水冷,当轧制温度为350℃时,退火处理后,晶粒尺寸减小,晶粒趋于等轴状,晶格畸变程度低。在相同的轧制温度下,水冷处理的镁合金板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较高;退火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板材的伸长率,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略有下降。轧制温度升高时,3种后处理方式之间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最大差值会减小。  相似文献   

8.
我厂购进的一批LF21,厚1.0mm的M状态铝合金板,在零件加工引伸中出现100%开裂。而且无论怎样调整方位,垂直于轧制方向上都有严重的开裂现象。该铝合金的化学成分(Wt·%)为1.05Mn,0.43Fe,0.1Si,0.02Mg,0.03Zn,0.028Ti,0.004Ni;其σ_b为125N/mm~2,δ为22%。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均符合标准的规定。检验其晶粒度时发现,开裂的铝合金板晶粒相当粗大,达3—4级。而过去采用的未出现开裂的铝合金板晶粒细小,比标准规定的一级还细小。众所周知,LF21合金退火时易产生晶粒不均匀现象,特别是在箱式炉中退火更易产生粗大晶粒,致使深冲或弯曲时出现裂纹。而采用盐浴退火则可以得到较细  相似文献   

9.
无磁性、高强度Ni-9.3at%W(Ni9W)合金由于其较低的层错能,难以通过传统的轧制及再结晶退火得到强立方织构。本工作采用熔炼制坯路线,结合均匀化退火和中间再结晶退火的方法得到了晶粒尺寸细小,合金元素W均匀分布的Ni9W坯锭,通过总变形量为99%的轧制,中间引入四次轧制间回复退火得到了厚度为80μm的Ni9W轧制基带,最后采用两步再结晶退火的方式得到了再结晶立方织构含量为80.2%(<10o)的Ni9W合金基带。  相似文献   

10.
李阳  张威  袁刚 《金属热处理》2023,48(2):219-222
采用冷轧试验、退火试验、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冷变形及退火工艺对低温用304L奥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冷轧态组织晶粒沿着轧制方向被拉长后被破碎,形变带的密度逐渐增加,冷轧态钢板的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大,1120℃以后晶粒长大趋势明显提升,退火态钢板的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退火时晶粒长大表观激活能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低温退火时,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高温退火时趋势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将Pd-25W合金铸锭经过冷锻、轧制、中间退火、拉拔制备出φ0.05 mm的丝材,研究了合金的组织结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合金铸态组织为均匀、等轴、致密的树枝晶,晶粒生长取向平行于圆锭中心线;合金在400℃以上加热慢冷时发生短程有序转变(K效应),引起合金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电阻率、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的增加。900℃保温30 min退火慢冷,可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高阻高耐磨精密电阻合金。  相似文献   

12.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生产中合理控制其C、N含量和Cr、Ni当量,使其冷加工硬化小,拉深成形性能优异,形变诱导马氏体量少,时效开裂风险小,室温下奥氏体组织稳定是其生产应用的关键技术难点。为此,研究了不同化学成分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在热轧、退火、冷轧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了奥氏体稳定性和冷轧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热轧后奥氏体组织呈未完全再结晶状态,退火后奥氏体组织再结晶充分,晶粒尺寸为12~14 μm,且低的碳含量有利于改善碳化物的析出情况;试验钢冷轧变形过程中马氏体转变受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即受Md30/50温度控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Md30/50温度值越高,镍当量越小,奥氏体稳定性越差,形变诱导马氏体含量越高,冷轧变形抗力越大,在退火过程越容易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转变,形成晶粒尺寸呈“双峰”状分布的混晶组织。因此,化学成分设计是实现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基础;同时,将本试验钢冷轧退火温度从1 080 ℃提高到1 100 ℃,且降低退火工艺速度,以延长带钢在退火炉内的时间,使奥氏体晶粒充分长大,控制晶粒尺寸为8.0~9.0级,才能保证钢卷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冷轧00Crl2Ti汽车用铁素体不锈钢的试验钢板的再结晶晶粒显微织构、晶界角度分布和晶粒尺寸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采用两种不同保温时间的工艺退火试制出退火样,将退火样品首先经线切割、研磨和抛光制备成金相试样,然后,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种退火工艺下的晶粒大小;同时采取EBSD技术扫描获取晶粒取向与亚结构分布图。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退火工艺钢板再结晶晶粒的显微织构、晶界角度分布和晶粒尺寸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印证出两种退火工艺钢板力学性能的差别。此外,利用EBSD还对两种退火工艺的再结晶程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Trace boron addition (~0.1 wt.%) to conventional titanium alloys reduces the as-cast prior-beta grain size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to about 200 μm, a grain size typically observed after ingot breakdown. In this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producing plate and sheet by hot rolling of as-cast Ti-6Al-4V-0.1B (wt.%) was evaluated. Starting from an initial thickness of 25 mm, as-cast Ti-6Al-4V-0.1B was successfully rolled to 2 mm sheet in a multistep rolling process. As-cast Ti-6Al-4V (without boron addition) roll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exhibited severe cracking.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sheets and plates made from the boron-containing alloy met or exceeded AMS 4911 specifications for Ti-6Al-4V plates and sheets produced by conventional processing route. The process of making plate and sheet stock from cast titanium alloy ingots, without recourse to expensive ingot breakdow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processing steps for making titanium alloy components, thereby enhancing the affordability and expanding the range of titanium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在退火处理中的组织性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经200~350 ℃退火30~120 min后的组织性能演化.在试验条件下,AZ31镁合金板材在200 ℃退火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的均匀程度和晶粒尺寸没有明显变化;在300 ℃退火30 min,基本完成再结晶过程,获得均匀细小的等轴晶,保温时间增加到60 min时,部分再结晶晶粒长大;在350 ℃退火30 min和60 min,均在完成再结晶的同时晶粒长大;300 ℃退火30 min后AZ31镁合金板材的综合性能较好,室温抗拉强度为315 MPa,伸长率为33.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喷射沉积制备2195铝锂合金锭坯挤压板坯经不同终轧温度热轧至6mm厚度板材,以及经不同中间退火后再冷轧至6mm厚度板材固溶后的晶粒组织。结果表明,终轧温度290℃时,热轧板固溶后表层为粗大再结晶晶粒,而中心层为细长纤维状晶粒;终轧温度降低至220℃时,虽然表层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小,但中心层转变为尺寸粗大的长条状再结晶晶粒。板材中尺寸1μm以上的富Cu第二相粒子数量随中间退火(空冷)温度的增加(从330℃提高至450℃)而增加;冷轧固溶后表层等轴状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加,而中心层晶粒逐渐由粗大长条状再结晶晶粒转变为细小等轴状再结晶晶粒。适当温度中间退火、随炉冷却并冷轧、固溶后表层和中心层全部为细小等轴状再结晶晶粒。优化中间退火后的冷轧板材T8时效态强度最高,而终轧温度220℃的热轧板材T8时效态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加工方法对Ta组织及织构的影响,采用径向模压(自行设计的模具)+轴向镦粗的方法,经过2个循环的变形.在真空下1100℃退火1 h,取样观察了钽的微观组织、晶粒度;研究了轧制方式对钽组织均匀性的影响,采用一次交叉轧制的方法,道次加工率为5%~10%,总变形量为70%,真空退火1200℃.经EBSD测定了不同状态下钽的织构.结果表明:模压和轧制方法对钽的力学性能和晶粒大小有重要影响,一次交叉轧制可以更有效地减小钽的各向异性并获得细晶粒,平均晶粒度为30 μm.采用模压更有利于退火态钽板中{111}织构的增强,并减少{100}.  相似文献   

18.
对Inconel 740H合金荒管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实验,分析了其冷变形特性。通过冷变形后不同制度的退火处理,对Inconel 740H合金组织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退火过程中再结晶晶粒长大方程。同时引入不均匀因子Z对组织均匀性进行评定。研究表明,Inconel 740H合金中间退火处理中的静态再结晶过程主要受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影响,所构建的再结晶晶粒长大方程与实验值吻合度较好。冷轧变形量为20%,中间退火制度为1100℃/5 min时得到的组织最为均匀。  相似文献   

19.
细小均匀的晶粒尺寸是保证高档MR钢镀锡板产品力学性能均匀性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冷轧及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连续退火MR钢镀锡基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经620 ℃保温40 s处理后可以获得完全再结晶显微组织,且退火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冷轧压下率呈非线性变化关系, 平均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显微维氏硬度之间符合Hall- Petch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