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本文以“低碳城市”为核心理念。在充分解读低碳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在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市政规划、产业规划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相关的规划与策略,以实现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一些地方出现了对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误读和工作偏差。作者结合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实际,分析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多元性、紧迫性、长期性、阶段性、适度性、复杂性等基本特点,阐述了低碳城市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低碳规划与城市规划、低碳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等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培养系统思想、顺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等有关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七个方面的实施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丽会 《城市建筑》2014,(17):33-33
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规划目标,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定义和现如今低碳城市规划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对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及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畅谈临港建设,共话新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港新城建设五周年之际,为展示临港新城规划建设工作成绩,为临港新城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总结、交流和宣传临港新城相关规划及建设经验,进一步促进临港新城可持续发展,近日,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联合举办了“临港新城可持续发展”规划沙龙。与会专家回顾了临港新城规划编制的历程,畅谈了在临港新城规划与管理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并紧紧围绕临港新城可持续发展,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综合交通和功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现将专家的发言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刘存发 《华中建筑》2014,(12):94-96
该文在对目前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有关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框架体系,针对当前很多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际上并未融入低碳、生态的理念和要素,与传统城市规划并无两样,从发展、规划等方面,以及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缺乏整体性等问题,该文首先阐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原则,并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不同规划编制层面对低碳生态规划的要点和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应考虑的重点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临港新城,是上海城市发展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新城,将在一片滩涂和农田上承担起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历史重任。随着新城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都开始呈现出了领先一步的探索性和更深一步的思考性。临港新城,已经逐步成为上海探索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和管理提升的最佳实践区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30多年来深圳城市规划实践和转型期规划探索,阐述了城市的生态内涵和低碳基础,强调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方面,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城市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贯彻低碳生态理念,是投资少、见效大、易推广、可持续的最有效方法。低碳生态从规划抓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姜秀娟  刘继鹏 《工业建筑》2012,42(7):175-178
"低碳"近年来年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理念,对老窝镇的低碳概念规划提出自我见解,认为低碳规划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和城镇用地布局、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以及建筑的低碳规划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经济也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碳排放量日益增多,建设低碳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以低碳城市规划为研究依据,概述了规划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应关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方面,并针对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理论基础以及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低碳城市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上海最大的新兴产业新城的临港,正处于加速建设的起步阶段。编制在全面建设启动之前的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的技术跟踪和科学全面的实施检讨。目前,临港主要的先期发展建设地区: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均已完成了各自的规划实施评估,其他成规模建设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也正在开展之中。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估研究,提出临港新城下一步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供有关决策和实施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理想城市的规划实践——谈临港新城的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港新城的规划为我们实践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参与全过程的规划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了,临港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过程,对所采取的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工作机制及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相类似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国外公交导向路网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公交导向路网规划的一般方法,并通过上海临港新城公交导向的路网规划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格局安全,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鹭一定量的生态绿地系统,以使释氧吸碳过程与碳排放取得平衡。长沙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氧平衡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缺口指标,以指导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计算模型对长沙城市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处理,寻找长沙城区2000年以来的城市碳排放足迹,得出城市碳排放总量和碳吸收量,找出长沙城区目前碳平衡缺口情况。从控制碳排放、优化生态格局、保护生态资源、建立生态廊道、增强碳汇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Looking at the South Korean case of New Songdo City and comparing it with two Chinese cities, the Yujiapu Financial District and Lingang New City, this study examines practices of city building in Northeast Asia not simply from an ambitious urban design aspect, but more critically from the planning patterns and emphatic discourses employed in these developments. Designed by top-down decisions to reach the ocean coast from the centres of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New Songdo City drew upon the Global City paradigm that employs comprehensive modernist urban plans, while city developers aspired it to be a strategically positioned, new urban gate to its metropolitan region. Similar ambitions feed the creation of Yujiapu and Lingang and are coloured by a competitive developmental agenda of catching up the West on the one hand and surpassing regional rival ci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South Korean and Chinese examples stand as emblematic instances of how the currency of global city development is now articulated through popular planning discourses like ecologically conscious and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urbanism. Framed as Green City Development, the three new cities reveal narrowly tailored global themes of sustainability and intelligence that address the current modes of imagining urban space in Nor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17.
临港新城面临大规模的城镇化发展,而其河道生态系统存在自身脆弱性、水生植物严重缺失、污染负荷的增加使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等状况,故新城镇河道生态化治理不能照搬中心城区的模式。以黄华港为例,从生态护岸的构建和水生植物的重建与恢复、兼岸线改造与亲水功能等角度,论述上海中小型河道生态景观的构建模式和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东钱湖地区概况和新城规划定位出发,在了解土地条件、社会人文、风景旅游和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前提下,从低碳城区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能源、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提出了具有江南特色的低碳城区建设区域性规划指标体系,结合东钱湖新城核心区规划现状、政策法规、国内外标准和先进技术等,提出实现指标体系的技术策略,进而为城区内部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节能设计、空调系统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规划实施初显成效的上海临港新城为例,分析研究新城的规划实施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的特殊意义。由此出发,对我国大都市区域的新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