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PEG(聚乙二醇)2000为络合剂,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级Y2O3∶Ln(Eu、Dy、Sm、Tb)。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发光粉体的粒径为50nm左右,分布比较均匀,同时XRD的宽化现象比较明显。由于添加不同的激活剂,因而其激发光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文中几种粉体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级La2O3Eu.并采用相关光谱、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对所制备的纳米发光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发光粉体的粒径均匀,集中在20nm左右;XRD结果证明制备的La2O3Eu粉体属于六方相,PL的结果说明La2O3Eu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了CeF3纳米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吸收(UV)光谱和荧光光谱(PL)对纳米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所制备的CeF3纳米晶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所制备样品的形貌由"笼形"演变为规整的盘形.随着样品粒径的减小,纳米晶的紫外吸收峰和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的蓝移.纳米晶的荧光强度与纳米晶的结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硬脂酸包覆对纳米Y2O3:Eu发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晓燕  牛淑云  张洪武  辛勤 《功能材料》2005,36(3):434-436,440
采用熔融包覆法制备出表面包有硬脂酸的纳米级 Y2O3 ∶Eu发光粉体。运用粒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FP)、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表面包覆改性后的 Y2O3 ∶Eu 发光强度明显提高,这是由于硬脂酸包覆后减少了纳米Y2O3∶Eu表面的羟基以及不饱和键的数目,从而提高了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了CeF3纳米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吸收(UV)光谱和荧光光谱(PL)对纳米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所制备的CeF3纳米晶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所制备样品的形貌由“笼形”演变为规整的盘形.随着样品粒径的减小,纳米晶的紫外吸收峰和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的蓝移.纳米晶的荧光强度与纳米晶的结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PbWO_4有序纳米结构,以草酸根双羧基阴离子为其生长阶段结构导向剂。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草酸根离子在PbWO_4纳米晶生长阶段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PbWO_4有序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化学还原手段分别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中制备了纳米金属Ni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热重(TG-DTA)对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RD表征结果显示:与水溶液制备纳米Ni相比,在[bmim]PF6中制备的纳米Ni具有立方相结构,无氧化峰出现;TEM结果显示:在[bmim]PF6中制备的纳米Ni具有更小的粒径和更好的颗粒分布,团聚现象不明显;FT-IR显示:离子液体不仅仅作为反应的介质,而且和纳米颗粒表面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结合,吸附在纳米颗粒的表面,有效的阻止了Ni纳米颗粒的团聚和氧化;TG-DTA及UV-vis结果进一步验证了Ni表明离子液体层的存在.苯乙烯加氢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在[bmim]PF6中制备的纳米Ni催化苯乙烯加氢的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制备的Ni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以水玻璃(Na2O·mSiO2)、碳酸氢铵(NH4HCO3)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成功制备出纳米白炭黑,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差热(TG-DSC)对所得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白炭黑为纳米非晶态,平均粒径约为50nm,其原子平均距离为0.4966nm,结构疏松,红外图谱与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标准图谱一致,样品的失重率较小。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环氧树脂E51为基质,醋酸镉、醋酸铅、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甲醇的水溶液中,一步法制备了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单分散的CdS、PbS纳米粒子;对CdS、PbS/环氧树脂E51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粘度的环氧树脂对纳米粒子的形成和分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凌云  谢瑞士  陈强  肖定全  朱建国 《功能材料》2011,42(5):933-935,939
采用液-固-溶液(LSS)法制备了ZnSe:Fe纳米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PL)谱、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掺杂Fe离子对ZnSe纳米晶光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  相似文献   

11.
徐龙  刘云  吴志强  姜国良 《功能材料》2023,(6):6021-6027
利用南极磷虾壳制备甲壳素,然后采用TEMPO氧化法将其制备成甲壳素纳米晶须,将不同添加量的甲壳素纳米晶须加入壳聚糖/鱼胶基体中,制备壳聚糖/鱼胶/甲壳素纳米晶须复合膜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甲壳素纳米晶须进行分析;通过SEM、光透射率、 XRD、热重分析(TG)对复合膜材料进行检测;通过小鼠皮下埋植实验对复合膜材料的降解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南极磷虾壳所制备的甲壳素纳米晶须呈针状或纤维状,平均直径为17 nm;甲壳素纳米晶须能够均匀分散在复合膜材料中,当甲壳素纳米晶须的添加量为7%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18.37 MPa,相比于壳聚糖/鱼胶膜提高了160%,这说明纳米晶须添加到复合膜中能显著提高其机械强度。小鼠皮下降解实验表明,添加纳米晶须的复合膜降解速度变慢,第九周时,添加7%纳米晶须的膜材料降解率为66.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氨解法制备了纳米氮化钛(TiN)粉体,对纳米TiN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均匀分散到吡咯单体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TiN/聚吡咯(PPy)纳米复合材料.对合成的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四探针测试仪等方法进行了表征与检测.结果表明:PPy成功地包覆在TiN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了纳米TiN/PPy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硬脂酸凝胶法制备纳米A_2O_3粉末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硬脂酸、硝酸铝为原料,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Al2O3纳米粉末,运用差热-热重(DTA-TG)、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粒度仪对纳米粉末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法简单,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以吡啶/水混合溶剂和甲醇为分散体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首先制备出聚乙烯基咔唑(PVK)纳米球。再通过半导体材料CuS对PVK进行掺杂制备出CuS@PVK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RD、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降低了纯PVK的荧光性能,有利于空穴的传递,增强了复合物的空穴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 以聚乙烯醇(PVA)和醋酸锌[Zn(CH3COO)2]为前驱体, 制备纯ZnO纳米纤维, 并以其为基质, 醋酸镍为镍源,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NiO/ZnO复合纳米纤维.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的脱色降解为模式反应, 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NiO粒子均匀地负载到ZnO纳米纤维上, 得到了异质结型NiO/ZnO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 与纯ZnO纳米纤维相比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且易于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循环使用3次, RB的脱色率仍保持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BH4液相化学还原工艺在溶剂中以PVP-VAc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微反应器中制备表面包覆有嵌段共聚物的金属铁纳米颗粒,通过XRD、TEM、紫外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其磁性能,XRD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铁粉为体型立方晶;TEM显示样品为球形,且分散良好,颗粒尺寸在12-35nm之间;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纳米铁颗粒表面包覆了PVP-VAc嵌段共聚物;磁滞回线显示,纳米铁粉的矫顽力为190Oe,饱和磁化强度为18.6emu.g-1。  相似文献   

17.
王威  沈鸿烈  焦静  金佳乐 《功能材料》2015,(3):3028-3032
采用乙二醇作为溶剂,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通过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出颗粒大小均一的Cu2ZnSnS4(CZTS)纳米颗粒。采用XRD、Raman、EDS、TEM以及UV-Vis-N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物相、元素比例、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纳米颗粒为(112)择优取向的锌黄锡矿结构,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3.4nm,其光学带隙为1.85eV,呈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光学带隙蓝移现象。将CZTS纳米颗粒制成CZTS墨水并滴涂烘干形成了CZTS薄膜,其XRD和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且表面较为致密。光照与暗态的I-V曲线测试表明,所制备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导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硫酸铜为铜源,水合肼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溶胶。通过单因素法考察了体系的反应温度、PVP用量、CTAB用量和水合肼浓度等对纳米铜溶胶合成的影响,获得制备高分散稳定纳米铜溶胶的适宜条件。纳米铜溶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透射电镜(TEM)表征,而铜纳米粒子(CuNPs)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铜溶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uNPs的粒径分布为10~30nm,其表面吸附有少量的保护剂PVP,有利于防止CuNPs的团聚及氧化,使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聚磷酸钠(STPP)对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稳定的水基磁流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Zeta电位仪对所制备的磁流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TPP包覆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当pH>3时,粒子表面带有负电荷;磁性测试结果表明,STPP/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2.3 A.m2.kg-1。  相似文献   

20.
纳米Cd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的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基质,以醋酸镉、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和甲醇的水溶液中,一步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7nm的在聚合物基体中单分散的CdS纳米粒子。Cd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首先与聚合物的羧基络合,生成硫化物纳米微粒后,聚合物又包覆在纳米微粒的表面形成保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