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蒙地区在纵向上分别被嫩一、二段泥岩、青一段泥岩和泉一、三段泥岩所分隔,形成四套热储组合。即上部热储组合、中部热储组合、下部热储组合和深部热储组合。热储水流的数值模拟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盆地西北部斜坡边缘为低势区,而靠近盆地中部(或沉积拗陷中心)为高势区,热储中水流由盆地中部高势区向盆地西北部边缘低势区运移,这一时期盆地西北部边缘为泄水区、盆地中心(沉积拗陷中心)为补给区;而现今杜蒙地区热储中水流由盆地西北部中部边缘高势区向盆地中部低势区运移,盆地西北部边缘为补给区。  相似文献   

2.
成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成岩作用在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有机质热降解机理及次生孔隙的研究;化学热力学平衡理论对于成岩反应热力学条件及状况的标定;流体、温度、压力、盆地沉降史等多位一体高度综合的石油地质分析;成岩作用与现代地层学、沉积学研究的紧密结合等。成岩作用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开展成岩作用实验研究和成岩作用热力学模拟;以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分析的新观点深化成岩作用研究;探讨地层水的来源及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发育,地层出露良好。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实测,室内铸体薄片的鉴定、阴极发光分析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具有如下特征:①中二叠统主要发育颗粒结构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豹斑灰岩),岩石样品整体显示不发光—弱发光的阴极发光特征,碳同位素比值为1.2‰~4.6‰,表明岩石未受大气淡水的显著影响;②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受成岩改造作用强烈,发育海水潜流环境的泥晶化作用、海水渗流环境的等厚环边和马牙状方解石胶结作用、淡水渗流和潜流环境的等轴粒状—块状胶结和方解石的共轴生长、以及硅化作用、白云化作用和白云石的溶解作用、破裂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等成岩作用,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成岩演化序列;③硅化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可能受到局部特殊热事件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大量的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认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机械压实、碳酸盐胶结、绿泥石膜胶结和溶蚀4种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开展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的计算,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进行了分区对比,定量评价了各成岩作用对各沉积区孔隙度的影响。东北沉积区受强压实作用和强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损失最大;西部沉积区受弱压实和中等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损失最小;西南沉积区受中等压实和中等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度损失较小;西北沉积区受强压实作用和强溶蚀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度损失较大。并划分了四大成岩相类型: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长石溶蚀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弱压实成岩相。西部沉积体系主要为弱压实成岩相,压实程度较低,颗粒多呈点接触,物性最好;西南沉积体系主要为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发育区,物性很好;西北沉积体系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岩相发育区,绿泥石膜相对不发育,物性较好;东北沉积体系主要为碳酸盐胶结成岩相,溶蚀作用相对较弱,绿泥石膜不发育,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奥陶系是塔河油田最主要的产层,该文系统研究了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分析了对储集性有重要影响的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热水成岩作用和破裂作用,恢复了碳酸盐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史,提出了储层形成的成岩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地球化学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主要为白云化和古岩溶作用.在成岩作用与古岩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用地球化学自组织理论深入研究了流体热驱对流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孔隙介质中水的运移形式,提出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的3个成岩模式:(1)顶部固结一扩散成岩模式;(2)中部岩溶一热驱对流成岩模式;(3)底部淡水平流去白云化成岩模式.控制本区储层发育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岩溶一热驱对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实验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共7类成岩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又包括了硅质、碳酸盐和硫化物胶结,总结了硅质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以及钙质胶结物发育的主控因素。在N3井单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段、次优页岩储层段与非页岩储层段经受了不同成岩事件的改造,其中优质页岩储层段经历的主要无机成岩作用除压实作用外,均与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存在明显联系。通过多项成岩指标综合分析认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现今处于中成岩B亚期—晚成岩阶段。无机矿物成岩作用对于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储层孔隙的保存、发展和演化,同时也影响着岩石的力学性质和页岩储层的吸附能力;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排出的天然气是页岩气的物质来源,同时其在热成熟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有机质纳米孔隙增大了储层孔隙度并提高了储层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32.0~16.0 Ma、特别是23.8 Ma以来的构造运动导致南海扩张、岩石圈拉伸减薄,地幔物质和深部热液流体异常活跃,热流背景明显增高,这不仅制约着珠江口盆地南部的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同时也对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显微薄片、镜质组反射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结合地温梯度、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物性以及CO2气藏成因等研究成果,揭示了珠江口盆地南部白云凹陷受热演化事件和高地温梯度背景影响的岩石学证据和地质记录,分析了热演化事件和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的影响,对比了高、低地温梯度区古近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孔隙演化过程的差异。高地温梯度区储层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孔隙演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深部热流体参与了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表现出异常热成岩演化,热压实作用总体较强,储层的孔渗性降低明显。高地温梯度区或异常热流区的烃源岩在埋藏较浅处即可达到排烃门限,储层在浅埋藏条件下即可达到较深的成岩作用阶段,易溶矿物更易发生溶蚀而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因此,对于热流背景差异明显的地区,应根据热流背景、热演化事件和热异常的不同开展储层分析,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有利的储集地带和油气聚集区,规避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9.
冷湖地区下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岩矿测试分析与镜下鉴定等资料为依据,详细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粘土矿物分布特征、成岩作用阶段等特征。认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各种溶解作用及破裂作用,它们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区碎屑岩中自生矿物的分布与形成顺序、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与混层比、有机质热成熟指标Ro值和孢粉颜色及其热变指数等分析资料,结合岩石结构及孔隙类型,认为研究区下侏罗统碎屑岩成岩作用程度强烈,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通常经历了复杂的成岩蚀变以及埋藏和热演化过程。本次研究对该区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以石英胶结等成岩作用为主,且发育在封闭的地球化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东濮凹陷渐新统砂泥岩层序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砂岩中所发生的成岩作用与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的转化关系.发现混层粘土矿物的转化与有机质的热演化之间密切相关;同时,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演化又通过对孔隙水介质性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砂岩中所发生的成岩作用.对于这种相关性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对其他盆地的有机质演化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做出预测.同时,本文还从理论上讨论了这些成岩反应和变化所经历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主要为白云化和古岩溶作用,在成岩作用与古岩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用地球化学自组织理论深入研究了流体热驱支流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孔隙介质中水的运移形式,提出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的3个成岩模式:(1)顶部固结-扩散成岩模式;(2)中部岩溶-热驱对流成岩模式;(3)底部淡水平流去白云化成岩模式,控制本区储层发育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岩溶-热驱对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盐下白云岩有效储层空间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仅受颗粒滩、生物礁等高能沉积相带影响,成岩改造作用成岩改造作用也相当显著。通过对巴楚-塔中地区井下样品的显微观测、地化分析及测井资料配套解释,详细刻画了盐下白云岩特征,进一步认识了成岩改造过程及其对白云岩储集体的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盐下白云岩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颗粒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储集体主体呈现出早期经历过大气淡水成岩改造作用,中期孔隙度保持,晚期储集物性进一步改善的演化趋势;盐下白云岩优质储层是适中白云石化作用、上覆膏盐岩层对下伏层段的遮挡作用,以及后期热流体溶蚀改造作用共同叠加的结果;构造-热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在垂向上分为5个成岩作用带,即热流体矿物发育带、热流体角砾化作用带、裂缝发育带、溶蚀作用带和热流体白云石胶结带,其中溶蚀作用带对储层建设作用最强,其次为裂缝发育带。  相似文献   

14.
马厂地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三(3)亚段为大型推进式三角洲沉积。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以组份溶蚀作用和溶蚀-沉淀作用为主的成岩变化。一次溶蚀作用产生于生油高峰期前,形成的溶孔是油气聚集的有效储集空间;二次溶蚀作用发生于生油高峰期后,热裂解气形成之前,对深部和超深部天然气的聚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厂地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三(3)亚段为大型推进式三角洲沉积。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以组份溶蚀作用和溶蚀-沉淀作用为主的成岩变化。一次溶蚀作用产生于生油高峰期前,形成的溶孔是油气聚集的有效储集空间;二次溶蚀作用发生于生油高峰期后,热裂解气形成之前,对深部和超深部天然气的聚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刘斌  黄郑  龙国清  魏忠元 《特种油气藏》2005,12(3):18-21,107
为了深入了解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宝浪油田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岩心、岩屑观测,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总结了储层的岩石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按其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把它归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且分析了这2类成岩作用在孔隙空间的形成过程中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成岩作用过程综合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成岩作用过程(process oriented)模拟的原理,综合考虑了温度、压力、流体和时间4种因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通过模拟成岩参数镜质组反射率、古地温、伊/蒙混层中蒙皂石的含量、自生石英百分含量和甾烷异构化率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进而模拟一个地区的成岩史并预测成岩阶段的展布特征;然后根据成岩作用对生、储、盖层的控制作用以及成岩史与构造发育史的匹配关系,确定有利的勘探区域。最后,文中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深层为例说明了这一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该储层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对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川西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以及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了晚成岩阶段B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压实、胶结作用起主要破坏性作用,溶解、破裂作用起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盆地中辉绿岩的侵入不但加速了围岩的成岩作用进程,引起了热变质作用,改变围岩中矿物的溶解度,同时,对围岩也进行了物理改造。辉绿岩侵入作用带来的大量热能引起地温梯度升高,在浅部地层中便可发现深部地层中才有的铁方解石,加速成岩作用的进程;热变质作用以岩浆接触带中的泥岩角岩化以及砂岩中重结晶的绢云母和绿泥石为特征;在接触带附近,由于岩浆热液的侵入,温压的升高,偏碱性溶液浓度集中,促进石英溶解。同时,辉绿岩侵入体对围岩的物理改造主要表现在构造-岩浆活动形成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次生裂缝。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广西百色盆地田东拗陷第三系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及其与油气生成、运移关系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将成岩作用、孔隙演变与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有机酸和CO_2相联系,阐述了成岩过程。最后指出,应重视对该区深部储层尤其是深水浊积砂岩体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