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北京的5户集中供暖住户和5户使用壁挂炉的住宅进行了持续一个供暖季的现场调查,测量了室内热环境参数,并调查了居民的热舒适状况。结果显示,使用壁挂炉的住宅室内温度比较稳定,平均温度较低,中性温度为18.6℃;集中供暖住户中性温度为22.0℃;在相同的室内温度下,壁挂炉用户的热感觉投票值较高,对室内环境的接受度也较高。对独立调控对热适应的影响机理和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夏热冬冷地区居民供暖末端形式主要有燃气壁挂炉+地板供暖系统、燃气壁挂炉+散热器系统和热泵系统等。对位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成都地区10户住宅(4户燃气壁挂炉+地板供暖系统,2户燃气壁挂炉+散热器系统和4户热泵系统)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主观问卷调研及供暖能耗分析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冬季住宅室内温度在5~22℃范围内;不同供暖末端对应的冬季室内温度有高有低,但住户都有较高的热环境满意率(不满意率在5%以下);能耗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其中,燃气壁挂炉+散热器用户每月标准煤耗量达5.87kg/m2,等效能耗水平是热泵用户的8倍以上。不同家庭即使同样采用燃气壁挂炉+地板供暖系统,能耗也会有较大差别。本次研究未发现能耗水平与满意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集中供暖用户和分户燃气壁挂炉供暖用户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住宅供暖热环境的需求差异较大。相对于集中供暖,分户供暖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并充分调动用户行为调节的积极性。就供暖费而言,分户供暖用户的平均费用低于集中供暖用户。因此,分散式或末端可控的集中式系统更适合住宅供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哈尔滨市集中供暖住宅进行供暖开始前、供暖初期、供暖中期、供暖末期、供暖结束后5个阶段的连续调查,得到各阶段室外气候特征、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发现住宅中人体的热中性温度随室内热环境和室外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得到了一系列热适应证据。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市9户冬季集中供暖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住宅室内温湿度、室外温湿度等热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并且运用Matlab软件对住宅房间的PMV进行了计算.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得出了青岛集中供暖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能够满足人们的热舒适要求,并且分析了住宅保温、朝向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阴冷潮湿、热舒适性差,属于非传统供暖区。通过对重庆村镇住宅供暖现状的调研,了解了该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和供暖需求。选取重庆村镇地区某住户,对实际供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测试,针对不同供水温度进行了供暖效果和运行能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结合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为35、40、45、50℃时均能满足冬季供暖需求,35℃工况下的耗电量仅占40、45、50℃工况下的83.0%、66.8%和57.7%。  相似文献   

7.
上海属于非集中供暖地区,当地居民所形成的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自由运行供暖模式是供暖能耗处于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对224户使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供暖的住宅能耗进行了调查,同时分别选取使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和燃气壁挂炉+地板供暖模式的各10户居民进行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自由运行供暖模式的能耗很低,室内环境状况较差,但居民能够通过供暖设备的使用改善自身的热舒适;随着全空间供暖设备的增加,供暖能耗将显著上升,同时供暖模式的改变将逐渐改变该地区居民的适应性,带来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住宅室内热环境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为健康住宅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我国北京、上海、黑龙江地区调查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冬季居住热环境与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分别从客观热环境与主观热感觉角度,进行患病组和对照组老年人室内热环境暴露情况的对比分析,并对室内温度与2组人群的血压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近半数的被调研住宅供暖室内温度低于16℃,但超过70%的老年人感觉室内不冷不热;室内温度每降低2℃,老年人服装热阻值平均增加0.06 clo;年龄、肥胖/超重、心血管疾病家族遗传史、门窗漏风情况等因素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患病组晚间在室内冷感相对强烈,其起床时刻的收缩压与卧室夜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卧室温度每降低2℃,收缩压上升约3 mmHg。应改善老年人的住宅室内热环境,改善门窗漏风情况,适当提高室内供暖温度,特别是晚间的供暖温度,以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近郊的7户农宅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受试者认为室内环境舒适,实际热感觉投票值高于PMV模型预测值;农宅中性温度为18.4℃,可接受温度下限为10.9℃,舒适温度受农民的衣着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因此,北方寒冷气候区农宅的供暖温度标准不能照搬城镇单元式住宅楼的供暖标准,不宜维持较大的室内外温差。  相似文献   

10.
简毅文  白贞  刘建 《暖通空调》2012,42(1):12-16
以北京市两栋装有分户热计量装置的新建住宅楼为研究对象,对楼内的113个住户进行冬季供暖耗热量、热水流量以及供回水温度等相关数据的定期采集,并在供暖季对其中9个住户的房间进行室温的连续测试。统计结果表明,住户的供暖耗热量高于北京现行节能标准的要求,但围护结构并不是影响住户供暖能耗大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典型住户室内热环境的模拟计算及分析对比发现,房间通风状况、邻室室温状况、房间遮阳状况以及客厅与阳台门的开关状况等人的行为因素对住户的供暖效果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州夏季高温高湿,基于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环境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116 名广州城乡老年人的室内居住环境, 并对5 户典型城市及5 户典型农村65 岁以上居民住宅的夏季室内环境进行了对比实测研究,测量每户住宅的客厅,卧室和卫 生间的温度、相对湿度及CO2、CO、PM2.5、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研究表明,广州农村住户夏季主要使用风扇降温,仅有约三 分之一住户同时使用空调,而城市住户均使用空调,大部分住户同时使用风扇;广州农村住户夏季室内平均空气温度比城市住 户低0.8 ℃,平均相对湿度比城市住户高21.6%;通风较差的住户室内CO2 浓度相对较高,所有实测城市及农村住户的CO、 PM2.5 的浓度都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极限值;广州城市住户的室内外PM2.5 浓度及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总体高于农村住户。 广州农村老年人住宅应加强防潮处理,城市老年人住宅应加强通风换气,优选环保家具。  相似文献   

12.
唐曦  革非  辜兴军 《暖通空调》2013,43(6):68-71
夏热冬冷地区属于非传统供暖区,该地区冬季室内阴冷潮湿、热舒适性差。通过对成都住宅供暖现状的调研,了解了该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状况和供暖需求。选取成都地区某住户,针对两种典型的供暖方式进行了初投资和运行能耗的对比分析,并对该住户实际供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燃气热水炉结合地板辐射供暖相比,采用分体空调初投资可减少31.6%,一个供暖期运行能耗可减少85.6%。  相似文献   

13.
冬季供暖期间对哈尔滨市住宅、办公建筑、宿舍和教室4种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和热反应主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结果表明:4种建筑环境的室温都接近ASHRAE 55中冬季热舒适温度上限值,热中性温度接近ASHRAE 55中冬季室内热舒适温度的下限值;办公建筑和教室中的热中性温度低于住宅和宿舍的,这2种环境中的人们更偏好稍凉环境;住宅和宿舍中人们可以采用更灵活的适应性调节而获得更大的热舒适感;供暖季80%和90%热可接受的温度下限均低于冬季热舒适温度下限值20℃。从人体热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宜充分利用人体对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适当降低供暖温度,营造既舒适又节能的冬季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供暖方式发生了变化,调查发现北京农村目前有独立热源加热散热器、火炕、分体式空调三种定型的供暖方式,针对上述三种典型供暖系统形式分别选取了一户住宅进行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火炕和土暖气供暖的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稳定,温湿度波动较小;使用空调采暖的住宅客厅温湿度波动较大。但是使用空调供暖住宅的室内平均温度大于其他两种供暖方式。同时,实测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住宅冬季室内热湿环境低于AHSARE标准的热舒适区间,但居民的主观热感觉投票全部为舒适,表明农村居民可接受的舒适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刘畅  陈超  蔺洁  谢静超  倪禹  尹鹏  严乐 《暖通空调》2023,(5):153-157
本研究于2020年1月16日至10月30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及部分华中和华东地区典型城镇冬季集中供暖住宅热环境现状开展了调研与分析。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热用户建筑概况、供暖方式及收费方式、室内环境温度、家庭成员、人员衣着、房间温度偏低时的应对措施等。调研结果表明:东北、西北地区约6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华北地区约4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调研热用户多是春末初秋的衣着方式。进一步研究了冬季室内人员在可接受的“轻度冷暴露”温度条件下的人员衣着方式,以期为满足简约舒适热环境的绿色低碳供暖方式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是非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不考虑供暖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测试研究,提出供暖方式建议,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方式多样化,但集中供暖不适宜于该地区,对室内热舒适要求高,可选择室内末端为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的供暖模式,改造难度大的老旧城区可选择天然气壁挂炉或空气源热泵,新建城区可推广使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或利用热电厂余热集中供暖。  相似文献   

17.
赵康  吴明洋  佟振  刘晓华  江亿 《暖通空调》2013,43(6):58-63,57
针对目前长江流域住宅冬季室内温度低、舒适性差的问题,在合肥某住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和辐射地板供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辐射地板采用35℃的热水供暖时,室内温度16~18℃,竖直方向温度分布均匀,能较好地满足人员舒适性要求。结合该供暖改造案例,在室内热舒适和供热量等方面分析比较了辐射地板和送风末端,并探讨了空气源热泵作为长江流域住宅分散式供暖热源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8.
湖南位于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潮湿寒冷,无集中供暖。通常使用电,燃气,煤等独立采暖,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城乡老年人冬季住宅内不同的热舒适情况。在长沙市与湘西城步县共发放120份住宅及个人信息问卷,测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室内VOC含量,调查不同住宅类型的冬季室内环境与老年人的热舒适情况。通过统计供暖方式与热舒适状况,发现该地区住户相对与北方的集中供暖更偏向于通过增加衣物和局部供暖,独立供暖不仅满足热舒适也更节能。湘西城步县的苗族建筑因材质结构与长沙市的住宅有很大差距,因此两者的采暖设备,室内温度,二氧化碳、VOC等浓度均有较大差别,由此来分析城市与乡村冬季的室内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北京市既有住区建筑的室内 环境品质和老年住户居住舒适性现状,2018 年3—7月在清河某1990年代初期建成的小 区开展调研,对5户住户的主要房间进行了长 期连续的室内温湿度监测,并每月入户进行 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测试。被调研 住户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69岁。入户测试同 时,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收集了老年住户 对于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表明:一、调 研期间住户主要房间供暖季的室内温度基本 高于20℃,而春、夏季的室内热湿状态多数 位于ASHRAE舒适区外;二、在供暖季和春 季,受访老年住户的PMV高于TSV,在5%水 平上呈显著性差异;三、受访老年住户对自然 通风效果满意度较高,对声环境的满意程度 受室外施工影响,底层住户对房间自然采光的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20.
现场实测调查鄂西南传统干栏式民居室内热舒适水平,首次构建居民的热舒适模型。研究分冬夏两季进行,对208户民居进行热环境参数实测、387位居民的主观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再用回归方程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确立其热舒适阈值为:夏季热中性温度为26.0℃,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22.2~29.7℃;冬季热中性温度为13.2℃,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8.1~18.4℃。按此值选取两户典型传统民居进行热环境评价,发现夏季室内热环境较舒适,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进而提出当地传统民居的优化重点是冬季保温,适当兼顾夏季防热。最后结合当地乡村住宅的现状,分析适宜的热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