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中28-2南油田是黄河口凹陷一个探明储量超过5 000万t的浅层明下段整装优质油田,原油具有高凝固点、高含蜡量、中等胶质与沥青质和低含硫量等特点。成藏分析表明,渤中28-2南油田原油成熟度高,油气主要来自构造围区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沙二段烃源岩有少量贡献;沟通烃源岩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渤中28-2南油田油气高效纵向输导通道,该油田成藏期为距今2.6Ma以来,具有油气持续快速充注富集成藏的特点。渤中28-2南油田独特的油气富集模式对于拓展渤海南部新近系浅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复杂断块勘探和类似的新生代裂谷盆地战略选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臼坨凸起油气勘探历经40余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最长的地区之一。该区在经历多年的勘探沉寂之后,近年在其浅层新近系发现大中型油气田。通过回顾该区油气勘探历程,综合钻井、地化、地球物理等勘探资料,系统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浅层油气藏的构造、油源及储盖组合等特征,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新思路指导下的创新地质认识是取得老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1低幅构造背景与岩性体的有效叠合匹配是浅层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2重新认识凸起区构造特征,特别是对北西向隐伏断层的成功确认,在凸起内部低幅构造的识别和成因分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3多凹包绕型凸起带油源的有效判识有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石臼坨凸起重获油气发现的勘探启示可为渤海海域特别是凸起带探索出浅层油气藏的综合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3.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储量、产量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性储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通过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的创新,重新认识了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条件,建立了浅层油气富集与深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的关系,明确了浅层油气富集贫化机理,深化了"汇聚脊"控制浅层油气富集模式;在新认识的指导下,开展了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高勘探程度区浅层规模型构造-岩性目标探索,成功获得渤中29-6油田、垦利6-1油田等多个浅层大中型油气田的持续发现,保障了渤海油田储量、产量的稳步增长。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突破,不仅对该地区后续勘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其他地区类似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的研究方法,对BZ28-2油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渤南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油源、断裂、砂地比和构造等4个主要因素控制,即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砂地比大小控制着油气侧向分流聚集层位,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后期活动破坏了早期断层的封闭性,不利于油气保存;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覆明下段运移,由于受到明上段区域性盖层阻挡,向砂地比大的明下段侧向分流,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上的断背斜、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5.
酒泉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先隆后坳的勘探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酒泉盆地81年油气勘探历程,每个勘探阶段都有其主要思路、技术手段、重大发现及经验教训。酒泉盆地勘探实践表明,油气勘探要以地质理论和地质认识为引领,以勘探技术作为支撑。具体表现在:以二级含油气构造带勘探理论为指导,发现了一批背斜油藏;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形成青西油田适应性配套勘探技术,助力青西油田勘探取得突破;深化地质认识,三次转变勘探思路,建立营尔凹陷成藏模式,发现酒东油田;突出精细地质研究,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老油区精细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经历40余年,综合考虑勘探策略及地质认识转变、勘探工作量、领域性突破、储量增长等因素,其勘探历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围绕隆起带大构造的早期探索阶段(1974—1984年)、围绕富烃凹陷中—浅层的背斜勘探阶段(1985—1999年)和围绕深水深层的油气并举复式勘探阶段(2000年至今)。勘探实践中探索出了多项创新性地质认识、理论和技术,如油气差异富集及复式聚集理论、多源成烃和复合输导的晚期成藏模式、低位体系域深水扇认识、“源-汇-聚”综合评价体系、近源供烃、联合输导成藏模式等,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引领了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相似文献   

7.
渤海油气勘探历程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 35年的油气勘探历程可划分为起步、对外合作、自营勘探、成效低迷、中外油田群勘探和上第三系大油田群发现等六大阶段。对辽西低凸起东营组大型披覆构造的新认识 ;对渤中凹陷沙河街组及东营组烃源岩、渤中及渤东地区盖层条件和新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关系的新认识 ,带来渤海油气发现的两次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8.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主力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规模型构造圈闭已钻探殆尽,基于传统地质认识已难以持续获得规模型储量发现.近年来,得益于“汇聚脊控制源外油气成藏与富集”新认识的提出,积极转变勘探思路,在久攻不克的莱北低凸起成功发现新近系大型岩性油田——垦利6-1油田,进一步夯实了渤海油田上产4 000万吨的...  相似文献   

9.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主力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规模型构造圈闭已钻探殆尽,基于传统地质认识已难以持续获得规模型储量发现。近年来,得益于“汇聚脊控制源外油气成藏与富集”新认识的提出,积极转变勘探思路,在久攻不克的莱北低凸起成功发现新近系大型岩性油田——垦利6-1油田,进一步夯实了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的储量基础。促进了今后渤海浅层油气勘探工作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从过去的显性构造目标勘探,转向以新认识为指导的隐性目标勘探,为渤海浅层油气勘探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大型汇聚脊发育的凸起区、隐伏型汇聚脊发育的斜坡区和洼陷带都是今后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渤海油气勘探历程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渤海35年的油气勘探历程可划分为起步,对外合作,自营勘探,成效低迷,中外油田群勘探和上第三系大油田群发现等六大阶段,对辽西低凸起东营组大型披覆构造的新认识;对渤中凹陷沙河街组及东营组烃源岩,渤中及渤东地区盖层条件和新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关系的新认识。带来渤海油气发现的两次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规模成储、分段差异富油的油藏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类型和富集规律认识,实现了坳陷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2)创新形成了以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小位移弱走滑断裂识别技术、走滑断裂带缝洞体储层识别技术等为核心的超深层走滑断控目标评价技术体系,形成了走滑断裂破碎带钻完井配套适用技术。通过地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与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进入7500m以深的坳陷禁区,落实了约2×104km2的超深层断控油气藏勘探领域,发现了地质储量规模达10亿吨级的超深层断控特大型油气田——富满油田。  相似文献   

12.
海上低渗油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是制约中国海油油气能否稳产的重要要素。借助南海西部油田这个平台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套适合海上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思路和策略:(1)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一体化勘探开发理念;(2)以"源-径-汇-岩-藏-产"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思路;(3)以精细评价、加快产能建设为核心的滚动勘探开发策略。在这些思路指导下,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勘探发现了东方13-2整装气田,实现年产天然气25×108 m3;莺琼盆地中深层系领域,发现了陵水13-2、崖城27-2和乐东10-1等气田或含气构造;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区发现了文昌10-8大埋深油田;同时低渗油气藏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昌13区开发动用石油储量约1 000×104 m3,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一批投产的低渗油田预计将实现累产油2 223×104 m3。最后进一步指出了勘探开发的前景和未来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3.
渤海油气勘探历时40多年,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整装构造油气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现已引起勘探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BZ29-5、BZ19-4及QHD33-1等多个已钻构造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表明:古近系生烃凹陷是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成藏的物质基础、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而形成的新近系构造圈闭背景为油气聚集的前提条件、新近系明化镇组优质储盖组合是油气保存的必要条件、断层-砂体的耦合是浅层构造-岩性圈闭成藏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14.
依托大量文献资料,以勘探认识突破、勘探思路转变、勘探技术进步为主线,精细剖析冀中坳陷油气勘探发展过程,将冀中坳陷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区域地质普查勘探(1955—1972年)、突出潜山油藏勘探(1973—1985年)、主攻古近系—新近系构造油藏勘探(1986—1999年)和加强岩性-地层油藏及隐蔽型潜山油气藏勘探(2000—2019年)4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的勘探认识、勘探思路、勘探技术、勘探重大发现以及储量的增长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的潜山油气成藏认识与成藏模式引领了潜山领域的多轮勘探与持续发现,油气分布“互补性”、“洼槽聚油”等理论有效指导了岩性-地层油藏的勘探与规模发现,“区带优选-圈闭落实-油藏发现”评价技术有力支撑了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的部署优化,深化了陆相湖盆断陷油气勘探发现规律认识,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深层勘探成功率;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现证实了浅水湖盆中心优质储层的发育,指导了凹陷区浅层油气勘探;走滑转换带增压区为中深层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围绕郯庐断裂带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脊-断-砂耦合控制了凸起浅层油气运移路径和汇聚,使得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构造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混合沉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中深层储层物性条件,在秦南凹陷陡坡带发现了亿吨级油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的提出为中国最大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藏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油藏的整体储量规模。这些地质新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了渤海油田"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莱州湾凹陷曲折的油气勘探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新的钻井资料,探讨了该区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该凹陷油气成藏规律。该区油气勘探历程说明,在低勘探程度、高风险的中小型凹陷中,需要突破传统认识,加大勘探力度。中小型凹陷具有"近源成藏"的特点,弄清油气源岩及近源岩的储层特征,做好有效储层的预测,可以很好地指导勘探,也是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同时,垦利10-1油田的发现也进一步证实,陡坡带是断陷盆地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往往可获得商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普遍发育低幅度、线性分布的正向构造,依附于断裂、斜坡和大背斜翼部发育。这种正向构造整体不能自成圈闭但对油气分布有着强烈的控制作用,是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构造特征分析将其归为构造脊,并细分为断背脊、鼻状脊和断块脊3种类型,确定了构造脊的脊线、长度、幅度、宽度、面积5个几何要素,丰富了构造脊的内涵。通过研究构造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构造脊控藏理论,指出构造脊是油气输导的优势通道,建立了构造脊与薄储层、窄河道配置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在松辽盆地杏西-哈尔温地区和江桥地区中-浅层油气勘探中应用构造脊地震识别技术,发现并落实了一批构造脊勘探目标,多口井获得高产油流,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支撑了大庆油田在中-浅层油气勘探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富烃凹陷,但其深洼带浅层一不生烃、二无油源断层、三无汇烃构造,是传统地质认识中的“勘探禁区”。近年来,随着对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认识的深入,尤其是油气运移“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为深洼带新近系找油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此认识指导下开展了莱州湾凹陷深洼带石油地质条件再分析与成藏规律攻关研究。创新提出了基于陡坡砂体型汇聚脊控制的浅层规模性岩性砂体“迂回式”成藏模式,为寻找深洼带浅层有利勘探目标指明了方向;形成了砂体整体解剖技术,实现了浅层多期大型连片复合型砂体的精细刻画,为新近系规模性油气成藏寻找到有效储集空间。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深洼带新近系成功发现并高效评价了垦利10-2亿吨级岩性油田,不仅在渤海深洼带发现了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更为类似盆地的凹陷区浅层勘探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受喜马拉雅晚期新构造运动影响,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难度大,自20世纪80年代尕斯库勒油田发现以后,勘探长期陷入沉寂。“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深化基础地质研究,在盆地演化、烃源岩分布、沉积储层、输导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明确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新建了走滑冲断-源外油气富集模式、坳内断褶-源上油气富集模式、凹陷斜坡-源内近源油气富集模式,高原咸化湖盆油气成藏理论得以丰富。在该理论指导下,梳理出盆地3大勘探新领域:盆缘古隆起、盆内凹陷-斜坡带、盆内晚期构造带,落实了21个有利区带,在昆北、英东、东坪、扎哈泉4个地区获得重大勘探发现,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4.03×108t,为盆地前50年探明总储量的65%。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作阶段(1995—2005年)、多层系立体勘探阶段(2006—2015年)和精细勘探阶段(2016年至今)。以各个阶段重大勘探成果和里程碑式的勘探事件为依据,系统总结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叠合走滑断裂带油气成藏机理、“两高一优”深层天然气富集机理等理论认识。这些新理论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有效指导了渤海油田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