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9种杀菌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种杀菌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前施药防治苹果炭疽病,试验中9种杀菌剂均具有较好防效,在处理剂量范围内对果树安全.第6次药后调查,制剂用量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 mg/kg的防效最高,显著优于其他各药剂处理;其次为25%咪鲜胺乳油1 333.2 mg/kg,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428.5 mg/kg,25%吡唑醚菌酯乳油333.3 mg/kg,防效达88%以上.生产上应在发病前施药,间隔7~10 d喷药1次,连喷5次以上.  相似文献   

2.
选用4种药剂对棚栽黄瓜上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和发病峰期2次用药处理的防效显著好于同种药剂于黄瓜白粉病发病峰期1次用药处理的防效。2次药后5 d,36%硝苯菌酯乳油的防效为83.6%,好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润湿剂、分散剂、黏结剂、崩解剂等因素对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最优配方组成:吡唑醚菌酯50%、Morwet EFW3%、Morwet D-425 7%、2425 16%、无水硫酸钠5%、高岭土补足至100%。经过试验分析表明,产品悬浮率达90%以上,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是一种内吸传导、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的广谱杀菌剂。水分散粒剂剂型不含化学溶剂、安全无副作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主要用于梨、桃的黑星病和香蕉的叶斑病、黑星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用苯醚甲环唑原药的分析条件.以甲醇:水=85:15(V/V)为流动相,  相似文献   

5.
李鹏鹏 《世界农药》2012,34(3):44-46
采用静态试验法测定了嘧菌酯、醚菌酯、戊菌唑、戊唑醇、氟环唑、氟硅唑6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处理96 h后的急性毒性,并观察其中毒症状,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斑马鱼对不同药剂中毒症状表现各异;12.5%氟环唑悬浮剂对斑马鱼的LC50值为13.911 mg/L,为低毒;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戊菌唑水乳剂、25%戊唑醇水乳剂、20%氟硅睦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毒性的LC50值分别为1.746、1.003、3.306、6.405和2.348 mg/L,均为中毒.由此得出结论:12.5%氟环唑悬浮剂在水田施用安全,其他5种药剂在水田及附近应谨慎施用.  相似文献   

6.
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能够很好的控制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项目介绍     
醚菌酯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优秀品种。 1983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 ,国外商品名为STROBY ,通用名为Kresoxim-methyl。结构式为 :CH3OOOH3CNOCH3醚菌酯广泛应用于禾谷类作物 ,水稻、马铃薯、苹果、梨、南瓜、葡萄等作物 ,对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醚菌酯具有高效、广谱、持效期长等特点。它对苹果和梨黑星病、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 ,使用剂量为 5 0~ 10 0 g/hm2 ;对葡萄霜霉病、白粉病亦有很好的防效 ,使用剂量为 10 0~…  相似文献   

8.
杨耀武 《安徽化工》2008,34(2):48-50
通过对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粘着剂和填料等各种助剂的筛选,确定了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为:醚菌酯含量50%,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 Morwet-450)20%,湿润剂Witconol NP-100 0.4%,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5%,粘着剂NJ 1%,陶土补足到100%.最终得到的产品悬浮率高(大于90%),崩解时间短(小于20s),分散性和湿润性好,热贮稳定性合格,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了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0%恶醚唑水分散粒剂是由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广谱、高效、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扰病原菌的正常生长,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强烈的抑制作用。在防治病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预防、治疗、铲除三大功效,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类等病原菌引起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其EC50值分别为6.1029、52.5591、83.8257、129.8616、252.1214 mg/L,均显著小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EC50值(753.3650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制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分别以有效成分312.5、312.5、625、281.25、625 mg/L施药3次后,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0%、71.69%、77.95%、74.80%和68.54%,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mg/L的防效(48.27%)。[结论]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田间喷施3次后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对葡萄霜霉病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8 d,50%嘧菌酯WG 93.75~187.50 g/hm2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在72%以上),且对葡萄植株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2.
30%醚菌·啶酰菌SC防治红地球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民  张映合  郑运 《现代农药》2011,(5):51-52,56
30%醚菌·啶酰菌SC是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混合制剂,对葡萄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2010年6月在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种植园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啶酰菌SC 1000倍液对红地球葡萄白粉病的防效最好,第2次药后7 d的防效达到了85%,明显高于30%醚菌·啶酰菌SC 2 000倍液和12.5%烯唑醇WP 2 500倍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徐光曙  袁斌  赵飞 《现代农药》2007,6(4):55-56
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较好的保护效果,150~375g/hm2防效为75.82%~83.41%,药力控制较好,药效可持续7~14d左右,且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14.
几种杀菌剂及混剂对葡萄褐斑病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褐斑病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化学防治具有一定难度。测定了市场上用于防治该病害的10种主要杀菌剂的室内杀菌活性,活性较好的杀菌剂有40%氟硅唑EC、50%咪鲜胺WP、10%苯醚甲环唑WG。通过混剂筛选试验,10%苯醚甲环唑WG∶50%多菌灵WP(质量比4∶1、2∶1、1∶1)、40%氟硅唑EC∶70%代森锰锌WP(质量比4∶1、2∶1)、50%咪鲜胺WP∶70%甲基硫菌灵WP(质量比4∶1、2∶1、1∶1)是较好的杀菌剂组合,对葡萄褐斑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66%氟虫酰胺·氟虫腈WG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问试验表明:66%氟虫酰胺·氟虫腈WG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39.6~49.5 g g.a.i./hmM2防治二化螟的保苗效果为75.42%~83.05%,杀虫效果78.95%~84.120%;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77.51%~84.34%.杀虫效果89.55%~92.89%.  相似文献   

16.
丁成芳 《农药》2007,46(2):140-141
为明确噻吩磺隆在玉米田间除草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我们以75%噻吩磺隆WG在玉米田中进行苗期茎叶施药。结果表明,75%噻吩磺隆wG对春玉米田间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安全适宜的用法是在杂草3~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用药量以20~4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对戊唑醇等7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SC 192.6 g/hm~2、300 g/L醚菌·啶酰菌SC 270 g/hm~2处理的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分别为88.69%和83.30%;430 g/L戊唑醇SC 96.75 g/hm~2、37%苯醚甲环唑WG 90 g/hm~2、36%硝苯菌酯EC 216 g/hm2处理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8.75%、73.23%和74.55%;250 g/L嘧菌酯SC 337.5g/hm~2、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50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指防效分别为49.40%和47.78%。  相似文献   

18.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玉  甘炳春  隋春  魏建和 《农药》2012,51(3):215-217,221
[目的]掌握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该病害。[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平板对峙法进行药剂筛选。[结果]多主棒孢菌丝最适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28℃及最适pH值为6。完全光照或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EC50值分别为0.1115、0.1594、0.1946 mg/L。[结论]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