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城市有轨电车进行路基工后沉降量的预测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关键,文章针对蓉2号线有轨电车路基沉降的实测数据,分析不同填料、不同填筑工艺下的地基沉降变形曲线,选用三种不同的沉降预测模型根据实测数据对其进行沉降曲线全过程拟合。对比预测模型中沉降量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选取适合有轨电车的最优路基填筑施工方案,针对最优方案提出适合有轨电车的沉降预测模型,并预测得到各施工工艺下的最终沉降量。研究发现,采用工艺一沉降量较小,其路基填筑方法适用于对沉降要求较高的路基中,各预测模型中指数模型对有轨电车路基沉降预测的准确性较高。该预测成果能为城市现代有轨电车以及其他相关工程的路基沉降变形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合理地预测线路工后沉降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现场沉降观测数据表明不同饱和度地区路基沉降曲线线型变化较大,基于饱和理论的沉降预测方法在工后沉降预测中存在不能准确描述沉降规律,且存在预测值偏小的风险。基于实测沉降规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非饱和土地区路基的沉降预测曲线模型。分析了预测曲线模型的特点,并基于最小二乘法给出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结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15标段沉降数据,提出相关系数、偏差度、稳定度为模型有效性检验指标,结合施工完成2 a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在施工完成3个月及6个月所提模型与规范要求3种预测模型的对比研究;对3条不同饱和程度高铁路基沉降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饱和土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为非饱和土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合理判断工后沉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压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时,由于预压期不足等原因在路面施工前有时会有个别路段沉降速率偏大、无法满足路面施工的沉降稳定要求,需在短时间内进行处理,以控制工后沉降。介绍了浙江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以下称为 FCB )置换部分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的工程实例。文中通过室内浸泡试验,提出了无掺土 FCB 的设计重度受水影响时的修正方法;建立了一种能反映 FCB 置换路基这种 超载–卸载–再加载复杂 过程的沉降预测方法,并用于 FCB 置换量的计算之中。另外,还提出了采用有效超载比来修正常规沉降速率的稳定标准和利用实测沉降速率估算 FCB 置换量的简便估算方法。最后对理论计算方法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蓓 《山西建筑》2012,38(29):99-100
利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通过实测沉降与计算沉降的拟合分析,对港区软土土层参数进行反演,对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可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灰色系统模型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级公路路基沉降问题,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根据HJ公路先导段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建模,运用Matlab编程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满足路基沉降预测的预报,可用来指导施工,减小工后沉降,确保路基收敛稳定,实现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对路基沉降变形的计算和预测方法中的双曲线预测模型及原理进行介绍,结合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预测的实例进行分析,实测数据与相对应的预测曲线吻合度较好,客观地反映了路基沉降的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赵庆鑫  丛林 《山西建筑》2010,36(1):279-281
针对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数据特点,分别建立了双曲线和灰色理论沉降预测模型,并结合某省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实例应用,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灰色模型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路基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8.
超载预压路基沉降预测的灰色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堂 《土工基础》2007,21(5):46-48
超载预压是软土路基的一种常见处理方式,评价其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工后沉降,但由于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沉降量与固结时间的预测成为难点。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工后累计沉降进行预测,确定超载预压的固结时间和最终沉降量。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
何益祥 《山西建筑》2008,34(4):288-289
通过对路基沉降机理的分析,对比了各类沉降预测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基于固结理论计算的最终沉降值与预测值的比较表明模型也是可信的,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详细阐述了软土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目的、监测仪器的埋设方法和监测方法。对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标准和动态信息管理进行了说明。介绍了软土路基工后沉降计算模型,计算了路基最终总沉降量。结合路基的目前沉降速率和工后沉降计算结果,判定路基沉降是否已处于稳定阶段,确定能否进入下道工序。  相似文献   

11.
高填方路堤粘弹性参数反演与工后沉降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面的工后沉降问题是高填方路堤工程的主要问题之一。用广义Kelvin模型来表征填筑体的本构关系,在现场沉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三维有限元正交数值试验、回归分析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反演了计算模型的材料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填方路堤的丁后沉降作出预测,得到了较高的计算精度,并和实际监测结果比较.致。本文的方法可为今后高填方路堤的工后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土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新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堤的工后沉降是在黄土地区修建高标准铁路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实测数据,找出其相应的工后沉降规律将有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在分析了大量的兰武二线铁路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模型。为了检验新模型,运用常用的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分别对相同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分析和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的误差小,与实测数据的吻合较好。新模型为工后沉降的分析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为今后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预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丁建荣 《土工基础》2014,(3):100-102
通过监测获取的沉降——时间数据进行拟合曲线分析,在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路基工程沉降——时间曲线呈现反S形,但采用常规的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预测路基沉降时,由于受到数据样本和模型自身的限制,预测的沉降曲线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沉降的发展过程。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不同类型的反S形成长曲线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通过赋予各个反S形曲线模型权重系数,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权重系数,得到最终的路基沉降预测公式。实际工程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适应性较好,可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李洋 《土工基础》2014,(6):83-86
高速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预测不仅可以反映路基的沉降发展趋势,而且可以通过预测的沉降量来反映出路基的加固效果及稳定性,为后续工序的开展提供指导。以某高速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预压期的监测结果为例,运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建立非等时距的GM(1,1)预测模型,并用后验差法对其预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作为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模型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断面的工后沉降预测问题,系统介绍了R.Usher灰色模型预测方法,并探讨了计算起始时间和恒载时间的长短对推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较长的恒载期的观测数据,且起始时间点越接近恒载阶段的末端,预测误差越小。以某高速公路21个软基处理断面的实测沉降资料为基础,应用R.Usher灰色模型进行了工后沉降预测误差分析,探讨了该方法对于不同处理方式软土路基的适用性和推测精度。研究表明,R.Usher灰色模型预测方法的推算结果与实测值相比偏大,该方法较适用于塑料排水板欠载预压处理断面的工后沉降推算,而对于搅拌桩处理断面而言,其推算结果可能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16.
河池机场填石高填方土基工后沉降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等应力模型设计方案,以梯形分布相似法配制填料,开展河池机场高填方土基工后沉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变化规律还是单位土基填高的沉降量,与现场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同填料土基道肩沉降均大于场道中心,土基顶面呈“马鞍形”分布;试验结束后土基顶面、坡面未出现裂缝,表明河池机场填石高填方土基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不是失稳破坏,而是过大的沉降变形控制。最后,选择指数回归参数模型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工后沉降、残余沉降、沉降坡差还是沉降速率,煤矸石土基因针片状颗粒含量高、基材强度较低将导致更大的沉降变形和更长的工期。  相似文献   

17.
《Soils and Foundations》2014,54(5):938-954
The present paper addresses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the behavior of a ground and a reservoir dyke with a retaining wall at the site of a regulating reservoir whose soft soil foundation is improved by using both the usual embankment preloading and vacuum consolidation. To evaluate the settlement, the lateral deform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pressure during vacuum preloading, a numerical analysis using an elasto-plastic FEM for soil–water coupled problems, incorporating the SYS Cam-clay model, is carried out in two dimensions. However, a change in the soil parameters during the vacuum preloading leads to a less accurate computation. To account for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input parameters of th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improved ground, an inverse analysis approach is adopted. The particle filter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compression index of the clay layers and the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of the organic soil layer based on the measured settlement at the bottom of the preloading embankment during the vacuum consolidation. The reservoir dyke with a retaining wall is constructed on an improved foundation after removing the preloading embankment, and an attempt is made to predict its performance after construction by an elasto-plastic FEM for soil–water coupled problems using the identified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8.
堤坝等荷载是分级施加的,地基多是成层的,因此实测的表面沉降–时间曲线是由各级荷载、各层土对应的沉降–时间曲线叠加而成的。理论分析、工程实例表明叠加的沉降–时间曲线通常不是双曲线或指数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叠加推算沉降和分别推算沉降的概念。叠加推算沉降误差分析表明叠加推算沉降的误差不但与土层之间的β比值、各级荷载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关,而且受沉降推算拟合函数与实际是否相符的影响。β相同的地层可以作为同一层地基,沉降推算采用的拟合函数与实际不同时,分别推算也存在误差。叠加推算的沉降小于分别推算的沉降,通常小于实际沉降。为了减少沉降推算误差,建议尽量利用预压后期的监测数据,并尽可能采用分别推算沉降或采用修正的双曲线法或指数法等。更多还原 AbstractFilter('ChDivSummary','ChDivSummaryMore','ChDivSummaryReset');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某道路K13+840断面进行沉降观测资料分析,应用灰色理论建立等时距GM1.1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并通过应用matlab程序语言编制模型计算程序,以实现对海相软土路基沉降变形特性研究,并运用预测分析结果指导路基施工,防止因路基沉降造成路面结构破坏。希望通过对归纳结果的分析,形成一套适应于滨海地区路基沉降预测方法,对于节约工程建设使用成本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