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白茶与绿茶、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探讨生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寿眉、安吉白茶及白琳工夫分别为白茶、绿茶、红茶代表,分析茶叶成分,测定茶汤抗氧化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黄酮含量与年份呈正相关关系,而咖啡碱则相对稳定;白茶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均低于绿茶,但其酯型儿茶素所占比重显著高于绿茶,且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及总黄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茶类;EGC所占比重与酯型儿茶素均与茶汤抗氧化活性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白茶与其他茶在成分和抗氧化性上均有显著差异;EGCG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安吉白茶鸭     
安吉白茶,名为白茶,实际却属绿茶,只是在特定条件下,茶芽发生变异而成为白色。由于这种变异行为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安吉白茶就更显娇贵。  相似文献   

3.
王刚  赵欣 《食品科学》2009,30(11):243-245
本实验对两种绿茶和两种白茶进行抗突变和体外抗癌效果评价。采用Ames 实验对绿茶和白茶的抗突变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白茶的抗突变效果好于绿茶的结果。通过MTT 实验验证其抗癌效果。在400μg/ml 浓度处理下,白牡丹和白毫银针表现出对AGS 和HT-29 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好于龙井绿茶和云雾绿茶。由此得出,白茶的抗突变和体外抗癌效果好于绿茶。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安顺市岩腊乡古茶树鲜叶为试验原料,分别采摘春梢、秋梢一芽两叶制成红茶、绿茶、白茶三类茶样,对其进行特征性成分含量分析及感官审评,为岩腊乡古茶树的适制性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岩腊乡古茶树制作6份茶样,茶多酚含量在21.31%~31.32%之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42%~3.01%之间,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含量在3.16%~4.56%之间;水浸出物含量普遍较高,在40.18%~45.26%之间。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可看出古树绿茶、红茶风格特征明显,品质较好,可红茶、绿茶兼制,其中春季绿茶和秋季红茶品质较优;白茶滋味品质较优,香气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白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白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两方面总结了白茶独特风味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方面提出提高白茶品质的思路。白茶的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含量与其制茶品种有关,高黄酮含量则与制茶工艺有关。白茶挥发性组分受到制茶品种和制茶工艺两方面的影响。通过白茶工艺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白茶香气低、滋味淡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红烧大鱼头     
《中国食品工业》2006,(3):57-57
按照发酵度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等类型,但恐怕听说过“白茶”的人并不多。据最近的英国《最佳营养学》杂志介绍。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茶而言。由于制作工艺简单。白茶能保留茶叶中的更多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7.
白茶保健凉茶饮料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白茶的保健作用及开发价值,检测白茶的主要功效成分:茶多酚含量为24.98%,荼多糖4.53%,氨基酸1.16%;介绍白茶保健凉茶的生产工艺,研究其稳定性,确定最佳配方:每100 mL计为白茶0.8 g,菊花0.4 g'金银花0.4 g,枸杞0.2 g,甘草0.2 g,低聚异麦芽糖12 g,六偏磷酸钠50 mg,Vc 50 mg,山梨酸钾50 mg.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2012,(6):89-89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松萝荼、资溪白茶、汉南甜玉米、灵山荔枝、宝鸡辣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松萝茶、资溪白茶、汉南甜玉米、灵山荔枝、宝鸡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方法对3个不同来源18份白茶茶样中8种儿茶素、6种黄酮类、2种酚酸、1种水解单宁、3种嘌呤碱等成分进行测定,并检测白茶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白茶分为信阳白茶、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3组,表明产地对白茶品质成分有重要影响。热图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了不同产地白茶中儿茶素、黄酮类、没食子酸和嘌呤碱等品质成分存在差异。由于茶树鲜叶原料差异,云南白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福鼎白茶或信阳白茶,含量分别为4.82、16.46、36.30、29.69、4.95、3.18、42.97、1.79 mg/g。福鼎白茶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没食子儿茶素、(-)-儿...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浙江景宁茶区景宁白茶的及时采摘,以当地的主栽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为研究对象,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在春季3个不同时期分别对茶树冠面和采摘后鲜叶的机械组成以及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鲜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综合判断景宁白茶的适采期。结果表明,景白1号的开采时间较景白2号晚3~5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9天,大面积采摘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景白2号的开采时间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12天,鲜叶在4月上旬采摘的鲜叶嫩度和内在品质最佳。4月20号之后,景白1号和景白2号鲜叶品质均较差,不适宜加工中高档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福鼎白茶白露茶茶水中7种阴离子含量。方法 25、80、100℃下,用50mL超纯水浸泡30份1 g样品(料水比为1:50)5 min,通过离子色谱法对7种阴离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30份样品茶水的阴离子含量均较低,25℃浸泡的茶水中,除溴离子未检出,其余6种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80℃和100℃(P0.05),100℃浸泡的茶水的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磷酸二氢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80℃(P0.05)。结论离子色谱法检测茶水中的7种阴离子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2.
白茶被誉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白雪公主”,银装素裹,毫香显露。赋予这种高雅香气的挥发性物质有很多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中介绍了提取法对白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阐述了白茶香气活性成分鉴定的必要性,探讨了白茶香气成分及其相关酶类在加工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利用香气活性成分构建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白茶和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剂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白茶发酵豆乳的最佳生产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以50℃、30min的条件下,白茶∶水为1∶55时,浸提白茶效果最佳。白茶发酵豆乳的最佳配方是蔗糖添加量为6%;奶粉添加量为10%;豆浆∶白茶浸提液为8∶2;发酵剂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6h;海藻酸钠的添加量为0.03%。  相似文献   

14.
An overview is given on the manufactur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ea along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lics present in tea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Compositional data are presented for green, white and black teas. A differentiation of green and black tea by using the ratio between total phenolics and sum of the major catechins seems to be feasible. For white tea there is no general accepted definition. Possible approaches are geographic origin, the botanical variety and the manufacture or the appearance.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reen and white teas by the ratio mentioned above is not possible.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particularly catechins, caffeine, theanine, free amino acids, and water extracts, in Bai Hao Yin Zhen, Bai Mu Dan, and Shou Mei Fuding white tea infusions brew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aste were estimated by dose-over-threshold value. Infusion temperature had a distinct effect on the main components extracted, and 100 °C was found to be optimal for extracting catechins and caffeine. However,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anine, free amino acids, and water extracts varied with tea type. Bai Mu Dan and Shou Mei yielded a higher content of the major compounds than did Bai Hao Yin Zhen. Thus, infusion temperature had a large effect on extracting the main compound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ontent between the three white teas presumably reflected differences in the harvest time, processing method or leaf shap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贵州广泛栽培的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的白茶适制性,形成适合本地品种的白茶加工工艺,以创制贵州特色白茶。方法 2023年5月下旬,在室温18~22℃、外界温度18~26℃、湿度65%~75%条件下,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室内萎凋槽加温萎凋、复式萎凋(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2种萎凋方式加工白茶,3个萎凋时间(25、35、45 h)取样。感官审评后,选取复式萎凋25、35、45 h茶样,测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儿茶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结果 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没食子酸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儿茶素总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含量降低。石阡苔茶加工的白茶滋味和香气最优,不同茶树品种复式萎凋35 h加工的白茶成分差异显著。石阡苔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含量最高,龙井43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结论 3个茶树品种中,石阡苔茶的白茶适制性最好,最优加工工艺为复式萎凋、萎凋时间35 h。  相似文献   

17.
白茶, 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因其清香鲜甜的品质、独特的健康功效及可存储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茶叶香气物质含量少、种类多且化学性质各不同, 既存在于茶树鲜叶中, 也可通过茶叶加工过程转化形成新的香气物质, 是评判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白茶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所呈现的香气特征因茶树品种、生长生态环境、生长季节、原料采摘等级、加工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且与是否贮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茶香气研究中涉及的萃取、检测、分析及评价方法, 白茶香气在萎凋、干燥、形制等工序中的变化规律, 创新工艺、贮藏与陈化等处理对白茶香气的影响, 并梳理了不同类型白茶的主要香气成分, 最后对未来白茶香气研究技术发展、香气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旨在为白茶相关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白茶馒头的配方并评价其品质。方法 在传统馒头制作的基础上,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酵母、白砂糖和茶叶添加量3个因素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 白茶馒头的最佳配方为: 酵母1.5 g、白砂糖16.0 g、白茶18.0 g, 经蒸制得白茶馒头的感官评分为95.7, 颜色鲜艳均匀有光泽、茶味清甜醇爽、表面光滑, 弹性适中、咀嚼时爽口不粘牙, 没有异味和苦味, 外观平滑, 表面色泽均匀, 具有白茶独特的香味; 且该白茶馒头样品中含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及醇类、维生素、有机酸、游离脂肪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甘油酯等初生代谢物。结论 该白茶馒头的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可为茶叶馒头和风味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