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定性解释和定量分析法,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解析了巴润断层的构造样式、伸展活动和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巴润断层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发育伸展构造和走滑-伸展复合构造,伸展活动具有随时空变化而呈现很明显差异性的特点,先后经历纯伸展、走滑-伸展、弱走滑挤压-弱伸展3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茫汉断陷地震剖面的研究,对盆地的构造样式进行分析和归类,厘定出三种主要构造样式,即伸展、走滑、反转,并系统总结了断陷内各类构造样式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对进一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盆地的性质和构造背景,而且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中西洼是渤海海域西部的一个富生烃凹陷,凹陷区内部断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发育在断裂附近。在区域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干体、方差切片等资料,理清研究区早期走滑、中期伸展、晚期右旋的演化模式;根据断裂平面及剖面特征,呈现出空间组合样式样式可分为6种样式。根据断层性质及活动性差异研究发现,断层力学性质及其形变影响了油气保存条件,进而控制了油气分布,断裂活动性控制了油气富集层位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新生代具有特殊的走滑变形特征,其具有走滑变形的构造带也往往是油气有利的勘探区域.基于1号构造带与4号构造带走滑变形特征研究、生长指数与构造演化过程分析,揭示南堡凹陷走滑断层油气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经历了古近纪断陷期伸展应力方向的顺时针旋转和新近纪坳陷期伸展变形停滞和重启.分期伸展叠加变形造不同走向的走滑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柴北缘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两次拉张——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即燕山早期断坳阶段(J1-K1)、燕山晚期挤压隆升阶段(K2)、喜山早期断坳阶段(E-N21)、喜山中晚期挤压反转阶段(N22-Q)。同时对马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分析表明本区与整个柴北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史一致,也经历了两次拉张-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枝江-当阳地区构造解释成果,对该区断裂系统发育情况、基本构造样式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进行构造带划分,指出有利圈闭。结果表明:受燕山早期和喜山早期挤压和拉张应力的作用,研究区构造总体上呈北西向隆洼相间结构,其中,燕山早期是构造变形的主导期,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平面上,根据应力场性质的不同,研究区断裂可划分为燕山期断裂体系和喜山期断裂体系;研究区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挤压构造样式,形成大量褶皱和逆冲断层,主要的断裂样式有"Y"字型、反"Y"字型和断阶型;根据构造变型特征,研究区古生界自北西向南东可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西部斜坡带、中部凹陷带和东部挤压隆起带;结合构造解释成果,研究区在志留系-寒武系落实局部圈闭4个,圈闭面积234.78km~2。  相似文献   

7.
伊通盆地属于第三系双断式断陷盆地,为郯庐断裂在中国境内的北延部分。盆地呈狭长的北东走向的条带状,自南向北发育莫里青断陷、鹿乡断陷、岔路河断陷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湖盆发展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差异沉降阶段—构造反转5个发展阶段。通过对断陷内地震资料进行全区解释,认为岔路河断陷西北缘发育以下3种构造样式:逆冲叠瓦状构造样式、走滑正花状构造样式、正断层截断构造样式。不同的构造样式控制不同的油藏分布,因此研究构造样式及其分布对于寻找油气藏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宽断层是梨树断陷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层,是在火石岭时期区域NW向拉张应力产生的基底断层基础上发育形成,受营城组末期区域左旋走滑作用开始走滑活动,在登娄库末期强烈走滑,最终在嫩江组末期区域NW向挤压反转作用下定型。本文通过对小宽断层特征的详细分析,利用地层厚度对比法,以营城组厚度为参照,选取不同距离进行反推厚度对比,分析表明,小宽断层走滑位移在3~5km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最近几年对下扬子进行的第三轮地震勘探资料、地质露头、构造演化剖面等将该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①印支运动前平稳隆升阶段:构造形态简单、平稳;②印支期—燕山中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此阶段又细分了两个阶段,早期为北西向南东挤压的作用,晚期为南东向北西的挤压作用,形成了目前的对冲构造特征;③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拉张裂陷阶段:下扬子应力场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发育白垩世断陷盆地,同时在应力松弛与重力作用共同作用下,断层类型发生了倒转,早期逆冲断层的上盘沿其断坡产生回滑,导致晚白垩世的断陷盆地逐渐演化为半地堑盆地。④喜山晚期隆升剥蚀阶段:喜山晚期,受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向西扩张的影响,欧亚大陆的遭到印支板块的强烈挤压,造成苏南地区发生剧烈隆升,从而遭受强烈的剥蚀,最终形成了苏北低台阶、苏南高台阶的构造格局。通过对构造演化分析发现在下扬子地区存在两个有利勘探区,一是南部的原生油气藏有利区,二是中部的晚期生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顺南三维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分析了工区内主要走滑断裂的构造样式、变形性特征和形成期次,并阐明了其对奥陶系中下统岩溶储层的影响。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标定发现塔中北坡主要发育两个不同时期的断裂系统,除加里东晚-海西早期主要走滑活动时期外,在加里东中期Ⅱ幕也存在走滑断裂活动的证据,并且由已钻井和岩溶相关属性标定发现随着断裂期次、断裂强度和构造高度的增加,岩溶发育程度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Moldflow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对显示器后壳进行仿真研究,以翘曲变形量为质量指标,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变动实验,保持注射工艺参数不变,研究显示器后壳底座连接口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表明显示器后壳尺寸定位68.58 cm(27英寸)时,底座连接口选用圆形,连接口位置距离底边26 mm,尺寸为直径21 mm的时候模具翘曲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In spinning basalt fibres, the drafting force is in the same range as in spinning of glass fibres. The effect of the drafting force can not be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 for the strength and rigidity of the bottom of the spinnere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ie Volokna, No. 5, pp. 47–50, September–October, 2007.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