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油田地质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现阶段的开发深度也在不断加大,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面临着高含水率、低产量的问题。针对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提出了有效的开发措施。之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油层与油、气、水相互交错渗流,这就增加了剩余油的开采难度,挖潜难度也大大增加。其中剩余油高水溶液分布主要涉及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本文综述了剩余油分布、现状及潜在挖潜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周期注水、降压开采等开发剩余油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根据水淹级别的划分,来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从而服务于油藏开发、满足于现场和挖掘油藏剩余油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的开发中后期,"认识剩余油,挖潜剩余油"现已成为调整与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之一。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总体来说可分为两种,即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开发因素属于外因,地质因素则属于内因。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多样化、复杂化。在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两种主要因素中,地质因素在开发过程中相对而言是比较稳定的,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改变或变化甚微。因此,研究地质因素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是研究中较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对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 ,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6.
明一东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明一东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认识剩余油、开发剩余油已成为—硕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油层内剩余油的富集受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双重影响,目前结合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研究剩余油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没有考虑具体哪一个因素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本文提供了一种结合个人经验判定剩余油分布的模型,可以人为考虑地质和开发等因素影响剩余油分布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及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结合A油田目前开发井网特点和动态开发数据,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微相、开发井网、沉积构造等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形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开展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以此来提高油田驱油效率及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任剑  卢比 《广东化工》2014,41(20):39-41
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油田开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应用矿场资料法半定量地描述了五星庄油区主力区长8、延9小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对该块剩余油在油藏平面和纵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剩余油分布类型提出了5种相应挖潜技术对策,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20年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立足深入细化构造研究、精细调整开发层系、配套应用适合性工艺技术,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来系统、实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文 5 1断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 ,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濮85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即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统计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结合密网格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技术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手段。它能够全面应用油藏的各项地质、开发资料,经过油藏静态和动态历史拟合后,能够得到油藏剩余油较精确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7.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结合密网格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四种剩余油预测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应强调地质资料的精细化、生产数据的系统完整性,将动静资料合理利用,做到剩余油分布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9.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微构造对剩余油的分布往往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正向微型构造区域剩余油开发潜力较大,其次为斜面微型构造区域,负向微型构造区域剩余油开发潜力较小。在对葡萄花油田北部四断块葡I油组典型"窄"、"薄"砂体油藏进行研究后,认为微构造对该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不大,而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能力较强,这对"窄"、"薄"砂体油藏剩余油挖潜可提供一定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状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三大矛盾进一步加剧,面临着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加大、开发效果变差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状况,必须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充分挖掘各类剩余油潜力,延长油藏稳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