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喇嘛甸油田储层发育以厚层为主,层内动用状况差异大,科学合理的动态数据细分方法是改善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动用状况的技术关键。本文在油水井沉积单元液量劈分的基础上,结合监测资料、岩心资料及水淹资料,通过各参数与液量的相关性回归计算得到厚层内液量劈分校正系数,最终实现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不同部位液量的精确劈分。该液量劈分方法结果合理可靠,能够有效指导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后续精细挖潜调整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三元复合驱是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但驱后仍然有很多原油残留地下。为了进一步认识三元复合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类型和状态,利用激光共聚焦技术、现代物理实验模拟方法、现场取心井采出的天然岩心对三元复合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剩余油主要以孔表薄膜状分布在孔隙中,而其中大部分为难以采出的重质油。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精品课内涵建设中的一项主要指标,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优化设计对于突破单一教学层次问题、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以国家精品课建设为契机,针对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网络化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对创新高校素质教育模式的积极作用和具体需求,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教材建设和交流机制及课程的特色与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渗流力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设计。教学实践表明,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得当,学生受益面广,符合高校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向广度、深度和创新性发展的需要,形成的教学方案在学校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后期,调整井数量越来越多,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地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调整井固井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井径扩大率、钻井液性能、水泥浆密度、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等影响调整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随着井径扩大率、钻井液密度、黏度、失水量的增大,调整井固井优质率降低;地层孔隙压力越大,孔隙流体渗流速度超过临界渗流速度时,调整井固井质量变差;建立的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为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和压力敏感性,使开发难度加大。当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流入动态指示曲线凹向压力轴,会出现一个产量最大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平面径向拟稳态渗流规律出发,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对油藏渗流的影响,与油相和液相相对流动能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具有最大产量点的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直井流入动态方程,据此可对油藏产能进行评价预测,确定出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和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在龙南、新站油田的应用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满足矿场工程精度要求,说明所建立的流入动态方程能有效评价预测油井产能和确定油井允许的最小流压界限,为充分发挥油井生产能力、合理高效开发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萨中开发区“二三结合”开发实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二、三类油层(萨Ⅱ10~萨Ⅲ10)"二三结合"开发实验井网部署,实验层段组合优化方案,注聚开发合理衔接时机,二、三类油层最佳组合开发模式等.结果表明:二、三类油层各自部署一套新井网,协调布井,同步钻井选择性射孔、同步水驱挖潜,协调平面和纵向注采关系,同期注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进行三次采油能有效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CO_2驱油技术,采用5组平行驱油实验探索研究两种不同性能凝胶对CO_2驱的增油效果及作用机理,通过采收率、气油比以及提出的冲刷系数综合分析CO_2凝胶复合驱的驱替特征。结果表明:注入段塞越大驱油效果越好,复合驱最终采收率比CO_2驱提升8.31~19.87个百分点;CO_2驱至气窜注入量约为0.3PV,而复合驱驱至气窜注入量需0.64~0.73PV,有效延缓了气窜时间;CO_2驱平均冲刷系数见气前为0.35cm~3·(cm~2·s·MPa)~(-1),见气后为0.75cm~3·(cm~2·s·MPa)~(-1),复合驱组注凝胶前平均冲刷系数为0.36cm~3·(cm~2·s·MPa)~(-1),后续CO_2驱降至0.092~0.188cm~3·(cm~2·s·MPa)~(-1),说明凝胶段塞封堵效果显著;复合驱机理分析表明:凝胶段塞赋予CO_2足够的液流转向能力是复合驱增油机理;凝胶在储层内的可动程度是调控液流转向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型IPR曲线及最小井底流压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水保持压力开发油田中,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表明原有的经典IPR方程已不适用。利用k_m/(μ_oB_o)与压力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流入动态方程及其通式,然后将油相拟稳态流动方程与油相和液相相对流动能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描述具有最大产量点的流入动态曲线的新型流入动态方程。这种新型的IPR方程可用于不同流动压力下油井流入动态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矿场系统试井中流入动态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等实际问题,满足矿场工程精度要求,说明所建立的流入动态方程能有效评价预测油井产能和确定油井允许的最小流压界限。  相似文献   
9.
高含水老油田目前主要采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进行控水稳产,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普通聚合 物微球与孔喉匹配性差、封堵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本文研制了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 与 NEPU-NMJ,通过高速冷冻离心机、光学显微镜对微球的物化性能进行评价,通过长填砂管驱替及双管并联法研 究了微球孔喉配伍性、剖面改善效果和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NMKY、NM、WM与YHM微球,自聚 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 与NEPU-NMJ 的膨胀性能、长期稳定性能较好,在120 ℃下老化4~6 d 后, NEPU-WMJ 的平均粒径从2.57 μm 增至44 μm,NEPU-NMJ 的平均粒径从0.08 μm 增至89 μm;在120 ℃下 NEPU-WMJ可维持30 d 左右稳定,NEPU-NMJ则超过90 d 依然稳定。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在渗透率100×10-3~ 1000×10-3 μm2的岩心中均可实现深部运移,剖面改善能力强。在温度为95 ℃、渗透率级差为5 和40 的条件下, 有效提高总采收率24%以上。在高温环境下,微球的自聚集作用可有效封堵大孔道,启动低渗层,实现微观调 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的水洗特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以萨中地区高台子油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现场动静态资料、各区块的岩心资料,分析了高台子油层的水淹状况、吸水状况以及水驱控制状况,认为该地区油层水淹状况具有水洗层数较多、水洗厚度较大、水洗较均匀,厚、薄层都达到全层水洗的特点;高台子油层动用状况和水驱控制程度普遍较好,中区与南区高台子油层动用状况和水驱控制程度比其它区块好,从层系上看,细分层系开采地区的好于合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