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搜神记》是晋代重要的短篇志怪小说集,堪称中国小说的鼻祖。《搜神记》处在汉语演变的重要过渡阶段,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古汉语,语言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其材料大多数来源于民间,口语色彩较浓,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以汪绍楹校注的《搜神记》为研究底本,以其方言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方言》、《说文解字》、《方言注》、《尔雅注》等典籍,整理《搜神记》中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2.
方言俗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达到说明影片《白鹿原》中的方言俗语与人物性格塑造之间的关系的目的,通过具体分析电影《白鹿原》中几个主要人物白嘉轩、鹿三、鹿子霖、田福贤等人的方言俗语,来探讨方言的运用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方言俗语的使用,使影片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生动,有了活生生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与褚半农先生就《金瓶梅词话》中的吴语问题不同的看法,认为《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方言更接近河北藁城、正定一代的方言口语。  相似文献   

4.
李传书先生整理的《方言》,是目前较新的《方言》点校本。从实例出发对传世藏书本中的一部分标点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对《方言》的进一步整理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先生在方言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提出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扬雄《方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价值,《方言》的年代、材料和地名,方言分区;方音与古音研究,包括方音是考订古音的工具,提出"古有复辅音"说以及《切韵》的性质;方言形成的原因;重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研究成果;方言研究方法论;创制方言字母。  相似文献   

6.
<正> 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段玉裁在其代表作《说文解字注》中引当时方言俗语证古语,凡达三百余处。对段氏所引材料的可信性及段氏引证方法正确与否,历来争论不下,至今悬而未定。我们认为:运用现代语言学知识,参考现代汉语方言的实际情况对《段注》所引方言作一历史考察,是有学术价值的。在对段氏所引方言作系统考察时,我们发现段氏所引方言绝大多数属吴方言,而且许多是他的家乡方言——金坛方言。在《说文段注与金坛方言》一文中,我们对“段玉裁的母语”、“段玉裁是否用金坛方言证古语?”及“用金坛方言考辨段注所引方言的信度”等问题已作论证,本文想结合现代汉语吴方言特别是金坛方言,对段氏引方言证古语的部分内容作较详细的考辨,并对段氏引证方法的得失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众多的文学研究论著中,《方言视域中的文学湘军》体现了地域文学研究的新创获:对研究地域文学的方言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方语言的重庆方言剧,得到观众喜爱的因素很多,其美感有乡音浓厚、语感顺口、听觉柔和、韵味较强、意义丰富等。方言剧的语言美、形式美、听觉美、视觉美处处皆是。以一段《傻儿师长》剧情为例,分析了重庆方言剧的部分美,旨为解说重庆方言的美。  相似文献   

9.
一、简介陆澹安先生的《小说词语汇释》.介绍怀庆及怀庆方言.二、从怀庆方言的角度对《小说词语汇释》中十六个词条注解提出质疑,并加以论证.三、结束语.  相似文献   

10.
一句好的方言,虽然寥寥数字,但只要运用得当,就具有事半功倍、画龙点睛之妙。以重庆方言剧《山城棒棒军》里的对白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庆方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将"字句和"把"字句消长考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将”字句和“把”字句两种句式的来源、历史发展、语法化历程的分析.阐述了其中差异.以此来考察“将”字句和“把”字句彼此消长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转移否定”是英语中常见的表达形式. 表面上,否定词"not"似乎否定的是整个句子; 其实不然,在意义上"not"只否定了句子的某一成分. 有时,否定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对此现象作出概况说明,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学习者更能地道地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13.
Which和that是两个在复合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同,而复合句在英语中又比比皆是,要清楚地理解复合句的语法结构,就必须掌握which和that在复合句中的作用.在分析Which和that在复合句中的基本作用的同时,指出了它们之间作用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这对于正确分析复合句的语法结构、全面准确地理解复合句是有一定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表达形式与作品主题的展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冗长句是美国文学巨匠福克纳文体的最主要特色之一。为展示不同主题意义的需要,出现在他不同作品中的冗长句的语言形式各具特色,在长度、标符、词语及语句结构等方面各不相同,不仅加深了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作品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同比、环比”都有基本义和特指义两个义项,比较的时段都是相对的,也都可以是连续的,而且,比较的参照点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因而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交叉和歧义。“同比”由介词悬空介动凝固而成,“环比”则是类推“同比”而来,追求表达的简洁是两词形成的基础动因。  相似文献   

16.
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程度量的标记词,具有粘着性强、定位性强等特性。在南通话中,“蛮”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程度副词。由于南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南通话在形成过程中的方言交叉影响,“蛮”在句法功能、语义和语用方面既具有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相同的特性,又具有较复杂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虚词"也"在《论语》中共出现519次(依张玲、康风琴合编的《论语》统计而得)。就词类而言,主要分为语气词、助词(具体而言为语气助词)两种;就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而言,主要分为句中、句尾两种;就具体的句子而言,主要用于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等各类句子中。"窥一斑而见全身"——仅此一个"也"字就可以让我们领略《论语》高深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将与“V上”相连结的名词性成分分为若干类型,考察这些成分的不同句法位置,从而揭示动趋式“V上”句法与语义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让步状语从句表示某种不利的情况或相反的条件,但这些因素并不能阻止主句动作的发生。Although、though和as都可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但是,从它的向式结构不同着眼,有可以把它分为若干种表达形式。这对丰富英汉互译的表达手段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中,圆周句用于不同文体或语体,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巧思妙用,可以达到不同的修辞功能和艺术效果。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才华绝世,但一生不得志,青年早逝。他的名作之一,十四行诗"When I Have Fears That I May Cease to Be"就运用了圆周句。本文结合济慈的生平经历,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含意,揭示圆周句在帮助表达诗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