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它具有中国的自主产权,不但具备定位导航功能,还具备通信功能.目前为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当中,大到军事勘察,小到出行导航.随着北斗二号卫星系统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增强,应用范围扩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导航定位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分析其在个人位置服务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国际海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标准化历程,解读了IMO关于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和未来GNSS的政策规定、性能要求和认可程序,并据此对IMO认可北斗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就北斗相关认可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国际海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标准化历程,解读了IMO关于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和未来GNSS的政策规定、性能要求和认可程序,并据此对IMO认可北斗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就北斗相关认可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通信世界》2011,(6):15-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计划的实施分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新进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政策措施共三个方面。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计划1.发展目标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建设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卫星导航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计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4000亿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北斗系统建设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决定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北斗),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建成,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向区域导航拓展.即由12颗卫星组成扩展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采取有源与无源相结合体制,兼容北斗验证系统的全部功能.2012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即服务拓展到南北纬55度,东经55度~180度.在扩展区域导航系统12颗卫星基础上,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将由区域拓展到全球,将在2020年左右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发展,北斗应用已经逐渐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车辆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很多单位一直存在管理困难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方法,这个系统对车辆管理具有借鉴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应用模式出发,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并重点设计了北斗物流终端,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过程潜在的完好性风险需要加以重视,特别是在攸关大众生命安全的公共交通领域。借鉴民航领域全球卫星导航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及其可用性预测技术,文章针对陆路公共交通,特别是高速铁路方面的安全性需求,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好性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提出面向陆路公共交通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好性预测问题解决方案,并设计相关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卫星导航产业链的诠释以及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民用市场应用功能的阐述,具体调查和分析了河南省卫星导航民用市场实际需求和发展前景,总结了北斗导航民用市场所存在的巨大经济潜力,最后提出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足和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历程,分析北斗卫星系统构成和目前应用现状,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测量中应用的意义和关键技术,以实际案例分析其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一号”的完成,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又前进了一大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虽然都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但是它们在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从卫星数量、轨道特性、定位原理、用户容量和定位精度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分析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和GPS的系统和功能组成,给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2.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 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3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由3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卫星与网络》2008,(4):10-12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南海渔业领域应用取得重大成果,北斗卫星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北斗系统应用成果喜人。3月31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举办,农业部南海渔政局、北斗星通公司共同协办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观摩交流会”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应用经验,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领域已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
北斗导航卫星应用能否早日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我国建立了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并不充分, 大量星上资源闲置。以卫星在轨寿命8年来计算,每天有100万元的折旧在白白消耗,以卫星设计容量为百万户来计算,目前在线的终端用户不足千分之一。尽管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连年召开“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论坛”,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以及许多部门和企业也都认为,北斗卫星是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使用非常安全的系统,但在推广应用中受到的种种制约,还是一直阻碍着其产业化进程。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何以在民用化之路上陷入困境,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北斗系统应用现状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一号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代区域性有源卫星导航系统,可为我国及周边国家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具备国际一流品质的卫星导航和通信服务,是继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用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将实现全球无源精密定位,并兼容北斗一号系统短信息通信功能,将  相似文献   

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功能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等卫星系统类似,可以为人民提供定位、短报文通信等服务,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该系统可以分为空间段、地面段以及用户段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构成和主要应用,然后研究该卫星导航的技术原理,最后以RNSS/RDSS接收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在微弱卫星信号环境下应用需求的增长以及对首次定位时间和定位精度的要求,一种高性能的卫星定位技术——辅助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A-GNSS)定位技术成为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针对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结合A-GNSS的3GPP标准,提出一种辅助型北斗(A-BD)接收机的捕获策略。针对北斗的非地球同步轨道卫星(NGEO卫星),给出两种可行的捕获算法:辅助北斗NGEO卫星线性捕获算法和辅助北斗NGEO卫星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仿真表明在捕获相同灵敏度卫星信号的前提下,辅助北斗NGEO卫星线性捕获算法所需要的数据长度相对较长但算法复杂度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8.
赵亚蓓  时建新 《电子测试》2022,(24):133-135
通过介绍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行原理及优点,笔者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测绘、农业、减灾救灾、交通及电力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吕小平 《卫星与网络》2014,(1):I0046-I0050
为保证飞行安全,建立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航空导航基础设施是中国民航的必然选择。空管应用标准体系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航空管应用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空管应用标准体系及其支撑条件,提出了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航空管应用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并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设建议,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民航空管的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且具有通信能力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针对用户在抢险救灾等各种复杂环境中对语音通讯的需要,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可用于语音传输的系统。基于现有的北斗通信终端通过硬件扩展实现语音通信传输功能;通过语音压缩技术解决大量语音数据有效传输的问题。结合试验对语音数据进行分析,系统能顺利进行语音通信,语音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