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江苏石油勘探局申报的《苏北盆地泰州组成烃条件研究》与《岩样核磁共振分析地质综合应用研究》两项目于2005年3月22日、28日顺利通过由中石化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开题论证。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录井在吐哈油田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录井、测井方法难以解决吐哈油田非均质低渗透储集层评价的问题,提出利用核磁共振录井随钻测量动态条件下的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进而确定其相渗关系.在简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原理和阐述其信息资料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核磁共振录井与其他录井参数相结合判别储集层类型、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初步油气层解释评价标准,通过实例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录井的技术优势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是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核磁录井分析技术在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主要用于钻井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通过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等参数,为进一步分析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依据,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优质的解释评价服务。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岩样孔隙内剩余流体性质的判断;二是含油饱和度测量后油相信号超出饱和状态信号,出现数据溢出现象。针对第一种情况,通过对岩样进行三次扫描,可以较好地解释孔隙内剩余流体的性质;就第二种情况经过实验研究,针对不同的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申辉林  朱伟峰  刘美杰 《录井工程》2010,21(2):39-42,47
核磁共振录井在区分地层中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核磁共振技术并不能直接测量这些参数,必须经过计算才能得到。在计算过程中,核磁共振t2谱截止值(t2cutoff)的作用非常重要,准确确定该值是核磁共振录井能否正确评价储集层的关键。针对此问题首先对t2cutoff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利用t2谱几何均值(t2GM)把握t2cutoff的新方法,以求取束缚水饱和度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进一步对该方法所确立的模型在含油岩样中的应用进行适用性分析发现,含油饱和度小于40%时,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但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该模型误差加大。对t2谱截止值的研究实现了从经验值判断上升到量化确定阶段,虽然对于含油饱和度大于40%的岩样的适应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但其研究思路的进一步拓宽,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评价储集层是录井专业吸收和借鉴其它行业技术理论的创新。文章从录井技术现状及吐哈油田储层特征出发,介绍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录井参数与实验室常规分析物性参数的相关性。结合实例,从判别储层类型、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及建立解释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吐哈油田的应用效果。在总结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岩石物性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利用油和水中的氢原子在磁场中具有共振并产生信号的特性,来探测和评价岩石物性。在实验样品类型、大小及钻井液浸泡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的基础上,对岩样的孔隙度、T2截止值、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孔喉分布、润湿性、原油粘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和探讨,并阐述了所取得的认识。研究认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实现了对岩石物性的快速测量和评价,对现场决策、完井及试油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综合录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储层物性评价和流体性质判别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评价依据。然而,对于挥发性较强的轻质油储层,取样方式和分析时间等因素会对核磁共振录井的评价结果造成很大影响,传统的取样分析流程限制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开展核磁共振录井取样方式、分析时间窗口等实验,优化样品取样分析流程,确保了基础数据的精准,为研究核磁共振录井流体评价技术提供了数据保障。在核磁共振三扫分析的基础上,根据T2谱图流体性质评价原理结合数学推导定义了含水性评价量化参数可动水信号比,基于多变量数据面积分布判别法建立了核磁共振雷达网络评价模型。该优化技术提高了分析参数的精准度及流体性质判别的准确率,解释评价符合率达到90%,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准噶尔盆地的深入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岩屑录井及现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岩石所含流体中的自旋氢核在均匀分布的静磁场及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的核磁共振弛豫行为,不同孔隙中的流体具有不同的弛豫时间,时间弛豫谱在油层物理上的含义为岩石中不同大小的孔隙占总孔隙的比例。文中通过核磁共振岩屑录井技术室内实验研究及实际测试结果分析,得到以下认识:①在各向同性地层地质条件下,核磁共振〖WTBX〗T2 时间弛豫谱反映了被测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百分数等丰富的油层物理信息,通过岩屑核磁共振测量可以获得与相应岩心基本相同的核磁共振T2时间弛豫谱,测量结果不受样品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岩屑分析;②泥浆浸泡前、后样品核磁共振单位体积信号幅度和T2几何平均值变化很小,因此泥浆滤液的侵入对核磁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③岩屑核磁录井与岩屑核磁测井得到的储层物性参数结果接近,但前者与岩心测量结果及试油结果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方法,实现了利用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测量储层物性和解释评价储层的目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对岩心、岩屑测量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核磁测量得到的各项测量参数均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利用该技术在多个油田进行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核磁测量得到的结果能够满足工程上快速划分和评价有效储层的精度要求,核磁解释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吻合,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志战 《录井工程》2011,22(4):12-15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目前唯一一项既能评价储集层物性又能评价流体分布的录井新技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在孔隙结构、孔喉分选性、储集层润湿性、储集层含水性等评价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勘探对象及快速发展的钻井工艺,现有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不足和不适应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针对录井弱油气显示、低渗透油气层、页岩气录井评价的需求,提出了钻井液核磁、多维核磁、成像核磁的发展方向,对于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发展、录井技术系列的完善、新能源新领域的开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评价砂砾岩体储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通过测量岩样内氢核的横向弛豫时间(T2)的大小及其分布,实现在现场及时准确地获取储层物性参数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对岩屑样品的分析独具特色,测量结果不受样品颗粒大小的影响,分析快速.一次分析可提供多项参数,且分析结果准确。研究证实,核磁T2分布与由毛管压力曲线得到的孔喉半径分布在反映岩石的孔隙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弥补了岩心毛管压力曲线数据的不足,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孔隙结构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寻找T2几何平均值与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东营北带储层岩石孔隙结构评价的定量关系式.从而实现了利用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对岩石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和快速评价。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试层核磁物性资料.建立了东营北带储层核磁录井评价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在储层快速评价、油气水层综合解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油田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录井作为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它能够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含量、含油饱和度等与储集层物性和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关的地质参数,为钻井过程中及时、有效评价储集层创造了条件.在简述核磁共振录井原理和主要地质参数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储集层的t2谱图特征;结合胜利油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胜利油田核磁共振录井初步解释标准,并通过在济阳凹陷3口井的应用进行了验证.应用实践表明,在分析样品具有代表性的前提条件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储集层物性评价参数,从而实现现场及时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4.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应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应用基本原理及各参数测量原理、方法进行了简介,说明了核磁共振录井参数在储集层评价解释中的重要作用,对吉林探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解释图版的建立方法,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核磁共振岩石物性录井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磁共振岩石物性录井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核磁共振岩屑岩心分析仪NMR-2M。文章简介了该仪器与PK仪、核磁测井仪的差别,介绍了NMR-2M核磁共振分析仪的主要特点、功能和技术指标,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孔隙度、饱和度等岩石物性参数检测与计算方法,分析了T1和T2谱对不同流体和不同岩性的反映特征。随着此项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应用,定会使岩石物性录井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志战 《录井技术》2002,13(2):8-16,53
核磁共振岩石物性录井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核磁共振岩屑岩心分析仪NMR-2M。文章简介了该仪器与PK仪、核磁测井仪的差别,介绍了NMR-2M核磁共振分析仪的主要特点、功能和技术指标,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孔隙度、饱和度等岩石物性参数检测与计算方法,分析了T1和T2谱对不同流体和不同岩性的反映特征。随着此项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应用,定会使岩石物性录井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主要是应用CPMG脉冲序列测量岩样内氢核的横向弛豫时间T2的大小及其分布,在钻井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取储层物性参数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是岩屑样品分析独具特色,不受样品类型限制,分析快速,一次分析可提供多项参数,分析结果准确。在辽河油田勘探领域进行一年多的应用,在储层快速评价、油气水层综合解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油田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一项能快速、准确获取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可动流体等参数的一种先进的新兴录井技术。为适应现场物性快速评价的要求,通过基础实验、数据对比、建立模型以及实际应用,为该项技术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岩样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其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岩样核磁共振分析是利用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核磁共振现象的这一特性,重复测量同一样品在不同处理阶段的核磁共振信号以及该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截止值,从而求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地质参数的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其测量结果仅与样品的孔隙结构、孔隙流体性质及其赋存状态有关,与岩石骨架的矿物成分无关,据此可以很好地判断油田勘探工作中面临的低孔、低渗、低阻、特殊岩性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储层物性分析从室内到钻井现场的迁移,分析对象从岩心拓展到岩屑,具有用量少、速度快、成本低、获取参数多、准确性高等优点。将其分析结果与其它测、录井资料相结合,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对储集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方锡贤 《录井技术》2004,15(3):8-12
通过分析常规地质录井技术、气测色谱录井技术、地化录井技术、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工程录井技术、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优势与不足,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不同录井专业技术定位问题,并就各专业录井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