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土地规划的制定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为了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合理?充分地利用,需要土地规划工作人员尽可能避免土地规划中问题的发生,确保土地规划与经济建设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9)
<正>土地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土地规划是土地分配的主要依据,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来满足土地利用的各项需求,从而发挥土地效益。土地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一、存在的问题1、土地规划的严谨性不强。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更好的利用土地资  相似文献   

3.
杨树凌 《城乡建设》2014,(12):31-32
正《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应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要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现行法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规划)体系由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组成;由于"村"不是一级政府,因此村庄土地规划不在法定的土地规划体系内。笔者在长期的规划实践中感觉到,现行的土地规划体系灵活性不足,土地整治规划与土地规划衔接不够,引领国民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从村庄规划方面揭示农业的规模经济发展道路,并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同时浅析了农村住宅建设规划的相关措施,提出适合农村房地产发展的住宅合作社建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正>前言:土地规划是合理调控经济发展、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作为最基层的实施性规划,它的作用在整个土地规划中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殊时期,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近半,实施起来存在不少问题,是各级政府处理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一面镜子"。1新时期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现行规划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规划和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也不断得到扩展,大大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社会资源、地理空间的需要。RS与GIS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的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缺陷,促进土地规划和利用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从RS、GIS的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情况,对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主要被城市建设所占用,在土地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就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的还会给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土地规划问题,深入探讨了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管理结构设置、城乡土地规划管理等方面着手,分析了目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土地规划管理体系、建立土地长期规划目标等对策,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土地规划,又称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措施。一般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设计三种。村镇规划,是确定村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通常包括村镇体系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两种。土地规划和村镇规划都为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具体工作面广量大、纷繁复杂,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技术以及边缘科学的诸多理论和知识领域。而就比较来看,土地规划尤与农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等密切相关;村镇规划同建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进,面对着紧张的土地资源,城乡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乡建设中土地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紧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利用。本文首先阐述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的使用问题,然后重点分析其土地规划管理策略,以望对后期城乡规划及土地规划管理提供学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具有的特殊性,并基于"三农"问题提出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关思考,通过建设规划与经济、科技、文化及政策等方面的衔接,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主要的乡村变化与乡村问题,及其对乡村规划的挑战;然后解析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乡村演变过程,以及乡村规划在理念、目标和手段上的响应;最后系统探讨了中国乡村规划的理念、目标、内容体系及编制策略。笔者认为,现阶段乡村规划的总体价值取向仍应优先服务于经济发展,适当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乡村规划应当转变为全域性的涵盖社会经济发展、村镇建设、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规划;乡村规划必须成为真正的参与式规划,加强部门协调、地域合作和组织联动。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南京高淳县薛城村第九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正是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契机,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态村和"反规划"理念的内涵,提出生态村"反规划"是指在自然村落或行政范围内优先控制村庄的非建设用地,再规划村庄建设用地的乡村空间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村"反规划"的模式,重点从乡村的不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规划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乡村的不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即建立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基础设施格局,建设用地规划中的"反规划"应用体现在居住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的规划上。  相似文献   

15.
相比城市,乡村在交通、经济、技术、意识等诸多层面上落后很多,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客观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将乡村建设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美丽乡村”的理念为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走访调查了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景观规划实例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归纳,提炼出符合“美丽乡村”内涵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村庄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回顾了广东省村庄规划和建设的历程,将其大致归纳为整治型、控制型和试验型三种类型,总结了各个类型的村庄规划编制的背景、内容、经验与问题,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应着眼于全域规划、关注产业、强调实施和公众参与四个规划理念,重点在完善村庄规划的内容体系、加快制定覆盖全域的村庄用地分类标准两个方面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乡空间统筹下的厦门农村发展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唯山 《规划师》2007,23(2):8-11
城乡统筹及城乡空间整体规划是城市和农村"双赢"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解决好农村建设发展问题,应当关注农村的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两种模式.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以城带乡统筹规划"的基本思路,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统筹布置,强调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发展实行整体规划,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农村空间发展模式,实施农村"金包银"等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新农村规划的视角分析我国现状土地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创新土地制度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利于农村地区土地的合理配置、高效使用,使今后的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乡土文化丧失的困境和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需求,基于乡村人居环境学“背景、活动、建设”三位一体的理论,乡村人居活动展开,文章研究乡土聚居文化与现代乡村旅游相互耦合的途径和内在机制,通过对乡土文化特征价值的定量化评价和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适宜性的评估测定,建立二者对应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而,从乡村旅游空间规划、乡村旅游活动策划、乡村旅游开发建设3个层面提出实现乡土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耦合的干预模式。创新性提出乡村旅游资源资本化模式,以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政策为契机、依据旅游资源的价值性实现旅游资源经营权的资本运营,从开发机制上保障乡村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收益,从而通过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发展使村民安于乡土、延续具有地域特征的乡村生活方式、承载“山水乡愁”,实现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正深入进行,却尚未对广大乡村地区的低碳建设进行研究。本文阐述了低碳乡村规划的内涵及国内低碳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基于低碳视角,结合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从产业发展、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环境卫生设施、能源设施、住宅建设等7个方面对低碳乡村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了探索,以期对今后低碳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