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3)
为研究3株耐盐细菌(S1 Microbacterium sp.、G12 Zhihengliuella sp.和Y3 Pseudomon putida)对多环芳烃的利用性能,分别测定其在以萘、菲、惹烯和苯并[α]芘为唯一碳源并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0、0.5、1.0、1.5 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3株菌在上述培养基中作用7 d后对4种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性能,同时测定出3株菌的生长量并计算出单位细胞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3株菌均能够利用4种PAHs作为碳源,且在无糖的萘-无机盐培养基的中生长量高于其他3种PAHs-无机盐培养基,在萘、菲、惹烯-无机盐培养基的生长量均与含糖量成正比,但0.5、1.0、1.5 g/L葡萄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1.0 g/L葡萄糖时,3株菌对4种PAHs的降解率均可达到最高值,对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4.06%(S1)、70.56%(Y3)和50.98%(G12),对菲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9.66%(S1)、45.87%(Y3)和38.29%(G12),对惹烯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6.13%(S1)、61.31%(Y3)和56.20%(G12),对苯并[α]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9.42%(S1)、65.79%(Y3)和65.01%(G12)。研究表明,3株菌对4种PAHs单个细胞降解速率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呈剂量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307-315
为研究3株耐盐细菌(S1Microbacterium sp.、G12Zhihengliuella sp.和Y3Pseudomon putida)对多环芳烃的利用性能,分别测定其在以萘、菲、惹烯和苯并[α]芘为唯一碳源并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0、0.5、1.0、1.5 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3株菌在上述培养基中作用7 d后对4种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性能,同时测定出3株菌的生长量并计算出单位细胞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3株菌均能够利用4种PAHs作为碳源,且在无糖的萘-无机盐培养基的中生长量高于其他3种PAHs-无机盐培养基,在萘、菲、惹烯-无机盐培养基的生长量均与含糖量成正比,但0.5、1.0、1.5 g/L葡萄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1.0 g/L葡萄糖时,3株菌对4种PAHs的降解率均可达到最高值,对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4.06%(S1)、70.56%(Y3)和50.98%(G12),对菲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9.66%(S1)、45.87%(Y3)和38.29%(G12),对惹烯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6.13%(S1)、61.31%(Y3)和56.20%(G12),对苯并[α]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9.42%(S1)、65.79%(Y3)和65.01%(G12)。研究表明,3株菌对4种PAHs单个细胞降解速率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呈剂量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凡  聂麦茜  王蕾  曾雯  郭鹏 《建造师》2010,(6):42-43
本试验从焦化厂排水沟底泥分离出一株优良细菌W7,研究pH对其活菌体和胞内酶降解蒽、菲、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时,降解效果最好,W7菌活菌体对蒽、菲、芘的72h降解率分别为:24%、35%、14.2鬈;其胞内酶对蒽菲芘的15min降解率分别为:22.08%、24.32%和20.24%,说明胞内酶催化分解快速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目的了解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现状及来源特征。方法记录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公布的空气质量信息,采用大气颗粒物采样仪在北京市某区进行采样。索式提取法提取细颗粒物(PM_(2.5))中的有机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PAHs,分子诊断比值法分析多环芳烃的来源。结果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与蒽、荧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茚并(1,2,3-cd)芘呈现正相关,与苊、芴呈负相关,其中与苯并[b]荧蒽的相关系数最高(r=0.772)。随着空气质量由优到严重污染发展,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三种多环芳烃质量浓度有上升的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苊、芴、菲、芘四种多环芳烃质量浓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征来源分析发现,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情况下细颗粒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和液态化石燃料的燃烧;空气质量为重度和严重污染的情况下,PAHs来源除了液态化石燃料燃烧外还有木材和煤炭燃烧。结论 2014年北京市某区春季的大气细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与居民取暖和交通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铁片为感应阳极、钢片为阴极和阳极构建感应电芬顿体系,研究了添加α-烯基磺酸钠(AOS)表面活性剂与感应电芬顿法联用技术对土壤中典型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荧蒽的原位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AOS能够提高电化学法去除土壤中荧蒽的效果。感应电芬顿体系能够有效减小电场分布的土体空间上荧蒽去除率的差异。添加4倍CMC的AOS溶液能够提高感应电芬顿法对荧蒽的去除效果,其对荧蒽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54. 28%,明显高于传统电解法的去除率(28. 84%)和感应电芬顿法的去除率(46. 53%)。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乙烯醇(PVA)-累托石复合载体包埋固定蒽高效降解菌(尖镰孢菌),用于去除水中的蒽,考察了pH值、蒽初始浓度、固定化尖镰孢菌用量及双氧水浓度对固定化尖镰孢菌除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蒽的初始浓度为40mg/L时,在pH值为7~8、固定化尖镰孢菌小球用量为8%~10%、双氧水浓度为20~50mg/L的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与未包埋尖镰孢菌的小球相比,固定化尖镰孢菌小球对水中的蒽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二次使用时,固定化尖镰孢菌小球对水中的蒽仍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
为研究多芳环烃(PAHs)在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体内的富集动力学,系统认识其动力学参数特征,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拟合虾夷马粪海胆(壳直径2.0 cm±0.3 cm)对3,4-苯并[a]芘、9,10-二甲基蒽、3-甲基菲3种PAHs的生物富集过程,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海胆对3种多环芳烃的吸收速率常数(K_1)、释放速率常数(K_2)、生物富集因子(BCF),以及平衡状态下海胆体内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C_(max))、生物学半衰期(t_(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胆对3,4-苯并[a]芘富集动力学参数K_1、K_2、BCF、C_(max)、t_(1/2)的平均值分别为59.1、0.152、136.5、11.788μg/g和6.36 d;海胆对9,10-二甲基蒽富集动力学参数K_1,K_2、BCF、C_(max)、t_(1/2)的平均值分别为12.3、0.228、54.05、4.383μg/g和6.32 d;海胆对3-甲基菲富集动力学参数K_1、K_2、BCF、C_(max)、t_(1/2)的平均值分别为18.16、0.113、88.1、12.407μg/g和7.6 d;在5μg/L浓度条件下,海胆对3种多环芳烃的富集能力进行比较,依次为3,4-苯并[a]芘(14 d BCF=220)>3-甲基菲(14 d BCF=128.4)>9,10-二甲基蒽(14 d BCF=84.0)。研究表明,海胆对浓度为1、5、20μg/L的3,4-苯并[a]芘、浓度为5、100μg/L的3-甲基菲、浓度为5、10、50μg/L的9,10-二甲基蒽的生物富集过程均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火灾烟气中多环芳烃的GC-MS检测方法,选取4种吸附介质对燃烧烟气中多环芳烃的采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不同对火灾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吸附效果排序为微孔玻璃纤维滤芯正己烷环己烷聚氨酯泡沫滤芯颗粒活性炭;在PVC电工套管的燃烧烟气中检出9种多环芳烃,分别为芴、菲、蒽、荧蒽、芘、■、1,2-苯并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火灾烟气中的多环芳烃浓度很高,有必要加强消防员及火场勘验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法适用于海上钻井含油废弃物的处理.通过多次对菌株采集、分离、纯化和培养驯化,选育得到了3株对石油烃类有很好降解效果的石油类降解菌;确定了石油类降解菌适宜的生化处理条件: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温度为50℃、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酸碱性环境为pH=6.0、最佳菌株接种量2%、最佳原油初始浓度为500 mg/L.处理后的含油废弃钻井液含油量基本稳定在2 mg/L以下,降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5)
将高效降解氨氮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与高效降解亚硝酸盐氮的耐盐红螺菌Rhodospeudomonas capsulate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探讨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的条件,并对融合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如下:耐盐红螺菌,溶菌酶量为1.5 mg/mL,EDTA浓度为0.1 g/L,作用时间为45min;假丝酵母菌,蜗牛酶量为0.5 mg/mL,巯基乙醇的质量分数为0.1%,EDTA浓度为1 g/L,作用时间为30 min。两种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6000)和Ca2+的诱导下发生融合,在添加制霉菌素和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初筛,以生长稳定性及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等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了具有较好降解效能的融合子R1菌株。该菌株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与耐盐红螺菌相同,达到90%以上;对氨氮的降解效能为63%,较耐盐红螺菌提高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