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7种有机磷农药在辣椒腌制加工中的残留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二嗪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喹硫磷和三唑磷7种农药在辣椒腌制加工中的残留分布情况及加工因子.[结果]不同的食盐含量处理对7种农药的影响较大,表现在影响农药在辣椒中的残留浓度,影响农药在腌制过程中的加工因子,影响农药在辣椒和卤水中的分配比.[结论]7种有机磷农药在辣椒腌制过程中的残留变化,不仅与食盐处理浓度有关,而且与农药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2.
《农药》2021,(9)
[目的]为确保4种农药在不同品种梨上的安全使用,评价其在梨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并且在2018年试验的基础上,验证毒死蜱、吡虫啉的安全使用评价标准及制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的安全使用评价标准。[方法]参考农药标签和梨果生产中调研的施药方法,选取全国6地的黄冠梨、莱阳梨、砂梨、早酥梨、砀山酥梨和鸭梨6个梨品种,开展田间试验。利用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多菌灵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4种农药在梨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4.2、7.1、12.2、11.9 d。毒死蜱、吡虫啉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与2018年相比,较为吻合,年度差异不大,无超标现象。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均有超标现象,多菌灵尤为突出。[结论]必须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及施药次数,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建议按照低剂量施药,每个作物周期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高效氯氟氰菊酯)、28 d(多菌灵)。按照推荐剂量及其操作规范在梨上施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测定速冻芦笋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量,为种植产业用药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速冻芦笋中铅、砷、镉、汞、铬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速冻芦笋中甲基毒死蜱、治螟磷、异丙威、精甲霜灵、灭线磷、哒螨灵、倍硫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的含量。结果 所有样品重金属在安全范围内,大部分农药残留量也在安全范围内,但农药哒螨灵残留量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定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方法 采用醋酸乙酯冰浴超声提取,SPE活性炭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质,GC-NPD法检测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结果 建议将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为:甲胺磷:不得检出、敌敌畏:0.2μg/g;乙酰甲胺磷:0.5μg/g;乐果:0.2μg/g;马拉硫磷:0.5μg/g;杀扑磷:2.0μg/g;对硫磷:不得检出;二嗪农:0.2μg/g;乙硫磷:0.5μg/g;甲基对硫磷:不得检出;久效磷:不得检出;氧化乐果:0.05μg/g.结论 该研究为生产绿色中药和保障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茶叶、叶菜类蔬菜、苹果、梨的4个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分别是:《茶叶中甲基毒死蜱、毒死蜱、二嗪磷、倍硫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伏杀硫磷最大残留限量》、《叶菜类蔬菜中甲基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叶菜类蔬菜中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联苯菊酯最大残留限量》和《苹果、梨中的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联本菊酯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6.
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危害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几种典型农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氯杀螨醇、硫丹、三唑磷、草甘膦)中常见相关杂质为例,对农药原药中杂质产生的原因、对农药生产和人体健康、环境危害等进行了介绍.通过比较国外对农药杂质的管理措施,对我国农药原药中杂质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药》2015,(6):41-43
通过检测小麦穗期施用多菌灵单剂或其复配剂不同次数、不同施药时间、不同剂量后,小麦籽粒中多菌灵残留量,分析麦穗期不同施药方式下多菌灵残留超标风险。结果表明:多菌灵残留超标风险与施药剂量、次数密切相关。施药次数越多,残留超标风险就越高;施药剂量越大,残留超标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柑桔木虱有效防治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明学  石晓雨 《农药》2006,45(7):486-487,490
控制柑桔木虱是黄龙病综合防治最重要的措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乐果、辛硫磷、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阿维菌素、丁醚脲等对木虱成虫的防效低于80%,吡虫啉为86.6%;甲氰菊酯及与三唑磷、丙溴磷、水胺硫磷的混剂,高效氯氰菊酯及与毒死蜱的混剂的防效都在90.0%以上;啶虫脒对成、若虫的防效都较差,与柴油、吡虫啉混用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螺螨酯和联苯肼酯在柑橘中的残留降解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螺螨酯和联苯肼酯在柑橘上的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螺螨酯和联苯肼酯在柑橘上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情况,探索施药最适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40%螺螨酯·联苯肼酯悬浮剂稀释1667倍液施药1次,螺螨酯与联苯肼酯在柑橘全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70 d、4.86 d;柑橘全果中的两种农药的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呈正比例关系。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在正常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及作用剂量施药2次,柑橘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30 d;当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增加时,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0.
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杀虫剂适用性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燕涛 《农药》2007,46(9):580-585,593
从毒性、抗药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等多方面综述了稻田杀虫剂在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适用性并进行了分类。归于适用类的杀虫剂有氟虫腈和毒死蜱;归于混用适用类的有阿维菌素、B.t.制剂、乙酰甲胺磷;归于适用性降低类的有沙蚕毒素类、三唑磷、吡虫啉、氨基甲酸酯类、噻嗪酮;归于不适用类的有高毒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此外,还评估了有望引入稻田使用的两个杀虫剂:虫酰肼、氟铃脲。  相似文献   

11.
周青  霍中洋  袁玉林  高平  朱忠阳  高定如 《农药》2004,43(10):472-473
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与20%三唑磷混配剂-楝唑乳油对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具有防效高、速效性持效性好的特点;印楝素和阿维菌素混合有一定的防效和持效性,但速效性差;印楝素单用速效性差、防效低,但持效性较好;在水稻露穗5%时喷施楝唑乳油2625ml/hm^2,15d后对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20d后对三代三化螟的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2.
吡虫啉防治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设飞  叶成磊 《农药》1997,36(7):38-38
吡虫啉主要防治稻虱,三唑磷主要防治二化螟等,但近年发现三唑磷有诱发稻虱现象。经试验,吡虫啉防治二螟效果达80%,特别是吡虫啉每轩25克防效达96.8%,可替代三唑磷。防治二化螟。  相似文献   

13.
张伟国  储晓刚  李重九 《农药》2005,44(8):372-373,383
研究了大米中油脂和5种拟除虫菊酯在GPC柱上的流出规律。选择了13min(流速5ml/min)为GPC净化的最佳切割点。建立了大米中5种农药的检测方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油脂,SPE辅助净化其它干扰物。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得到了很好的去除,大部分农药回收率保持在70%-90%,变异系数小于20%。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农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种药剂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卵至蛹期的毒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药剂对赤眼蜂成蜂郜有一定的风险,其中三唑磷和啶虫脒对赤眼蜂成蜂属极高风险性,三唑磷影响最大;(口恶)霉灵、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对赤眼蜂卵至蛹期较为安全.欧洲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对大多数农药非常敏感,卵至蛹期由于在寄主卵内度过,因而对杀虫剂的敏感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参试的4种药剂中,以氯氟氰菊酯效果最佳。2.5%氯氟氰菊酯乳油10 mL/667m2对稻螟蛉的防治效果达97.8%,比甲胺磷提高43%以上;15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95.9%,与甲胺磷相当;25 mL/667m2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达71.2%,比甲胺磷提高23.5%,与打虫灵相当;用40 mL/667m2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4.1%,比甲胺磷提高48.5%。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和不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稻秆、稻壳、糙米及土壤中最终残留状况。结果表明:阿罗津在稻苗、土壤及田水中的半囊期分别为3.76、3.07、2.65天,水稻收获时,在稻秆、糙米和土壤中均未检出阿罗津。以推荐剂量应用,阿罗津无残留影响,对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检测水稻中戊唑醇残留及评价其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了戊唑醇在水稻植株、稻壳、糙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水稻样品采用乙腈提取,Florisil小柱净化,GC-NPD测定。同时,于浙江、山东和湖南3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戊唑醇在水稻植株和稻壳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05~5.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8.80%~103.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5%~14.36%。戊唑醇在糙米和土壤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02~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9.19%~102.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6%~8.58%。戊唑醇在水稻植株和稻壳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LOQ)为0.05 mg/kg,在糙米和土壤中最低检测质量分数(LOQ)为0.02 mg/kg。田间试验表明:戊唑醇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浙江、山东和湖南3地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60、11.48、3.14 d;最后用药距收期21 d时,戊唑醇在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30 mg/kg、稻壳中的残留量为0.22 mg/kg、糙米中的残留量为<0.02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2 mg/kg。[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等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戊唑醇在水稻植株中属于易降解农药,降解半衰期为0.60~11.48 d。  相似文献   

18.
10%吡虫啉在水稻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吡虫啉在水稻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土壤、稻杆、糙米、米糠和田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1.66% ̄96.34%,变异系数为0.31% ̄11.44%。吡虫啉在稻杆、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 ̄2.0d、1.1 ̄3.1d和5.6 ̄15.3d。糙米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5mg/kg。  相似文献   

19.
多虫克防治水稻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阚李斌  姜海平  丁兰兰  陈迎春 《农药》2004,43(9):427-428,432
试验结果表明,多虫克对稻纵卷叶螟、褐飞虱、三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9%多虫克乳油5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95.1%,与甲胺磷相当;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3%以上,持效期长达40d,与噻嗪酮、吡虫啉相当。9%多虫克乳油100ml/667m^2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0.9%,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相当,比甲胺磷提高18.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SC等10种药剂对水稻三化螟的药效,并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田间防治效果、施药次数对三化螟控制作用以及评价这些药剂对稻田生态系统内其它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三化螟防效最好,不会造成褐飞虱的猖獗发生和严重杀伤天敌;58%噻嗪.杀虫单WP对三化螟和稻褐飞虱都具有较好防效,但是对天敌有较大杀伤作用;8%三唑磷EC和14.5%吡虫.杀虫单ME对三化螟具有一定防效,但是造成褐飞虱的猖獗发生。所有6种药剂施药1次均不能有效防治三化螟,而施药2次20%氯虫苯甲酰胺SC等4种药剂对三化螟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