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因水平趾板基础的开挖,往往存在上游低、下游高的情况,有部分水会在坝前坡面形成反向渗透。结合四川瓦屋山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简要介绍了反渗水的处理方法、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趾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趾板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防渗。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方案比较和技术论证,对水布垭面板坝趾板线、趾板基础区开挖及趾板结构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提出了趾板基础和不良地质缺陷处理措施,如趾板体形设计采用库克建议的“Y”线法;趾板结构上分为标准板和防渗板;采用预留宽槽、跳块浇注的方法进行趾板施工,并在宽槽中浇注低热微膨胀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3.
猴子岩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处狭窄河谷,两岸地形不对称,河谷宽高比约1. 25,最大坝高223. 5 m,为目前世界第二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结构布置和结构设计存在一定难度。为此,结合猴子岩水电站坝址区地质地形条件及工程特点,概括和阐述了猴子岩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的布置、定线、宽度、厚度、趾板混凝土、分缝、配筋、河床趾板回填基础(趾墙)、趾板基础处理等设计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珊溪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体坐落在深厚的河床覆盖层上,趾板设置在基岩上,施工期存在着坝体反向渗水处理以及趾板设置的反向排水孔封堵问题,如处理不当、将影响坝体填筑及周边缝止水系统。通过本工程实践,解决了深覆盖层上修建混凝土面板坝的反向渗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黑泉水库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坝基覆盖层厚,采用大开挖方案建趾板,反渗水对垫层及面板产生很大的害,致使20号面板抬动。文中分析了20号面板抬动的原因,介绍了抬动后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面板堆石坝反渗水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晟  胡旺兴 《水力发电》2005,31(8):44-46
通过介绍引子渡水电站和芹山水电站在施工期设置的趾板区域反渗水处理系统,比较两个电站所采用不同反渗水处理系统之间的优劣,提出在堵超常规入坝水的基础上,以主动排水为主,可以较好地解决面板堆石坝在施工过程中因反渗水所带来的一系列工程问题,确保面板堆石坝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引子渡水电站和芹山水电站在施工期设置的趾板区域反渗水处理系统比较两个电站所采用不同反渗水处理系统之间的优劣提出在堵超常规入坝水的基础上,以主动排水为主,较好地解决了面板堆石坝在施工过程中,反渗水所带来的一系列工程问题,确保了面板堆石坝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趾板基岩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重要结构,是趾板及面板混凝土裂缝控制和大坝防渗效果关键部位。本文以兴仁县尖山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从趾板基岩地质条件、基岩质量评价、趾板建基面优化调整、基础断层处理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制定出一个适宜本工程要求的大坝趾板基础处理方案,在局部地质条件变差的情况下节约投资96.64万元,占挡水建筑物投资7.1%,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项捷  黎满山 《人民长江》2016,47(11):90-93
梨园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开挖填筑量大。为做好基础处理,在坝基开挖设计中,通过研究趾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将趾板地基及其上下游边坡开挖与防渗、坝体变形控制、工程量综合优化统筹考虑,兼顾全面。在坝基处理中,针对不同的地质缺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满足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对地基的要求。工程实践表明坝基开挖处理设计符合质量要求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
大桥水库拦河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址区地质条件特殊,岩体破碎严重,风化程度不一,大小断层,裂隙发育。趾板成形开挖采用预留保护层爆破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基础缺陷处理采取混凝土塞、混凝土置换、铺设反滤、喷护等综合措施。通过对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情况介绍,为该类地区趾板基础开挖及缺陷处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