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亚临界溶剂从微拟球藻湿藻泥中提取油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拟球藻(Nannochlorsis sp.)湿藻泥为原料,研究了亚临界乙醇、亚临界乙醇-正己烷共溶剂及硫酸辅助亚临界乙醇-正己烷共溶剂3种萃取体系对微藻油脂提取的影响. 结果表明,亚临界乙醇-正己烷比亚临界乙醇对湿藻细胞有更高的油脂萃取率和低的溶剂用量,加入少量硫酸可进一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降低溶剂用量. 微拟球藻湿藻泥(含水约70%)优化提取条件为,正己烷/乙醇体积比3:1,液固比(溶剂/藻细胞干重)7 mL/g,加入藻细胞干重6%的硫酸,1.5 MPa下90℃萃取30 min,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90%以上. 3种萃取体系获得的微藻油脂均以甘油三酯为主,甘油三酯的脂肪酸主要为C16:0, C18:1和C16:1,其中硫酸辅助亚临界共溶剂萃取的微藻油脂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约占总脂的86%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雨生红球藻湿藻泥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有机溶剂对胞内油脂和虾青素选择性提取分离的影响,通过酸解破壁提高虾青素和油脂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连续乙醇提取可对胞内色素和油脂有效分级提取,先提取出极性组分(叶绿素和极性脂),再提取中性组分(类胡萝卜素和中性脂)。中等极性溶剂或溶剂体系对类胡萝卜素的选择性和提取率较好;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总得率(干重)达25.31 mg/g,提取率为69.35%。对雨生红球藻湿细胞进行酸解破壁处理有助于提高虾青素和油脂的提取率。在最优酸解破壁条件(盐酸浓度1 mol/L,温度60℃,时间60 min)下,含水80%的雨生红球藻藻泥的油脂总得率(干重)达418 mg/g,总脂提取率达97%。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微藻油脂的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趋势下,微藻生物柴油作为第三代绿色可再生的替代型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微藻生物柴油的产业链上,油脂的提取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实验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微藻油脂,探究在不同的条件下微藻油脂的提取效果,并特别研究了先后使用甲醇和石油醚两种有机溶剂对微藻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液料比、浸提时间对提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使用甲醇和石油醚两种溶剂分步提取时会使微藻油脂提取率明显提高;在液料比为15mL/g、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5h时,使用石油醚作为提取剂的提取率为58.71%;使用甲醇溶剂提取后再使用石油醚提取时,在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温度为35℃时提取率即可达87.9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溶剂提取-荧光测定微藻油脂的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与溶剂提取-水浴蒸干称重法比较,表明溶剂提取-荧光光谱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灵敏、不受藻样不能长期保存而影响测定制约的特点,可测定藻体量较低时的低浓度油脂含量,而称重法不能测得。利用藻密度、藻干重、藻液吸光度、荧光强度、油脂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溶剂提取-荧光光谱法,测得打捞的微藻油脂平均含量为10.45%,溶剂提取-水浴蒸干称重法测得微藻油脂平均含量为8.17%,结果表明溶剂提取-荧光测定法的结果比溶剂提取-水浴蒸干称重法测得值偏大,能更准确地反映真实数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形栅藻藻渣的蛋白提取工艺及氨基酸组成,在测定藻渣蛋白等电点的基础上考察了浸提液pH值、液料比、浸提温度与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由正交实验得出提取藻渣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液pH值12、液料比40 mL/g、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140 min,该条件下藻渣蛋白提取率为40.13%. 所制藻渣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可作为理想的人蛋白来源.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3%. 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分别为82.24, 63.32, 46.66, 77.94, 35.84和74.21.  相似文献   

6.
微拟球藻油脂萃取及脱脂藻水热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寒  杨晓奕 《化工学报》2019,70(11):4356-4362
为提高微藻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别对干、湿微拟球藻进行油脂萃取,并对脱脂后的藻渣进行水热液化实验,探究溶剂萃取脱脂对微藻水热液化产物的影响。溶剂萃取的结果表明,极性溶剂对油脂的萃取率达到25.0%,但对脂质的萃取缺乏选择,萃取物的脂肪酸甲酯产率仅为29.68%;混合溶剂萃取的脂肪酸甲酯回收率达到57.70%。脱脂后的微拟球藻水热粗油产率为27.7%~34.6%,氮含量为5.29%~6.68%,主要由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长链烃类、胺类、含氧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组成。经甲醇萃取后的湿藻水热粗油产率为34.6%,氮含量为5.44%,过程能耗低,表明甲醇萃取湿藻结合水热液化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微藻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别对干、湿微拟球藻进行油脂萃取,并对脱脂后的藻渣进行水热液化实验,探究溶剂萃取脱脂对微藻水热液化产物的影响。溶剂萃取的结果表明,极性溶剂对油脂的萃取率达到25.0%,但对脂质的萃取缺乏选择,萃取物的脂肪酸甲酯产率仅为29.68%;混合溶剂萃取的脂肪酸甲酯回收率达到57.70%。脱脂后的微拟球藻水热粗油产率为27.7%~34.6%,氮含量为5.29%~6.68%,主要由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长链烃类、胺类、含氧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组成。经甲醇萃取后的湿藻水热粗油产率为34.6%,氮含量为5.44%,过程能耗低,表明甲醇萃取湿藻结合水热液化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藻类被认为是油脂提取的一种重要的可持续的原料来源,提取的油脂可用于生产食品、化妆品、药物和生物燃料。除去种植成本,这一过程尤其受萃取前干燥微藻和之后溶剂回收的能量消耗所限制。本文综述了传统的从微藻(特别是湿藻)中萃取油脂的技术(有机溶剂萃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以及CO2切换溶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CO2切换溶剂在藻类油脂萃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对菠萝叶渣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料液比对菠萝叶渣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菠萝叶渣中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45%乙醇、浸提温度55℃、提取时间55min、液料比35∶1,在该条件下菠萝叶渣多酚提取量可达12.45m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微藻粉中提取油脂,微藻油脂经预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微藻油脂的组成成分.测定结果显示微藻油脂中主要有20种组分,主要是C12到C24的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较多,以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居多,质量分数占70%以上,其次分别为反式角鲨烯、软脂酸等.  相似文献   

11.
制备生物柴油用小球藻的油脂富集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培养温度、光照强度、氮源及其氮含量对小球藻Chlorella spp的生长、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为适宜的富含油脂微藻的培养条件.采用比生长速率评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微藻中的油脂,并采用气质联用和气相色谱分析微藻的脂肪酸纰成.研究结果表明.既能使微藻Chlorella spp良好生长又可提高其油脂含量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3 500 lux、添加氮源硝酸钠并使其含氮质量浓度为0.25 g/L,此时的油脂含量可达43.7%.微藻脂肪酸的组成以C16∶0、C18∶0、C18∶2为主,表明小球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C16和C18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桃树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了溶剂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波或微波辅助等对桃叶中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浸提中,影响因素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水浴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中则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微波提取中则又为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用70%乙醇作为浸提溶剂,料液比1∶25,温度控制在30℃,1次浸提40 min,桃叶黄酮提取率1.81%;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料液比为1∶30,浸提温度控制在50℃,提取30 min,用70%乙醇提取桃叶黄酮,提取率最高达3.98%;使用微波辅助提取时,料液比1∶30,微波功率控制在200 W,用60%乙醇提取30 s,则黄酮提取率3.92%。由此可见,纯粹用溶剂提取,提取率较低,不到2%,采用超声波或微波辅助提取,可达近4.0%。  相似文献   

13.
张丹  樊娇  李鑫  鲁道旺 《广州化工》2013,(14):72-73,100
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为指标,以水为溶剂,采用回流浸提法对梵净山翠峰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次数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50 min,浸提温度70℃,料液比1∶30,浸提次数2次,浸提率为27%。该提取工艺具有简便、经济、提取率高,值得工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溶剂法提取万寿菊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种不同溶剂,运用索氏提取法进行了万寿菊籽油的提取实验研究。首先考察了以工业正己烷为溶剂时回流时间、回流次数对万寿菊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提取率最大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最佳条件下以乙醚和正己烷-乙醚(1∶1)作溶剂时的提取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工业正己烷为溶剂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回流时间为7 h、回流次数为14次.h-1,以工业正己烷、乙醚、正己烷-乙醚(1∶1)为溶剂时对应提取率分别为22.53%、23.96%、25.56%。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具有产油潜力的能源微藻,从东北地区部分水域中分离出98种微藻。根据生长情况和尼罗红染色法筛选出14个藻种进行产油水平比较。通过藻种生物量以及油脂含量的测定,建立了富油微藻的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总脂含量超过30%的微藻10株,其中小球藻R1的油脂含量47.87%,油脂产率达到72.47 mg?L-1?d-1,并且其三酰基甘油含量较高,适合于生物柴油生产,是具有产业化潜力的优良藻种。  相似文献   

16.
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烟草中的茄尼醇,在浸提工艺前,引入氨浸预处理技术来有效增强提取效果。综合运用组分分析、液质联用、扫描电镜等技术分析了氨浸预处理的必要性和氨浸预处理机制。结果表明,氨浸预处理可以有效脱除木质素,破坏烟草细胞壁结构,促进茄尼醇释放,并可对茄尼酯进行水解皂化生成游离态茄尼醇,同时溶解部分杂质,从而强化茄尼醇的提取效果,简化后续纯化过程。提取对比实验表明,对烟叶原料进行氨浸预处理后,提取平衡时间从3 h缩短至1.5 h,茄尼醇提取率从89.24%±1.54%提高到104.63%±2.44%,浸膏纯度从16.72%±0.6%提高到21.03%±0.6%,效果显著。该法可为其他天然产物的提取工艺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乙醚、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混合溶液(体积比2∶1)和氯仿-甲醇混合溶液(体积比1∶1)分别浸提小球藻USTB-01中油脂的效果,发现石油醚-乙醚混合溶液从小球藻USTB-01细胞中提取脂类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研磨、反复冻融、超声波破碎和超声波结合反复冻融这4种不同破壁处理方式对油脂提取率的效应,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结合反复冻融法破壁后,与未经任何破壁处理时相比,油脂提取率提高了2.7倍。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提取的藻脂中分别加入水、柠檬酸、磷酸、草酸和EDTA进行高温水化脱胶,发现柠檬酸的脱胶效果最好。采用碱催化甲酯化法,将小球藻USTB-01油脂转化为脂肪酸甲脂,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以C16∶0和C18∶1为主的脂肪酸甲酯,为进一步生产高品质生物柴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微藻油脂的提取及其组成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溶剂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等几种微藻油脂的提取方法和尼罗红染色法、铜试剂法、苏丹黑B染色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方法在微藻油脂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微藻油脂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为微藻油脂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苹果渣中果胶的提取及分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苹果渣中果胶的提取,并对所提取的果胶进行分析及检测。以苹果渣为原料,酸性水溶液作为浸提溶剂,通过改变料液比、水解温度、溶液pH值、浸提时间4个因素提高果胶的提取率,并优化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固液比)1∶13,水解温度85℃,溶液pH值为2.0,浸提时间1.5h。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果胶提取率可以达到13%以上。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以85%乙醇为浸提溶剂的红薯叶绿素提取工艺条件:乙醇体积浓度85%、料液比1∶70、浸提温度60℃、时间5.0 h为最优条件,提取率达0.2103 mg/g。并对叶绿素的光、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光照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在弱碱性中,它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