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邓鑫  叶含春  肖让 《人民长江》2016,47(2):15-18
干旱区平原水库水面蒸发是平原水库水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库面积大,采用常规蒸发皿测定的蒸发量与水库实际蒸发量特征不相符。为了准确模拟干旱区平原水库蒸发量,开展了模拟水库的小面积水域蒸发试验,通过水位测针测量蒸发池的蒸发量,并与蒸发皿蒸发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蒸发量中,蒸发池的蒸发量波动较大,蒸发皿蒸发速率比水面蒸发速率高9.1%。蒸发皿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蒸发池水面蒸发量主要受到温度、净辐射、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影响;蒸发皿水体容量小,与蒸发池相比水体热容量较小,因此与大气交换更加快速,受净辐射和气温日较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水面蒸发量计算是水文水利计算、径流预测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地域主要的水分支出项,与一个地域的水分收入项降水量,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域的湿润状况,因此水面蒸发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水文部门的蒸发站在结冰期使用D-20蒸发皿,非结冰期使用E-601蒸发器或80 cm套蒸发皿来测定水面蒸发量。文章采用了折算系数,折算成E-601并分析了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年来漳泽水文站水面蒸发观测的相关资料,探究E-601型蒸发器和20 cm口径蒸发皿两种不同蒸发仪器观测水面蒸发量的折算系数,依据折算系数分析成果,进一步分析漳泽水文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规律,为水面蒸发资料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袁子琦 《海河水利》2024,(3):83-85+88
中国常用观测水面蒸发仪器有E601型、20 m2和20 cm口径蒸发皿等,实验资料显示,大水体水面蒸发皿观测数据与天然水体蒸发量相比误差较小,可忽略不计。利用衡水水文实验站20 m2蒸发皿观测数据,同步计算出衡水湖水面蒸发量,分析其变化特征,得出衡水湖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3 187万m3,极值差572.1万m3,极值比1.20,变差系数0.06。水面蒸发量是水量平衡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大水体蒸发皿观测数据计算分析水面蒸发量,对水平衡计算及水资源规划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蒸发是水循环中受下垫面状况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水文气候因子,同时也是地面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衡水实验站20 m2蒸发场蒸发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蒸发的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及其与蒸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年尺度分析结果看,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于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是导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对研究其他气象因子对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在水文、水利、农业灌溉,特别是在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88年5月6日,水利电力部发布实施的标准《水面蒸发观测规范》(SD265-88)规定,水文行业采用小型20 cm蒸发皿和E-601型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量。由于这2种仪器的性能、结构、尺寸、安装方式不同,观测值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资料运用和分析中必须进行数据成果转换,为了得出E-601型蒸发器与20 cm蒸发皿之间的换算关系,保证资料的统一及准确性、连续性和代表性,根据官厅水文站2004—2007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伙房水文站E601型蒸发器与20cm口径小型蒸发皿12年蒸发量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该站两种蒸发器之间的折算系数,可以将长序列20cm口径小型蒸发皿的观测资料折算成流域水面蒸发量,为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资源综合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面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水库水量平衡计算中的主要因子之一。采用吕庄水库水文站的水面蒸发量观测的系列资料,计算分析实际水面蒸发量及变化规律、影响因素。采用1995年至2017年长系列观测资料分析,并对E601蒸发观测缺失部分用20 cm口径蒸发皿换算补充,通过对水文站水面蒸发的年内、年际及五年滑动数据对比分析得出:E601型蒸发器观测数据基本能代表大水体蒸发量;20 cm口径蒸发皿与E601水面蒸发器水面蒸发量折算系数为0.68;水库水面蒸发时空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性;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风速、风力、和相对饱和差等。分析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型蒸发器观测水面蒸发量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小型蒸发器基本情况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小型蒸发器观测水面蒸发量的常见问题,如水面蒸发量的预测方法的选择、蒸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安装与维护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深入理解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大多研究将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作为基础,以此反映黄河流域的蒸发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忽略了水文站蒸发皿蒸发量的重要参考价值。基于黄河流域51个水文站及其邻近55个气象站1975—2018年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黄河流域及其8个二级水资源分区水文站和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的差异、变化趋势与空间格局,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主控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文站蒸发皿蒸发量普遍低于相邻的气象站,水文站多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为866.2 mm,气象站为1 021.0 mm,水文站蒸发皿蒸发量比气象站平均低15.2%。黄河流域整体年均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水文站、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率分别为-1.2、-1.9 mm/a。水文站和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在空间格局上变化相对一致,“蒸发悖论”主要存在于流域中下游,在流域上游龙羊峡以上区间、龙羊峡至兰州区间主要呈上升趋势,流域中下游主要呈下降趋势。驱动黄河流域蒸发...  相似文献   

11.
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影响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玛纳斯县气象站1996年至2003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小型蒸发皿月平均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均为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希望从气象因素的角度出发,为灌区内大中型平原水库的优化调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子在海河流域蒸发悖论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蒸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检测了海河流域1961-2006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蒸发皿蒸发量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4种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这4种气象因子,建立了模拟蒸发皿蒸发量的经验公式(E-THWS公式),并利用这一公式的微分形式揭示了这4种气象因子在海河流域"蒸发悖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海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增加作用要小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作用;平均风速的下降是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齐齐哈尔地区蒸发量与影响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齐齐哈尔气象站1963—2010年E20小型蒸发皿蒸发量、日照时数、降水量、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等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影响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地区蒸发与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关系比较密切,与蒸发量的关联度顺序为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分析阿克苏河流域平原水库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利用1981-2010年阿克苏河流域水平衡站20cm蒸发皿和20 m2蒸发池的蒸发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阿克苏河流域3座平原水库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规律和年际变化规律,重点分析水库水面蒸发量与水库水面面积的关系、蒸发量与流域气温之间的关系,并定量分析了气温变化对平原水库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3座平原水库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较大,蒸发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分别占全年总蒸发量的88.14%、87.02%和87.63%。流域平原水库的年际蒸发量变化较小,在气温上升的背景下,1981-2010年流域3座平原水库的年际蒸发量平均每年以1.5%、0.56%和0.18%的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宾县二龙山蒸发试验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蒸发量观测仪器的安装方式与埋深对水面蒸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水面蒸发量是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水面观测仪器有20cm口径蒸发皿、80cm口径套盆蒸发器、E601型蒸发器等,其观测值与天然水面蒸发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实验资料分析,大水体水面蒸发资料接近于天然水面蒸发量。本文采用衡水试验站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进行同步计算.能真实地反映衡水湖水面蒸发情况。通过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衡水湖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939万m^3.水面蒸发量是水资源规划等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采用大水体观测资料分析计算水面蒸发量,较准确地计算出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利用及水量平衡计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丹东地区4个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1951~2006年降水、气温、风速、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并详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与这些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可能引起蒸发皿蒸发变化的原因。在分析了丹东地区累年20 ㎝口径蒸发皿资料和总结了常用的计算蒸发量的一些公式的基础上,应用气候倾向率法和气候趋势系数法,分析了丹东地区近56 a来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丹东地区近56 a来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平稳。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7,(4):21-24
利用皖北地区及其周边16个气象站1961—2013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53 a间蒸发皿蒸发量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并探讨了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就皖北地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现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1961—2013年皖北地区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1972年左右发生突变,1972年之前下降速率为240 mm/10 a,1972年之后下降速率为39.5 mm/10 a,年均气温整体上呈先降后升的趋势,1993年后上升趋势变缓;2皖北地区的"蒸发悖论"现象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都是存在的;31973—2013年,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小是造成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出现"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原因,而1972年之前日照时数减小和气温降低是造成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了黄河流域1956—2001年间潜在蒸散发量和实测蒸发皿蒸发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年和季节尺度上,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发量和实测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系数很高;从空间分布来看,年均潜在蒸散发量和蒸发皿蒸发量均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减小;从时间趋势来看,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并且春季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小趋势尤为明显;风速的显著减小可能是导致黄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显著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蒸发的基本概念、产生条件、研究蒸发的意义,说明了水面蒸发量和土壤蒸发及植物散发观测量计算与换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