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丹江口水库水面蒸发量与不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水面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丹江口水库蒸发站气象因子对水面蒸发量影响大小顺序为:降水量日照水温水汽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蒸发的模拟计算具有较好的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大中型水库蒸发量与不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乌伦古河流域福海水文站为例,基于测站蒸发量、日照时数、气温、风速、水汽压等气象资料,进行了1970—2020年间测站蒸发量变化趋势及相关气象因子影响程度的量化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海站蒸发量时间变化特征明显,且在时间序列中春季和夏季蒸发量无明显变化、秋季和冬季蒸发量明显增大;就影响测站蒸发量的气象因子而言,日照时数、风速和水汽压具有增大蒸发量的作用,而气温则具有减少蒸发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蒸发是水循环中受下垫面状况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水文气候因子,同时也是地面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衡水实验站20 m2蒸发场蒸发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蒸发的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及其与蒸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年尺度分析结果看,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于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是导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对研究其他气象因子对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气压和水汽压资料,分析了1980-2010年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川中丘陵区的蒸发皿蒸发量最大,川西平原次之,川东平行岭谷区域最小;时间上年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季节序列中,秋季和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增加趋势明显,春季和夏季没有明显趋势。对蒸发皿蒸发量变化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子依次为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汽压和气温,其中日照时数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增大作用是风速的1.71倍,是水汽压的2.48倍,而气温具有减少蒸发皿蒸发量的作用,其减弱蒸发皿蒸发量的平均强度是日照时数的1/4。  相似文献   

5.
蒸发是水文循环重要环节,影响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不同.本文基于日照、风速、温湿度、蒸发等监测成果,利用灰色关联、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影响鄱阳湖E601型蒸发器蒸发量主要气象因子,并讨论利用主要气象因子构建模型对蒸发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所不同,月、年尺度上影响蒸发量变化过程主要气象因子分别是日照时数、气温和风速,日尺度上各因子对蒸发影响程度较为均一;气象因子能够揭示蒸发发生变化的主要过程和未来趋势,但不具备对长系列蒸发成果模拟和插补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气象因子在海河流域蒸发悖论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蒸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检测了海河流域1961-2006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蒸发皿蒸发量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4种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这4种气象因子,建立了模拟蒸发皿蒸发量的经验公式(E-THWS公式),并利用这一公式的微分形式揭示了这4种气象因子在海河流域"蒸发悖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海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增加作用要小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作用;平均风速的下降是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武江流域气象要素变化及对径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武江流域1959-2006年月均气象要素(降水量、气温、蒸发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及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近50年来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及其与径流之间的关系;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降雨和蒸发对流域径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流域降雨量、气温呈上升趋势,而蒸发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则呈下降趋势;降雨与径流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与径流关联度最大,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武江流域径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较气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南宁气象站1954-2012年气象数据,采用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突变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蒸发皿蒸发的变化趋势以及蒸发皿蒸发与其他气象要素(降水、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的相关性,识别影响蒸发皿蒸发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54-2001年期间,蒸发皿蒸发主要呈现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与蒸发皿蒸发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风速和相对湿度,说明影响南宁站蒸发皿蒸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风速及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认识水面蒸发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山西晋城气象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区域性蒸发量预测模型。应用灰色关联,选择关联度较高的气象因子;利用matlab软件以该站2015—2016年日气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分别建立了26个气象因子组合下的蒸发量BP预测模型;并以2017年日气象数据作为验证样本,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气象因子组合对模型模拟效果具有重大影响。在晋城地区预测日蒸发量的最佳模型所对应的因子组合,为日平均温度、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与降水量,此时模型预测R2值为0.929,应用该组合下训练得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7年蒸发量进行预测,合格率为62.11%。文章所建立的晋城市蒸发量预测模型,可为蒸发量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灌区农业需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暖不仅影响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的变化,而且也会使农作物蒸发蒸腾量增加,从而加剧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需水量的影响对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陕西省宝鸡峡灌区11个气象站28 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灌区气候变化特征;计算了主要作物需水量和农田灌溉需水量;利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农业需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持续下降,蒸发量明显增大,大部分地区相对湿度和风速显著下降,而日照时数有所增加;冬小麦、玉米、棉花和油菜生育期需水量明显增加;各气候因素对农田灌溉需水量影响顺序为:降水量>相对湿度>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风速,气温的上升、相对湿度的下降、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日照时数的增大使作物需水量明显增大,而灌溉面积减小使农业需水量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正确认识水面蒸发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区域性蒸发量预测模型,选择山西长治气象站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分析选择关联度较高的气象因子,以该站2015—2016年日气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分别建立了26个气象因子组合下的蒸发量SVM预测模型,并以2017年日气象数据作为验证样本,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气象因子组合对模型模拟效果具有重大影响,在长治地区预测日蒸发量的最佳模型所对应的因子组合为日平均温度、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此时模型预测R2值为0.824,RMSE值为0.403,模拟精度较高。本文所建立的长治市蒸发量预测模型可为蒸发量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海河流域17个气象站1960-2012年气象资料,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与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及其回归关系,重点在于对海河流域"蒸发悖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究面板数据模型对水热平衡、气候变化的研究可行性,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在1960-2012年间,海河流域的蒸发皿蒸发量以22.89mm/(10a)的速率呈现显著减少而气温以0.27℃/(10a)的速率呈上升趋势,该流域存在蒸发悖论现象。(2)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Hausman检验和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更适用于海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与其他气象因素的建模分析。(3)从单因子回归角度来看,日照时数对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贡献值最大,然后依次是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风速、平均气温;从全因子回归分析来看,蒸发皿蒸发量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风速呈正相关关系;从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分别拟合的效果来看,平均气温更适合于该模型拟合;对比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回归结果,全球变暗对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贡献值大于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7,(4):21-24
利用皖北地区及其周边16个气象站1961—2013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53 a间蒸发皿蒸发量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并探讨了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就皖北地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现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1961—2013年皖北地区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1972年左右发生突变,1972年之前下降速率为240 mm/10 a,1972年之后下降速率为39.5 mm/10 a,年均气温整体上呈先降后升的趋势,1993年后上升趋势变缓;2皖北地区的"蒸发悖论"现象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都是存在的;31973—2013年,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小是造成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出现"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原因,而1972年之前日照时数减小和气温降低是造成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究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 根据逐日气象数据、逐年作物数据, 采用气候倾向率、M2K 突变检验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河北省夏玉米气象产量及相关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相关性 及作用程度。结果显示: 河北省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 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1960- 2017 年河北省夏玉米气象产量以每 10 年- 568 kg/ hm2 速度显著减少; 气象产量与平均气温、最 高气温、最低气温负相关, 与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正相关; 降水量、最低气温、风速是影响河北省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关键气象要素, 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对夏玉米气象产量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农业资源结构, 促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甸子地土壤蒸发的野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模拟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甸子地不同深度的土壤蒸发量与土壤温度、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线性方程或指数回归方程拟合土壤蒸发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优于二次回归多项式或三次回归多项式.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大气温(湿)度,其次是风速和地下水位埋深,而日照时数对土壤蒸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和县气象站1990年至2003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望从气象因素角度出发,为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龙意意  何燕 《海河水利》2023,(5):112-115
基于新余市1960—2019年气象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分析该地区气象因子及干旱特征。结果表明,新余市降水量、气温和水汽压呈上升趋势,日照时长、风速和相对湿度呈减小趋势;干旱情势趋向减弱,年干旱指数在1988年发生突变,呈显著增加趋势;干旱具有多个周期,第一主周期为17 a,SPEI指数的增加主要由于降水量的增多、日照时长和风速的减小。  相似文献   

18.
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影响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玛纳斯县气象站1996年至2003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小型蒸发皿月平均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均为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希望从气象因素的角度出发,为灌区内大中型平原水库的优化调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了青铜峡引黄灌区5个气象站最近5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应用1998年FAO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出各站逐年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在阐述灰关联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灰关联分析理论计算出各站各气象因子与ET0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日照时数、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风速对各站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对各站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疆且末水文站1990年至2005年E601蒸发皿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E601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饱和水汽压差>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希望从气象因素的角度出发,为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