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逐渐成为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基本模式,为此对水电站自动化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势必要求电站自动化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峡水电站从2001年开始逐步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了改造及完善,通过技改大大提高了电站的自动化运行水平,为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型水电站已实现了"少人值班"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还没有实现"完全无人值班"的运行模式;经水利部试点,在湖南省慈利县赵家垭水电站、吉林省临江市贾家营水电站及云南省师宗县冒水洞水电站等初步实现了水电站"完全无人值班"的运行模式,水电站值班放在距电站30~70 km外的县城。在试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种情况下的"完全无人值班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平阳顺溪水电站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现状,针对建设"国家级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的要求,急需提升水电站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要在原来3.0的基础上,升级为智慧水电(电力工业生产4.0),其创新意义在于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最新的科技,使整个自动化监控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其他水电站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容量机组保护监控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硬件平台,研制了新一代面向中、小型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模块.充分发挥MB40智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iPLC)及MB100系列保护测控系统的技术优势,将小型水电站的保护装置做成模块插件,融入监控系统,降低了小型水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成本,为推出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小型水电站的"五合一"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自动化的运用也日益广泛。在小型水电站领域,自动化在小型水电站控制系统的运用也在不断推广。对永定狮象潭水电站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增效扩容自动化系统改造等进行分析,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将提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增加机组出力,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对类似水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乌金峡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的选型原则及注意的问题、目标与范围,综述了各子系统的主要设备、结构、特点,为提高电站自动化水平和实现水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电站运行条件的改善,厂区与生活区分离,以及减员增效措施的实施,水电站对综合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电站提出要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这就对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自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供水是水电站辅机"风、油、水"三大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冷却、润滑和操作等任务,它的自控水平的高低是实现水电站自动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村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农村水电站积累的不安全、不生态、不经济问题日益凸显,文章研究提出了"三不"农村水电站的处置对策及措施建议:加强农村水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推进农村水电站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水电站生态化改造、提高农村水电站自动化水平、建立"三不"水电站报废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卢任文 《小水电》2011,(1):53-56
我国中小型水电站已实现了"少人值班"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还没有实现"完全无人值班"的运行模式,经水利部试点,在湖南省慈利县赵家垭水电站初步实现了水电站"完全无人值班"的运行模式,水电站的值班放在50 km外的慈利县。对该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肯定系统优势的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系统的规范和完善还需不断改进。图7幅。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3月初,长江科学院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安全所)喜获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向家坝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和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溪洛渡水电站进水口水温度监测系统"两个自动化监测项目的中标通知书。长江科学院工程安全所以性能优良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先进的技术方案以及合理的报价中标向家坝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项目,这是长江科学院继中标溪洛渡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之后,再次中标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特大型  相似文献   

11.
李志华 《水利水电技术》2017,48(10):123-128
以西宁南川河综合治理为例,对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防洪保安、水文化水景观建设等治理任务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南川河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建设沉沙池消减含沙量、全线截污去除污染源、雷诺护垫进行生态护岸以及建设三级表流湿地等措施,削减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河道水质,并结合河湟文化打造滨水文化长廊,提升城市品位。南川河整治项目实施后,一改原有河道两岸杂乱无章的面貌,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河道水质也得以改善。此外,该项目对于促进河滩湿地恢复、提高河道生物多样性、增强栖息地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在满足河道生态流量的前提下,沉沙池沉沙率达到64.6%~72.3%,湿地建设能够减少氨氮含量0.13 mg/L、BOD_5含量0.60 mg/L。南川河综合整治工程遵循尊重自然、科学治理、发挥社会功能等原则,对今后生态河道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碳酸酯(PC)两种材质,重复使用次数分别为0、5、20、40次的饮用纯净水桶,以灌装前的纯水为空白对照,采用液质联用和原子荧光法分别检测不同存放时间桶装水中双酚A(BPA)、Sb的浓度,评价两种材质水桶重复使用的次数及存放时间对有害物质渗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使用次数及存放时间的延长,PET桶中的Sb浓度和PC桶中的BPA浓度具有显著增大的趋势。一般情况下,水桶重复使用次数是影响Sb和BPA渗出量的主要因素。Sb和BPA渗出量的检测值均随着存放时间及水桶的重复使用次数显著增大。在正常使用条件下,BPA浓度仍均远小于WHO、EFSA和美国EPA的建议值,在安全范围以内;但Sb浓度可能出现超出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主要科研成果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三峡工程的科研项目,综述三峡工程开工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工程应用情况,包括:一期土石围堰基础处理与施工技术;大江截流上下游土石围堰平抛垫底研究;二期围堰防渗工程研究;大江截流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坝混凝土浇筑方案及主要施工机械选型;混凝土的原材料和耐久性优化试验研究;大坝基础深层抗滑稳定研究;三峡电站进水口型式研究;钢衬钢筋混凝土引水管道研究;蜗壳打压、厂坝间伸缩节问题研究;永久船闸的引航道布置、输水系统及水力学、高边坡稳定、混凝土衬砌墙的结构与支护研究;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水库滑坡灾害是大型水库运行调度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科学指导汛期水库运行调度中的滑坡灾害风险防控,基于库水动力作用效应及类型分析,通过大型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库水下降诱发滑坡变形破坏机理,重点分析了库水持续性下降、不同间歇期下降、相同间歇期多阶段下降三种消落方式下的滑坡稳定性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在库水下降末...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坡体前缘抗滑桩锚索对坡体下滑的阻挡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滑坡变形总量与变形速率预警指标。以四川岷江电化有限公司厂区西侧滑坡为例,利用强度折减法,通过FLAC数值模拟得到滑坡失稳破坏时的坡向位移,之后减去锚索所能承受的最大变形量,拟定滑坡坡表变形总量预警阈值,并且根据前人统计研究得到的一般性滑坡变形速率与滑坡实际监测资料分析,拟定滑坡坡表变形速率预警阈值。计算结果表明:监测点JC01坡表变形总量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cm、38.84 cm、58.26 cm、77.68 cm;监测点JC02坡表变形总量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cm、63.00 cm、94.51 cm、126.01 cm;监测点JC03坡表变形总量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cm、46.84 cm、70.26 cm、93.68 cm;滑坡的坡表变形速率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mm/d、0.11 mm/d、1.61 mm/d、10.00 mm/d。研究结果为四川岷江电化有限公司厂区西侧滑坡预警阈值的拟定提供了相关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水资源管理面临业务需求不断增长,信息数据不断扩张的挑战,对此,区块链技术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在回顾区块链技术的概念、技术特点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供水系统管理、用水过程管理、水权交易及政务服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中信任机制、管理精度、管理效率、信息交互等难点的技术思路与结构框架。就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以构建标准平台、加强区块链技术攻坚以提升区块链性能、完善管理技术基础等建议。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深度融入水资源管理过程中,使政府水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研究概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絮凝动力学理论(Smoluchowski方程)、胶体稳定性理论(DLVO理论)和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在絮凝研究中的应用为线索,回顾了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结构,絮团沉速,以及影响絮凝因素(泥沙粒径、浓度、电解质阳离子、温度和水流紊动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絮团的尺寸、密度、沉速、破坏强度及碰撞频率函数的分形几何描述方式;介绍了快速絮凝和慢速絮凝的分形生长模型,以及絮凝发育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针对河流泥沙在矿物组成、颗粒尺度、表面电荷分布和水中盐分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研究的特殊性,提出进一步深化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那追水库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条件和规律、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入手,分析了水库可疑渗漏地段,重点研究了水库右岸断层及灰岩向下游的渗漏问题,分析了渗漏途径和渗漏形式,并进行了渗漏量估算。  相似文献   

19.
巨型水轮机调速器比例集成式电液随动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巨型水轮机调速器对电液随动装置的主要技术要求,在分析对比了国内外若干电液随动装置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电液控制技术,采用了以电子调节器型系统结构为主,以中间接力器型系统结构为辅的调速器系统结构方案。该方案具有运行可靠、指标优越、功能完备、结构简洁以及冗余度较高、便于提高工作油压和实现液压集成化等特点,从而为巨型水轮机调速器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电液随动装置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型三轴仪选用一种典型堆石料,通过设置4种级配、4种相对密度开展一系列不同围压作用下的大型三轴压缩试验,以研究级配、密度、应力状态等因素对堆石料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以上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级配、不同密度、不同围压条件下堆石料的应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试样颗粒越粗,剪切过程中试样越呈现应变硬化和压缩变形特性,随着颗粒逐渐变细,应变软化和剪胀特性愈加明显;堆石料强度与变形特性不仅与其密实和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而且初始级配对其强度与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堆石料强度包络线符合幂函数关系,并通过分析计算验证了其合理性与正确性。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堆石料的状态相关剪胀理论及状态相关本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