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国内主要锂矿物的种类及性质,分析了锂辉石选矿中涉及的各种选矿方法,着重论述了最常用的锂辉石的选矿工艺-浮选工艺,锂辉石的浮选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回收率高及应用广泛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重介质选矿法作为最先进的重选方法,近年来在锂辉石选矿过程中更多的被考虑及采用,本文介绍重介质选矿的定义及原理,并以此分析重介质选矿方法在锂辉石选矿的应用,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重选方法,具有简易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铅锌锡锑》2008,(4):37-38
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凤凰矿业分公司(原名长坡矿)的一项选矿技术成果获得中国有色金属上业科学技术奖的一等奖。华锡集团凤凰矿业分公司此次获得一等奖的技术成果是‘难选火烧锡多金属贫矿选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该技术成果在2007年9月5日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色金属》2004,(11):63-63
我国铁矿资源大都为贫矿,品位低、选矿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制约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贫矿是我国发展矿业的必由之路。不久前,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并主持召开的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安钢集团舞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舞阳矿业公司低品位铁矿综矿开发  相似文献   

5.
新疆可可托海锂辉石晶型转化焙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新疆可可托海锂辉石的性质。主要研究了可可托海锂辉石从α型到β型的晶型转化温度,以及影响转化温度的因素。重点讨论了晶型转化焙烧料质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最后从晶体结构角度简单讨论了α锂辉石与β锂辉石化学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锂辉石浮选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锂辉石浮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本文介绍了国内某锂辉石选矿厂的生产实践,通过小改小革,调整浮选药剂制度,改变浮选思路,变低碱度浮选为高碱度浮选,在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锂辉石浮选的合格产品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锂辉石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经过浮选法对含Li2O 1.36%的原矿,可获得Li2O品位5.69%,回收率为80.3%的锂精矿。将锂精矿进行磁选和重选可对该矿石中的钽铌矿物进行富集实现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8.
针对可可托海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锂辉石尾矿的回收,从小型试验到工业生产的成功历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浮选方法采用正浮选方式选别。精矿品位从2.3%提升到5.8%的合格品位,其药剂条件、捕收剂使用的改变、工艺流程的改进在选矿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铸造工程》2006,30(4):70-70
澳洲锂辉石是新型铸造砂辅助材料、涂料助熔荆。在铸造砂中添加少量澳洲锂辉石,可减少或消除铸件的脉纹缺陷、气体缺陷,并起到抗粘砂作用。在铸造涂料中添加澳洲锂辉石,可防止气体缺陷、抗粘砂,使涂料易于剥离。澳洲锂辉石是改进铸件质量,增大出口,提高工厂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新型辅助材料。该辅助材料在欧美等铸造强国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捕收剂在锂铍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锂辉石和绿柱石混合浮选和分离浮选进行研究,采用YZB-17捕收剂能提高锂辉石和绿柱石混合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并可实现锂辉石和绿柱石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不加温浮选锂辉石矿和低铁锂辉石选矿扩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浮选药剂,使温度对锂辉石浮选无影响。浮选精矿再经反浮选去铁和磁选,获得低铁锂辉石。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新疆可可托海锂辉石的性质。主要研究了可可托海锂辉石从α型到β型的晶型转化温度以及影响转化温度的因素。重点讨论了晶型转化焙烧料质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最后从晶体结构角度简单讨论了α锂辉石与β锂辉石化学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环烷酸在锂辉石表面的吸附行为。通过计算表面能选取锂辉石(110)面为最佳解理面,并构建了无虚频的稳定环烷酸分子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环烷酸与锂辉石(110)面的最佳吸附构型。对最优吸附构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其结构、电荷分布、差分电荷密度以及态密度等。结果表明:锂辉石(110)面吸附环烷酸分子后表面原子都向锂辉石内部弛豫,环烷酸吸附后的构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其羰基氧原子负电性得到增强,非羰基原子的负电性得到削弱,环烷酸与锂辉石的作用是通过羰基氧原子实现的。环烷酸与锂辉石吸附后,锂辉石(110)面的电子云重新分配,氧原子的电荷云密度增强并向周围区域发散开来,环烷酸整体态密度峰左移且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峰由价带变为导带,体系趋向于稳定存在。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环烷酸在锂辉石表面吸附是物理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油酸钠体系中磨矿对锂辉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不同磨矿环境导致锂辉石表面暴露的金属活性位点的含量有差异,从而显著影响锂辉石的可浮性。酸处理后金属活性位点脱离锂辉石表面,使得锂辉石的可浮性下降,进一步表明金属活性位点对锂辉石浮选的重要作用。金属离子杂质可能来源于磨矿环境或晶格杂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杂质铁、钙质点主要是以晶格取代的形式存在于锂辉石表面,镁难以发生晶格取代。与钙和镁相比,铁更易于与油酸钠发生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锂辉石的粒度和解理特性不同,导致其暴露晶面的差异。在不同磨矿环境下,粒度、解理特性和金属离子杂质对油酸钠捕收剂浮选锂辉石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菱镁矿选矿的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明久 《轻金属》1992,(1):8-11
世界菱镁矿总储量12~15Gt,年产量约10~16Mt。我国储量约5Gt,居首位,产量约1Mt/a,居第三位。多种选矿法除硅效果均好,降钙则仍是难题。热选法可作为其他工艺的预处理作业;重选法需先经煅烧改变矿物体密度;含硅酸盐脉石的菱镁矿用电选法有效,若用浮选法则先反浮选脉石,但美国用正浮选亦取得良好效果;含碳酸盐脉石的菱镁矿浮选法中“焙烧选择性浮选”方案引人注意;近年来还有“磁种分选法”;“幅射选矿法”;化学选矿法有酸浸法、氨盐法,碳酸氢盐法。我国应研究贫矿石的多种联合流程。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某地锂辉石矿浮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锂辉石浮选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矿石性质、磨矿细度、搅拌作业、调整剂配比及加药地点、水质软硬等。严格控制矿浆中Ca^2 、OH^-、CO3^2-的浓度比例,是锂辉石浮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的特点,大规模利用贫矿资源可能正是解决资源瓶颈的手段之一。日前,国土资源部矿业专家表示,只要国家有适当的财税政策,大部分低品位矿产资源都可以利用,有关部门可考虑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多元化投资开发利用低品位矿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NaOH溶蚀与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相结合的预处理技术对锂辉石、石英和长石进行浮选前预处理,以探究超声预处理对锂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通过开展单矿物浮选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比较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与传统机械搅拌两种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为了探明预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对经不同预处理后的矿样进行了SEM、吸附量测试和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后,锂辉石与长石、石英之间的可浮性差异进一步增大,-0.074+0.038 mm粒级的锂辉石人工混合矿精矿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48.23%,分选效率达到44.27%;相较于传统机械搅拌预处理,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预处理的浮选效果进一步提高。介入超声波预处理后可进一步改变锂辉石矿物表面形貌,并促进更大范围的表面溶蚀,从而增加矿物表面药剂吸附,且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预处理后的锂辉石比传统机械搅拌预处理后的锂辉石具有更强的NaOL吸附能力,可见超声预处理技术对锂辉石、石英和长石的浮选分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锂辉石与绿柱石和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皆含有活性Al原子,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油酸钠浮选锂辉石的表面晶体化学及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锂辉石浮选回收率随pH增大先增加而后减小,当pH=8.5左右,浮选回收率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粒度越粗,锂辉石浮选回收率越高;锂辉石表面Al质点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吸附作用;锂辉石晶面单位面积的断裂键数以及与油酸钠的相互作用能由大到小依次为(110)、(001),其是导致不同粒级锂辉石浮选行为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冷-强度法测试表征了锂辉石/SiCp紫砂陶试样抗热震性能,结合SEM、XRD等测试分析手段进行物相、微观组织形貌方面分析,在SiCp含量为9%条件下,重点研究锂辉石含量(0~32%)对紫砂陶试样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锂辉石含量为16%时,紫砂陶试样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83.37 MPa;含量为24%时,平均热膨胀系数最低,强度保持率达到53.07%最高值,抗热震性能最好;莫来石和β-锂辉石固溶体晶相含量随锂辉石含量增大而增多;试样热震后断口出现裂纹,沿晶断裂是试样断裂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