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波  孙玲 《中国塑料》2015,29(10):64-67
通过数值模拟、单因素试验研究了30 %碳纤维/30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通过多因素试验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如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时间、保压压力等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相比30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翘曲变形量的影响更小,3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大翘曲为4.107 mm,而30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最大翘曲为5.090 mm;影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翘曲变形的最显著因素是保压压力,而影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翘曲变形的最显著因素是保压时间。  相似文献   

2.
轻质碳纤维复合材料帆船桅杆的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相比,具有重量轻、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本文目的是设计并制备轻质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基于等刚度准则,对具有等壁厚、异型截面的中空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进行设计,并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结构铺层进行优化.采用纤维铺放和缠绕工艺制备出长度为16m的大尺寸碳纤维复合材料帆船桅杆,与铝合金桅杆相比减重43.4%.在设计工况下,桅杆变形试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表面处理领域,但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方面研究却很少。文中介绍了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高分子有机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处理后材料表面润湿性、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粘结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分析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结构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结合了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结构优势和吸波特性,是雷达隐身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异型截面碳纤维、手性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等新型吸波碳纤维增强体以及夹芯结构、点阵结构形式等方面总结了结构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Cf/Si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作为特殊结构的功能材料,是航空航天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增强相碳纤维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基体复合技术,以及复合材料界面相的研究,并展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的疲劳机理、复合材料界面的疲劳研究及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疲劳寿命预测研究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方面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塑胶健身器材材料存在抗压缩变形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塑胶健身器材抗压缩变形性能优化方法。通过列述纤维复合材料在冲浪板、网球拍、运动场地板和跑道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碳纤维复合型材料具备密度小和质量轻、力学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安全等级高等特点。通过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弹性模量以及应力等,完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塑胶健身器材抗压缩变形性能优化研究。通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材料的耐腐蚀、力学性能方面测试,对材料的抗压缩变形性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材料整体应用效果良好,拉伸强度等性能优越,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材料性能,可以添加助剂,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健  杨柳  杨建忠 《合成纤维》2012,41(11):13-16
介绍了以碳纤维为增强纤维、聚乳酸为基体,采取相应的加工工艺制备出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种类与制备工艺,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相关性能,发现该材料与聚乳酸材料相比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有一定的降解性,并且生物相容性良好,适合于开发骨折内固定材料、骨修复材料等.概述了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工业化生产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碳纤维的产品形式——碳纤维编织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技术进展、发展趋势及我国碳纤维行业未来走向。我国未来在航天航空领域、光伏产业热场材料、风能发电与叶片材料、汽车工业等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三菱化学公司(MCC)宣布,计划在日本福井县建设一个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CFRTP)复合材料试验工厂。MCC在汽车等应用中成功使用碳纤维增强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历史记录,该公司还拥有丰富的碳纤维和塑料改性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碳纳米管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碳纳米管定向排列、碳纳米管改性树脂、碳纳米管网格和碳纳米管改性碳纤维等五个方面。指出了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加强碳纳米管增强机理方面的研究以指导试验研究,另一方面是针对碳纳米管的增强效应需量化,再有就是加强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三相界面结合力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引擎盖为研究对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为研究材料,以层合板理论为力学数值模拟CAE设计基础,利用ABAQUS软件对单层级试样准静态拉伸试验和典型U形梁结构准静态三点弯试验进行仿真,然后进行了台架模态和抗凹刚度测试。采用概念设计、材料性能试验和工艺设计多阶段联合优化设计的方法,最终在满足各种力学性能和制造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引擎盖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及其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叙述了碳纤维生产技术的进展,结构形态以及碳纤维在力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能。接着介绍了几种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选择、特点和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成型工艺;详细阐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轨道交通、风电、休闲体育等领域的应用现状。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质轻、耐高温、耐疲劳等性能,在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领域已从非承力构件扩展应用到主承力构件,在风电领域作为风机叶片的材料降低了风机负载,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在体育休闲领域用来制作渔杆、自行车、球拍、滑雪板等休闲体育器材,提高了国际体育比赛的竞争力;由于其X射线透过性强且与生物相容性好,在医疗器械领域用来制作人工器官和数字影像设备配套板材。指出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完整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但在高品质和低成本化方面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加强碳纤维基础性的应用研究,组建碳纤维领域专业人才的研发团队,提供专业装备的配套服务,拓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轻量化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研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波  杨颖 《合成纤维》2013,(10):29-34
简述了轨道交通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从结构材料设计、整体结构设计、车体成型技术、构件连接技术、结构声学设计、缺陷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探讨复合材料整车车体研发的技术难点。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研发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理解和实现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制造一体化,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关键技术,才能获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并有效降低复合材料车体的成本;只有建立完整的复合材料车体设计、制造、验证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碳纤维复合材料才能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隔声原理,制备了一种内部均布钢球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隔声复合材料。分别使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隔声效果。模拟数值结果和实验结果均显示了隔声复合材料有良好的隔声性能。针对阻抗管测量隔声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了材料隔声量的数值模拟结果。均值材料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比较以及隔声复合材料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数值模拟方法在模拟材料隔声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增强SiC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是航空航天和能源等领域新的高温结构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增强体碳纤维的发展,对材料的成型制备工艺,材料的抗氧化涂层研究进展和现有的一些应用做了综述,并展望了碳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后的研究重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比强度和比模量、加工成型性好、耐冲击、耐腐蚀等特性,在轻量化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综合对比了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及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领域、能源工业、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认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轻量化、高性能化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研发机构(NEDO)与新结构材料技术研究联盟成员单位之一的名古屋大学国立复合材料研究中心成功研发了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P)汽车底盘。本次采用"LFT–D工艺",即全自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直接在线成型,将连续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颗粒进行混炼,保持较长的碳纤维长度,经过模压成型,在短时间内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由于该工艺免去了热压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聚酰亚胺纳米杂化薄膜材料和环氧基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简要概括了短玻璃纤维、短碳纤维以及与颗粒混合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报道了聚酰亚胺纳米杂化薄膜材料和环氧基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些低温性能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