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路热管(LHP)作为一种两相传热装置,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在航天事业上得到了应用。随着电子器件日益小型化和集成化,其散热问题是一大难题,而回路热管由于其传热能力大,在电子器件的冷却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回路热管的发展,总结了回路热管在电子冷却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电子领域是最早提出徽尺度流动和传热问题的工程领域。在具有微尺度的微电子领域中,当空间和时间尺度微细化后,出现了很多与常规尺度下不同的物理现象。而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不断增加,这势必对电子器件有更高的散热(即冷却)要求,因此有效地解决散热问题已成为电子设备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因此,鉴于微电子器件的冷却问题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简要介绍,包括其概说与进展。  相似文献   

3.
微型热管(micro heat pipe,MHP)被广泛用于冷却航天、航空、军用武器、车辆、计算机等众多领域的电子设备,是有效冷却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主要途径之一,已成为现代热管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目前对MH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的机制研究,新型高效结构形式的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的改进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近来MHP在理论、设计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其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产业》2013,(3):85-85
据报道,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证明:利用激光可使半导体的温度从室温冷却到-20℃。这一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有望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上直接实现集成全固态、紧凑、无振动、无冷却剂的光学制冷器,相关元件可应用于航天器高灵敏探测器、红外夜视仪和电脑芯片等。  相似文献   

5.
电子器件的第二次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增泉  侯士敏 《真空》1998,(6):6-10
本文分析了电子器件发展的两次变革,比较了真空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和纳电子器件的结构与特性,给出了它们的理论,材料和技术上的主要差别,提出了纳电子器件的基础结构是纳米点双隧道结构成的单电子管(SET),纳米功能单元的超高密度集成电纳电子器件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子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集成度不断提高,芯片功耗大和散热困难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传统的散热方法在一些超高热流密度场合已经不能:占效为芯片提供冷却。蒸气压缩制冷可望成为现代高热流电子器件及系统冷却的重要技术,国外主要电子系统公司均已采用蒸气压缩制冷来实现电子系统冷却。要使蒸气压缩制冷在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进一步研发高效紧凑的微型制冷压缩机、研制能与电子芯片紧密结合的微型蒸发器以及高效的冷凝器.  相似文献   

7.
张超 《中国科技博览》2012,(20):588-589
从20世纪50年代起,电力电子器件发展迅速,从不可控器件到半控型器件再到全控型器件,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电力电子器件的调节质量高,动作速度快,维护方便等优点,使它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应用的更加普遍,本文只针对SCR在电力系统励磁调节中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田金颖  牛建会 《制冷》2010,29(2):9-14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热流密度器件热控制问题以及出现的热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是电子电器设备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热管作为高效传热元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技术研究中。本文对新型平板式热管散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根据电子器件的运行工况,建立了散热器性能测试系统,并对平板热管型电子器件散热器进行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平板热管散热器可以有效提高CPU芯片的散热性能,芯片发热量在160W后为其最佳工作状态。同时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平板热管散热器底面的导热效果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改变导热系数以及扩大模拟芯片尺寸来达到改善CPU冷却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的目的,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这对改进管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纳米电子器件呼唤真空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电子器件是微电子器件发展的下一代,现有微电子器件的主要材料是极纯的硅、锗和镓砷等晶体地体。纳米电子器件有可能是以有机或有机/无机复合本薄膜为主材料,要求纯度更高,结构更完善。真空制备的清洁环境,有希望加工组装出纳米电子器件所要求的结构。故本建议开展真空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863计划七项关键光电子器件课题攻关告捷我国高技术领域又传喜讯: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集成光电子国家开放实验室承担的863计划307主题的七项关键光电子器件课题通过了由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院主持,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日本空气调节及卫生工学会的手算法与国内空调设计常用的冷负荷系数方法,对日本东京地区某空调工程的冷负荷在相同的设计参数条件下分别进行计算,将其方法及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冷负荷算法以及不同区域的各类负荷值对冷负荷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某车间冷却水系统采用空调机组、冷却塔换热器和冷冻水换热器这3种冷却方式,介绍其控制原则,并分别讨论这3种冷却方式的控制策略,通过尽量使用高性能指数冷却源、合理分担负荷、设备间协调运行实现精确控制、节能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我国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蒸发冷却的应用方式也有些不同.通过对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原理的分析,本文提供了分析研究的结果.文章着重介绍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相似文献   

14.
芯片冷却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李腾  刘静 《制冷学报》2004,25(3):22-32
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要受到因电子元器件发热而引起的热障所限制.近年来,随着微/纳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得对高性能冷却技术的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层面.对此的全力追求,促成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新型冷却方法的建立.本文在讨论电子元器件产热机制的基础上,对新近涌现出的若干典型芯片冷却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了其优缺点及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15.
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简史,综述了应用较为广泛的谐波反应法、反映系数法、Z传递函数法和冷负荷温差/冷负荷系数法等计算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介绍了空调负荷模拟的意义和现行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结合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楼煤矿的井下移动式局部降温系统设计工程实例,分析矿井生产环境、矿井热环境、地质地热因素;阐述井下降温冷负荷计算,矿井气温预测计算,工作面需、配冷量计算等;介绍移动式局部降温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系统布置的特点及其具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半导体制冷优化设计方法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半导体制冷优化设计的两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导出使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时的电流值,并由此得出设计所用主要参数,为半导体制冷器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中心的能耗增长日益受到关注,其能耗的很大部分是用于机房冷却。采用节能冷却方法是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自然冷却技术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然冷却技术的实施有三种主要方式:空气侧自然冷却、水侧自然冷却和热管自然冷却。空气侧自然冷却简便易行且节能效果好,但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湿度。水侧自然冷却可以在原有的空调机组上改造实现,但由于增加了中间传热过程其节能效果有限。热管自然冷却避免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且同时利用相变传热节能效果较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这三种自然冷却技术的最新进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双向辐射供冷系统的设计要点,提出双向辐射供冷量的估算方法,介绍其工程应用实例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两种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计算实例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对房间总冷负荷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围护结构传热形成冷负荷计算上,尤其是外墙冷负荷及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两项上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