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城镇化也成为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概括出国内城镇化发展的八种模式,在分析八种城镇化模式发展的内在动因及总结其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兵团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州建设》2014,(16):55-56
城镇化的内涵与衡量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过程,不同学科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经济学家往往强调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它是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地理学家从空间的角度,强调它是农村地区逐步缩小,城市地区逐步扩大的过程;人口学家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的角度,认为它是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相对增加的过程;社会学家从人类行为的角度考察,认为它是人们所经历的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转变过程。综上所述,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城镇化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是农业专业人口从农业社会生活转向城市生活的过程,是劳动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包含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  相似文献   

4.
高玉清 《中州建设》2009,(19):17-18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许初鸣 《城乡建设》2005,(12):59-60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推动 工业化进程加快了,才能吸纳城市人口并消化农业现代化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城镇化步伐;也才能培育稳定可靠的财源,更多地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步伐.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只有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大,并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吸纳农村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工业生产发展了,就业岗位增加了,人口不断向工业流动和集中,城市规模就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城镇化程度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政府盲目建设城市,农民盲目涌入城市,甚至硬性指派农民进城,制造虚假的城市繁荣景象,就会使得进城农民无业或失业,有的只好居住在城里而干活在农村,甚至只好返回农村去,造成城市的"空壳化",城镇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村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途径。农村城镇化会使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包括农户收入差距的拉大,农民的职业多元化和社会流动,农民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模式的拓展,农户文化的差异化和农村社会权力的分化。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农村城镇化可能带来农村的两极分化。 城镇化是农村社区发展的趋势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其实质是社会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  相似文献   

7.
王凯 《小城镇建设》2014,(12):16-19
1我国城镇化研究的一般视角 1.1城镇化的概念与本质认识 从一般概念来讲,城镇化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上升为表征.但其真正的内涵有三方面需要强调:第一,是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第二,是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或者说是从依托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家族社会关系向更加开放、各自独立的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转型;第三,是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于城市化,我国的一个官方定义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1]用这个定义看眼下的中国,则城镇化如火如荼.考虑中国人口的基数,中国城镇化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事件.但为什么要城镇化?换句话说,城镇化终极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城镇化,也就是城镇化的主体和手段(工具),上述定义并没涉及①.因此它仍有拓展的可能,以便我们能更好地回答一些重要问题,如为什么要、怎么样和谁来实现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城镇化的实质是转移农村人口。一方面,在城镇中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聚集,为产业化生产和都市化生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为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创造条件。这是我国城镇(市)化的总体思路,然而,在农村人口的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度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引起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从城市化的演进规律考察,城市化分为起步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阶段。我国现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可以说正处在由起步阶段向加快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将有大批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约9亿人。所以,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怎样向城市转移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息社会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态,"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进入新时代以后,城市化成为全球最显著经济特征之一,老百姓向城市里面变迁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大城市里面有好的教育,有比较好的就业机会,好的医院等等。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城市化?其根本含义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以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基础,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依托,建立在农民富裕之上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在推进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步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了我区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与兄弟省(区)相比,我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城镇化人口的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也较低。这是我区小城镇发展滞后,集镇功能效力低,提供就业机会少的原因。如何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于笔者之管见,小城镇建设要努力完善小城镇功能,发展社会服务,为城镇化进程创造条件,这是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的举措。第一,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创造条件。一是小城镇要成立农业技术服务站,发挥农…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福州市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阮孝应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什么叫城市化?其根本含义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以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化进程与特点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被动型城市化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 北京地区城市化有四种推进类型 从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郊区人口城镇化转移的方式来看,北京郊区的城市化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被动型城市化.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农村和区县城周边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的农村.其特点是由于原有城市的不断扩张,这些地区几乎全部实行土地非农化利用,不管农民愿意不愿意,都必然要逐渐被城市化.第二种:主动型城镇化.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建制镇中心区和一些二三产业发展很快的农村.这些农村走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前列,且形成了经济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趋势,对原有村庄又进行改造,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方式转变,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小城镇或小型城镇化社区.第三种是农民异地迁居型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健康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楠 《城市规划》2005,29(11):1-1
60年前,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预言:“将来还要有几千万的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这段话被认为是他有关城镇化的最早论断。今天,每年都有超过几千万的农民进入城市,所不同的是,他们不仅进入了工厂,而且进入了城市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农民进城成了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中州建设》2011,(19):44-45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以京津塘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城镇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1998,(12):41-41
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向现代的城市文明转化的历史进程。它是一个雷家地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北京作为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城市,在经济转轨时期应重视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引导。  相似文献   

19.
所谓城镇化,从外延讲,是指城镇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和状态.从内涵讲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以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多样性来讲,是指城市功能向小城镇和农村不断延伸、健全的过程和农村居民聚居,生活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渐变多样化的过程.后两者,尤其在我们这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国家来讲,显得尤为现实和必要.  相似文献   

20.
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市化”一般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和镇的人口增加,城市和镇的建成区面积扩大,城市生活的社会和行为特征在整个社会扩展。“城镇化”是中国人的一个概念。我去过美国波士顿6英里处的一个镇,叫“水镇”,3万人口,可以变市,但是居民自己愿意称为“镇”,保持“镇”建制,所以“镇”和“市”的差别不大。中国为什么说要区分“城市化”和“城镇化”,主要是当前中国大中城市发展取向比较明显,“镇”的发育不足,城和镇的级别也不一样,均受制于“下管一级”体制。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搞小城镇,主要是发展次级中心地,吸纳农业人口集中到小城镇中生活、生产、发展,同时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村人口来此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