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柿蒂纹作为我国传统植物纹样,造型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丝织物中的传 统柿蒂纹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梳理法对柿蒂纹样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归纳,提取柿蒂纹的整体造型及 叶瓣形态,从不同时期柿蒂纹样的造型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并探究其造型演变原因,分析总结出传统柿蒂纹造型 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汉代为典型的抽象图形阶段、以唐代为主的写实花朵图案阶段、以及宋代以后的多 元素组合柿蒂窠造型,深入挖掘传统柿蒂纹样的造型美,对传统文化起到传承和学习的作用,同时也为更好地 将传统柿蒂纹样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后,我国新疆、湖南等地出土了大量汉唐织物.这些丝织物,不但工艺先进、质地精良,而且,纹样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为中外学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观察这些丝绸纹样,前后阶段的变化颇大,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一些丝绸纹样上,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有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纹样风格的熠熠异彩,这种纹样风格的急剧演变,在我国丝绸纹样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丝绸纹样是染织技术和艺术的结晶,它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的反映,本文试从汉—唐期间中外丝绸的交流着手,对纹样的艺术风格及其演变进行一些分析,以期从一个方面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审美理想和艺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日本正仓院南仓收藏有赤地鸳鸯唐草纹锦大幡垂饰、紫地狮子奏乐纹锦、狩猎纹锦等唐代织锦。通过与新疆等地出土的其他同时代织锦相比较,从内容、构图等方面入手,研究织物的相似性、共同性和传承性,并进一步联系当时的背景,研究中日、西域等地区古代服饰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感,推动台湾高山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台湾高山族织锦 菱形纹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视觉评价研究,筛选出符合当代青年审美喜好的织锦纹样结构。运用眼动实验评 价和主观问卷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被试者的眼动数据和主观评分。结果表明,不同菱形纹样结构对被试者的 平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主观评分影响显著;男性和女性被试者对织锦菱形纹样结构的视觉评价结果略有差异; 眼动实验评价与主观问卷评价大体具有相同的趋势;对称均衡、构图丰富、比例和谐的纹样结构较受被试者喜爱 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唐代室内装饰纹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在现代环境下研究中国唐代室内装饰纹样的重要意义,以及唐代室内装饰纹样产生的背景。归纳并分析了唐代室内装饰纹样的特征,并就在当代室内装饰中运用唐代室内装饰纹样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审美文化延续及文化传承的产物,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念让织锦在土家族的服饰、 居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必需品。土家织锦不仅有多个品种、多种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 更有及其丰富的图案纹样。本文从土家织锦(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图纹形象特征、色彩、结构及象征意义等几 个方面对土家织锦的图纹式样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理解土家织锦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7.
我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出现较早,但一直未能充分发育,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行。唐代植物纹样以宝花和卷草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高度装饰化的特点,唐代以后植物纹样成为装饰主流,并向自然写生风格发展。因此中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源、勃兴和盛行三个阶段,特别是它在晋唐时期的大量出现,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中的仙妓合流现象,表现了唐代文人对美满的爱情婚姻的追求.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当时社会、宗教、科举和婚姻制度方面的原因.唐传奇的这种模式,对明清时期的志怪小说和青楼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正仓院所藏大量属时约为公元8世纪早中期的唐式箱盒上存在大量的彩绘装饰纹样。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对这批唐代箱盒的彩绘纹样加以理性观察,进而思考其中所体现的唐代装饰美学特征,并探究其彩绘装饰纹样所包含的文化艺术内涵、审美风趣以及历史价值。此彩绘装饰纹样种类之繁杂,不仅体现了唐代装饰艺术风貌,还充分展现了唐代彩绘工艺的特点,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志惠 《饰》2015,(2):54-60,69,70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发展,分析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日本染织工艺及其纹样产生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风格的形成。笔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格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传统染织工艺中,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而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初唐文学是盛唐文学到来前的重要准备阶段,是唐诗发展链条上的第一环节。初唐诗人对轻盈流丽、豁达爽朗的生命意识的自觉追求,为继后盛唐诗歌的勃兴创造了良好条件。初唐诗歌所蕴含的生命特质与盛唐诗歌的昂扬文风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边塞诗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立意、手法、风格,均有不少精彩之作。从内容上分析唐代边塞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唐代的诗歌创作,并深刻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和盛唐精神。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中有许多关于服饰的描绘,这是中国服装史中的珍贵资料,通过这些描绘,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唐代服饰.本文撷取唐代服装面料、唐代女性服饰、唐代的舞蹈服装3个方面,对唐诗中描绘的服饰进行分析归纳,展示盛唐的服饰壮观.  相似文献   

14.
阎立德作为唐朝初年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一生中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中以唐朝国君的寝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最具代表性.阎立德的建筑设计作品突出了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在我国建筑设计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唐初官方藏书的问题很多,在政府倡导下唐代的校雠事业非常兴盛,校雠机构有秘书省、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司经局.通过对现存文献的分析和比较,唐代校书学士、校书郎、正字是校雠文献典籍的专职官员.唐代政府在典籍校雠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整而严密的制度,对校雠人员的工作情况也有相应的管理和考核.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中唐诗歌的创作意境较盛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盛唐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盛唐诗歌阔大、外展,中唐诗歌气象内敛、意境狭窄;盛唐诗歌呈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中唐诗人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盛唐诗歌慷慨激扬,中唐诗歌低沉惆怅。  相似文献   

17.
楷书,中国书法中书体的一种。楷书是由秦代隶书在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而来的。楷书发展于南北朝,至盛唐逐渐发展成熟。楷书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顶峰,首先是受唐代的科举制度刺激;而在社会思想方面,儒、佛学的发展是其内因;立碑树石是其表现;文房四宝的发展是其推动力。在漫长的楷书发展史中,唐楷独具一格,其地位之高,法度之严,影响之广,可谓前无古人,后世再也未能企及!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纺织品美术高度发展时期,其服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特点,逐渐衍生出美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唐代服饰图案的形式美,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唐代服饰图案透过社会、历史所折射出来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唐诗人柳宗元继承盛唐诗歌创作的巨大成就,而且能够有所创新。从诗歌意脉的角度来看,柳诗意脉看似清晰顺畅但又不失精巧变化。这一特征反映出诗人针对唐诗原有题材与体裁进行了新的探索。柳诗的创新折射出中唐诗人面对盛唐诗歌巨大成就所能做出的积极努力,同时也必须面对的巨大困惑。  相似文献   

20.
七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末以来,吟咏七夕的诗歌作品很多,唐代有关七夕的诗歌作品更加丰富。文章详尽分析了唐代各个时期七夕诗的特征,认为正是唐人结合时代精神,不断变换视角,开拓意境,使七夕诗得以推陈出新,真正成为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独特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