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豫西登封煤田白坪井田“山西组”的植物化石有28属66种,其中 Gigantonoclea cflagrelii,Primocycas chinensis 为首次发现.文章论述了“山西组”植物群的性质、组合特征、植物化石的生态环境,根据地层中新发现的植物化石初步探讨了山西组的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2.
<正> 四、山西组各层段古植物对比(一)山西组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通过对山西组岩性、岩相和植物化石的研究,我们将山西组分为三个层段.即二,煤层底板砂岩——大占砂岩底为第一层段;大占砂岩——香炭砂岩底为第二层段;香炭砂岩——砂锅窑砂岩底为第三层段。依据各类植物的兴衰、演替及其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山西组植物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与三个层段基本相一致的三个植物组合。1.翅编羊齿——华夏齿叶——菱齿叶组合(Emplectopteridium alatum——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福建早二叠世晚期含煤地层,即童子岩组,它是福建省的主要含煤地层,一种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它不仅发育完整,含煤层数多,也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笔者通过对采自天湖山煤田、龙岩、永定等地植物化石系统研究,总结了早二叠世晚期植物群的面貌和特征。该植物群组成共计33属80种,分属于九大类群,其中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的大羽羊齿类和栉羊齿类最丰富为特征,并称之为Cigantonoclea spp.—Tingia carbonica Flora。此外,笔者将该植物群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植物组合,对早二叠世晚期古气候和古地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根据盆地石油、油气伴生水以及煤、煤层夹矸、铀矿及围岩样品的氯仿沥青中5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与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有相近的成因特征;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沥青、三叠系延长组含油砂岩沥青与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沥青具有类似的成因特征;神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东胜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煤沥青、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以及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成因特征相近;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沥青可能与准格尔黑岱沟石炭二叠系煤沥青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沥青与放射性铀矿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天然气的物质来源复杂,且与石油和煤的进一步演化有一定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因较复杂、相互间关系密切,且具有多源性成藏(矿)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梦山组红色石英砂岩形成的峡谷地貌是河南省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景观之一.以云台山地区云梦山组红色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石英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云梦山组中上部的暗紫色和肉红色石英砂岩进行了元素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揭示的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云梦山组石英砂岩形成于滨海海滩-潮坪环境,具有较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暗紫色石英砂岩胶结物中Fe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肉红色石英砂岩中的含量,该现象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对于云梦山组沉积时期的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中发育粉砂岩夹层和裂缝脉体。以酉参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粉砂岩夹层和裂缝脉体的显微岩相学、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恢复的酉参2井埋藏生烃史,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页岩气的形成与成藏特征。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粉砂岩夹层中记录了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油气充注时间为早三叠世,页岩为低成熟—成熟阶段,油气的成熟度较低,为粉砂岩夹层石英颗粒中的重质油包裹体以及粉砂岩夹层粒间孔隙中的褐色、深褐色沥青; 第二期油气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页岩处在成熟阶段,主要为沿切穿石英颗粒微裂缝成带状分布的气烃包裹体以及石英颗粒中充注的轻质油。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脉体中捕获大量纯气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H4,来源于五峰组—龙马溪组的页岩气,被捕获时间主要为白垩纪。渝东南局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虽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与保存条件,但在页岩气勘探过程中,需在考虑区域地质构造的基础上讨论页岩气成藏与保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陆相三迭系和侏罗系在豫西发育甚佳,其中所含动、植物化石也相当丰富,但是系统研究却很缺乏,近几年来作者在这一地区开始作了一些孢粉分析工作,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有关豫西侏罗系义马含煤岩组中的孢粉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马东山组河湖相沉积物表面保存有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其中的孢粉是研究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对六盘山地区隆德县前庄村白垩系马东山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研究,共鉴定出孢粉类型41属63种。剖面自下而上分为Bisaccates-Jiaohepollis、Classopollis-Jiaohe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Foraminisporis等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期—Albian期,恐龙足迹化石的建群植被经历了松柏类向掌鳞杉科,再向蕨类植物的转变,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恐龙生活时代古气候经历了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温暖半干旱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变化。这与前人对六盘山地区白垩系马东山组沉积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广元附近红色岩层广元羣分布广泛,出露较好。根据我所川北地层队1961年的研究,将广元羣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组。上复地层——城墙岩羣。平行不整合广元羣丁段:砖红色石英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夹少许砖红色砂质粘土层。下部厚层砂岩中常含稀疏小砾石,有时砾石较集中成为砾岩……………………………………314.70米。丙段:主要为紫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夹少数薄层粉砂岩及灰白色粗砂岩透镜体。在中上部紫红色泥岩中有极细的石膏夹层。中下部有含砂淡水灰岩扁豆体。本组从上至下化石丰富,瓣  相似文献   

11.
细致观测了野外剖面,并进行了相关的室内分析化验,对比研究了赤水地区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布特征、有机质类型及丰度,结合赤水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赤水地区须家河组的源岩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天然气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四川盆地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分布区,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重建了四川盆地的热演化史,分析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原油裂解的有利地温场分布范围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各构造单元自三叠纪以来的热流演化是不一致的,川东北地区热流在地质历史时期最低,川中地区热流也较低,而川西北和川西地区热流演化最高,这种差异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有关; 四川盆地在二叠纪时期热流明显高于其他时期,但高热流持续时间较短,这主要受岩浆侵入的影响;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地温分布区是不断变化的,侏罗纪末期其几乎遍及整个四川盆地,白垩纪末期其范围缩小,古近纪末期其收缩至川西和川中部分地区,现今范围则最小,主要分布在川西部分地区; 控制原油裂解气分布区的主要因素是古地温场,尤其是地温最高时期的地温场,而与现今地温场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漠河盆地东北部“上侏罗统”开库康组的研究,发现了其与下伏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之间的不整合面,同时对开库康组砂岩和火山岩夹层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2个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均为159 Ma,反映了沉积下限不早于晚侏罗世;在其内的火山岩夹层中获得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6.6±1.9)、(137.5±2.5)Ma,该年龄与开库康组内发育的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晚期化石组合和Ruffordia-Onychiopsis早期化石组合反映的时代吻合,表明开库康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而非原划分的晚侏罗世。开库康组形成时代及其下伏地层锆石U-Pb年龄揭示了构造不整合面形成于137~145 Ma,进一步约束了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及从侏罗纪伸展盆地转化为白垩纪挤压山间盆地的时代。开库康组时代的重新厘定对进一步研究漠河盆地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的四川古宋铜锣坝筠连组植物群,与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晚二叠世早期植物群性质基本一致。繁盛于中生代的苏铁纲和银杏纲植物,在本植物群中也较为丰富。此外对苏铁纲中的二个新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扬子板块西南缘南盘江盆地在二叠纪末结束了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生长历史,但先成台地在早三叠世对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尚不明确。选取盆地西北缘安然背斜东段者堡一带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剖面测制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罗楼组下部灰岩段包含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Hindeodus praeparvus带与Hindeodus parvus带; 根据区域剖面资料对比,可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限定于剖面第4层1.5 m处。根据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露头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安然—者堡一带于晚二叠世长兴晚期经历了缓慢隆升→局部暴露形成岛屿并接受风化剥蚀→再次淹没接受沉积的过程。该研究为进行南盘江盆地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古地理演化提供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川西南部侏罗系油气垂向运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西南部侏罗系为一套巨厚红色碎屑岩沉积、不具备生烃能力,却相继发现一批中小型侏罗系气藏。在前人对这些气藏气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天然气组成,岩石含烃浓度变化,以及凝析油C4-C7轻烃族组成、储层饱和烃色谱图等,研究本区上三叠统须五段生成的油气在侏罗系地层中的运移痕迹。得出:须五段源岩生成的油气,以垂直方式从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经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最后运移至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且进入蓬莱镇组的时间较早。并认为,断层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裂缝发育,改善砂体内部及砂体与砂体之间烃类的连通性,促进了烃类的垂向运移。从侏罗系油气垂向运移研究,提示了川西南部具有广阔的浅层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富集天然气,天然气藏的分布受优质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的控制。为了揭示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下天然气的富集规律及预测成藏有利区,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扬子古板块地质构造背景进行分析,讨论地质构造背景控制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根据不同时期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范围;结合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确定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湾及其后陆棚的发育演化控制了该区龙潭组主力烃源岩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的发育分布,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有利配置关系;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邻近龙潭组海湾相优质烃源岩的区域为天然气成藏最有利区。总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控制了海相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