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移动自组网移动切换方案IMHM.在没有基础设施的MANET中,IMHM实现了移动节点家乡地址的永久性,即用户采用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与移动节点保持通信,无须参与移动切换过程,移动节点的移动过程及转交地址变更过程对用户透明.对AODV和IMHM的移动切换代价和移动切换延迟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MHM的移动切换代价更小、移动切换延迟更短.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车载网络移动切换方案MHRD。MHRD提出了基于路域的车载网体系结构,与现有的车载网体系结构相比,路面移动节点的移动切换次数大幅度降低。MHRD中,路面移动节点通过其经过的一跳范围内的接入节点获取转交地址,无须进行重复地址检测即可确保转交地址的全球唯一性,降低了移动切换代价,缩短了移动切换延迟。从理论和仿真两个角度对MHRD的移动切换代价和移动切换延迟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HRD的移动切换代价更小,数据包丢失率更低,移动切换延迟更短。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节点在异构网络间切换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预测的垂直切换算法。采用一种面向当前应用程序的代价函数对可接入网络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稳定周期、移动节点的运动速度及所处位置来自动调整切换执行时间,使移动节点能自适应地进行切换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切换延迟、分组丢失及切换次数,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改善业务的QoS。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几种常见的路由重建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跳回溯机制的服务切换路由重建算法.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网络的实际带宽情况动态选择位置更新信息的逆向回溯跳数k.本算法在位置更新信息的回溯过程中,寻找k跳范围内最优的路由重建公共点,使得呼叫节点经过该节点到达移动终端目标用户站的通信路由能够得到优化.同时,本算法要求接收到位置更新信息的中间节点以其到达目标用户站的最优通信路由转发接收到的数据包,降低服务切换过程中的数据包转发代价,使正在进行的网络服务能够在原用户站和目标用户站之间平滑地切换.  相似文献   

5.
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网络波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工作流中任务会传输到云端执行,会带来传输与接收的能耗,再加上所处云域中微云受到不同请求数、剩余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微云响应延迟、任务等待执行时间延迟和网络活跃能量损耗,再加上异构网络对数据传输造成的切换延迟影响,使任务迁移延迟更加严重,所以在上传与接收阶段采用延时传输的策略,在保证总完成时间的基础上减少传输时间;在任务迁移阶段提出了微云跳跃选择算法和网络切换算法相结合的MJSA-NHA算法,通过跳跃选择找到合适的微云以减少不必要的响应与等待延迟,并且通过切换网络空闲—活跃状态减少网络能量损耗;并在延时传输基础上加入移动速度调节算法(MSAA),在发生网络变化过程中变换移动设备的速度,这样可以在减少网络切换次数的同时减少网络切换延迟。实验结果证明,延时传输策略比Random算法在总完成时间和移动端总能耗问题上优化了很多;MJSA-NHA比MuSIC算法、task delegation和code-offloading在迁移时间上分别优化了66%~86%、36%~56%和5%~8%,在能耗方面分别优化了56%~78%、25%~46%和6%~8%;MSAA比MuSIC算法、task delegation和code-offloading在网络切换延迟上优化了50%。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高速移动终端提供一种基于加速度预测的异构网络垂直切换算法,使用场景如高速公路的直线路段.利用加速度预测算法得到下一采样时刻的速度,将预测速度与采样时间相乘得到终端运动距离,然后将所得到的运动距离与当前终端的位置进行矢量叠加得到下一时刻的位置.最后利用距离与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分别对下一采样时刻的WIMAX网络和LTE网络的信号强度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到的信号强度,结合经典的基于驻留时间和迟滞电平算法,提出了一种有效解决乒乓效应和切换延时的异构网络切换算法.通过实验可得,相比较于传统基于驻留时间算法,本算法在保证信号强度可靠的前提下,能减少约10%切换的次数,并降低切换延时.  相似文献   

7.
IETF组织提出的SIP是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端到端应用层协议,能够满足移动性的要求。但是在会话切换的过程中会丢失数据包,产生不能忍受的延迟。该文分析了延迟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由用户终端发起的BS服务器来完成软切换的解决方法。并证明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切换延迟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通话质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城市车载网移动切换协议。本协议提出了城市车载网络体系结构, 车辆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由家乡地址唯一标志, 无须转交地址, 因此节省了转交地址配置时间和代价, 从而缩短了移动切换时间, 降低了移动切换代价。车辆节点无须参与移动切换过程, 从而避免了由于车辆节点高速行驶引起丢包而增加移动切换代价和延迟的情况。仿真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IP和RSVP相互集成的方案中,为减少RSVP路径切换延迟,降低端-端路径代价,公共路由器的选择是一个关键.提出了一个适应的公共路由器选择算法(adaptive common router selection algorithm,ACRS),在满足应用连接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控制参数A在RSVP路径切换延迟和端一端路径代价之间取得平衡.通过与其他相关RSVP路径切换方案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ACRS可以支持适应的、快速的RSVP路径切换.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几种常见的路由重建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κ跳回溯机制的服务切换路由重建算法.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网络的实际带宽情况动态选择位置更新信息的逆向回溯跳数κ.本算法在位置更新信息的回溯过程中,寻找忌跳范围内最优的路由重建公共点,使得呼叫节点经过该节点到达移动终端目标用户站的通信路由能够得到优化.同时,本算法要求接收到位置更新信息的中间节点以其到达目标用户站的最优通信路由转发接收到的数据包,降低服务切换过程中的数据包转发代价,使正在进行的网络服务能够在原用户站和目标用户站之间平滑地切换.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网络的异构化趋势,对WLAN和UMTS形成的异构网络进行扩展,使其包含WLAN, WiMAX和UMTS 3种网络。基于介质独立切换对扩展后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进行仿真建模。评估切换时延、切换期间的丢包数目和网络使用效率,结果表明,链路即将断开(LGD)方式的切换时延小于链路断开(LD)方式,且丢包数较少,网络使用效率随着功率强度门限系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网络的异构化趋势,对WLAN和UMTS形成的异构网络进行扩展,使其包含WLAN, WiMAX和UMTS 3种网络。基于介质独立切换对扩展后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进行仿真建模。评估切换时延、切换期间的丢包数目和网络使用效率,结果表明,链路即将断开(LGD)方式的切换时延小于链路断开(LD)方式,且丢包数较少,网络使用效率随着功率强度门限系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移动IPv6网中,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由此产生的延时和丢包问题限制了移动IPv5的应用。可见,移动IPv5切换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概述了移动Ipv5切换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几种基本的改进切换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针对时延改进的切换技术进行时延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种改进的切换技术确实能有效减少切换时延,从而提高切换性能。其中,层次型快速切换是最能减少切换时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called the Proactive and Adaptive Handover (PAHO) system. PAHO is an application-level approach that uses SIP to manage client-initiated connection handoff acros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based on the IEEE 802.21 framework with designated user/configuration policy. Unlike conventional systems which make sub-optimal decision when managing connection handoff due to limited awareness of the relevant context for the application/service being delivered, PAHO defines proper interface to inte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as to determine when and to where the handoff and/or codec switching should take place in the event of network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the PAHO approach on an audio/video conferencing session helps reducing the overall handover delay from 10.766 s (on non-PAHO system) down to at least 288 ms, and slowing down the degradation of MOS value throughout the entire experiment in the event of signal degradation as well as network congestion. It is also shown that load balancing among the access points (AP) could be achieved with an improved Information Server (IS).  相似文献   

15.
现有移动切换的相关研究方案在实际部署时配置繁琐、工作量大、网络运维成本高,有些方案还存在三角路由问题,导致切换时延增大.为了解决移动切换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提高移动切换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Flow的移动切换框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该切换框架的可行性;另外,通过搭建基于OpenFlow的移动切换实验平台,与传统移动IP方案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基于OpenFlow的移动切换框架能够有效地控制数据流路径,避免三角路由问题,并且较传统方案其切换时延降低,说明提出的移动切换框架能够有效节省网络带宽资源和优化移动切换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铁列车对通信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提升。越区切换是高铁无线通信移动性管理的重要部分,对提高通信质量和运营效率、确保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铁列车切换性能差、乒乓切换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位置功率联合判决的越区切换算法。以切换阈值作为约束条件并借助信道模型和测量信息计算得到最佳切换带,利用高铁列车的单向移动特点简化位置信息并优化切换流程,以有效避免乒乓切换现象。考虑到车载多中继节点对切换触发位置的判决误差之间存在相关性,构建代价函数筛选最优的预测参数,采用加权统计线性回归方法预测判决误差并加以纠正,使得切换位置收敛于最佳切换点。仿真结果表明,相对A3算法、距离触发算法,该越区切换优化算法能有效降低乒乓切换率,在列车速度为350 km/h时越区切换成功率达到99.5%以上,其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推动列车提速并保障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徐晓  戎璐  王平  张健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1):4240-4243
为了减少时延、增加数据传输率,根据业务自适应特征,引入两种触发切换需求,分别从测量控制、切换判决和切换执行三方面对3GPP规范的LTE切换过程加以改进。根据基站邻居列表缩小测量范围,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参数切换判决,在终端与源基站保持连接时进行与目标基站的同步接入。仿真表明此优化机制减少了切换延时,增加了数据传输速率,并有效地提高了切换效率和全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接口移动节点在无线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切换问题,将移动IPv6水平切换与垂直切换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无线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移动IPv6集成切换框架,使移动节点在网络侧实体的支持下能够自主选择切换目标网络并进行水平或垂直切换。为改进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为该框架设计了水平及垂直切换协议,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代理移动IPv6(PMIPv6)中域内切换时延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MA的域内切换路由优化方法。在新方法中,当移动节点链接到的新的移动接入网关向LMA发送代理绑定更新(PBU)消息后,LMA向相关的移动接入网关回发通信绑定更新(CBU)消息。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实现了切换后由先前的优化路径平滑且快速地过渡到新的优化路径,从而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切换时延同时降低了切换路由优化过程中包传递发生乱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移动IPv6的一项关键技术,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技术对保证其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特别是其信令流程,以及各种快速切换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