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汽车外协件供应商综合能力评价是汽车制造质量控制的重点,为了准确评价供应商综合能力,先建立了一套适合汽车制造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逼近于理想解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模糊层次法计算出各层指标权重,再结合逼近于理想解法给出各供应商综合能力排序.最后建立了与评价模型相配套的软件实现平台,并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地对再制造机械产品进行绿色综合评价,考虑到决策者选择时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提出一种将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权理想点法集成的求解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时间属性、技术属性、经济属性、资源消耗以及环境影响建立再制造机械产品评价体系,并以MATLAB为计算工具,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权重组合赋权,根据改进的理想点法结合各指标主客观权重建立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并得到各方案贴近度,依据贴近度的大小对再制造产品的优劣进行排序,从而评价出再制造最佳的机械产品,通过工厂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汽车外协件供应商综合能力评价是汽车制造质量控制的重点,为了准确评价供应商综合能力,先建立了一套适合汽车制造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逼近于理想解法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模糊层次法计算出各层指标权重,再结合逼近于理想解法给出各供应商综合能力排序。最后建立了与评价模型相配套的软件实现平台,并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4.
应用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机床造型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工业设计基本原理,建立机床造型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机床造型质量评价因素集以及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向量。然后通过单因素模糊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各机床造型质量的等级。引入评价尺度集,进一步细致划分造型质量等级。以4台数控机床为评价实例,说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用于机床造型质量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隧道掘进机滚刀性能是制约掘进效率和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为评价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滚刀综合性能,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了隧道掘进机滚刀性能量化分级评估问题。建立基于洛氏硬度、冲击韧性、承载能力和密封性能的因素集和评语集,划分滚刀性能评价等级;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不同工况滚刀性能参数权重,使用九级标度判断准则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建立各评价因素对评语集的梯形隶属度函数和三角形隶属度函数,选择七种滚刀构建其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广义模糊合成算子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于综合得分对滚刀分级评价排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定性定量分级评判隧道掘进机滚刀性能优劣,为不同工况滚刀选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的数控机床绿色度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数控机床绿色度评价指标具有多层次、多因素且定量与定性指标并存的特点,提出应用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评价数控机床绿色度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可拓区间数定量表示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较传统层次分析法更科学、合理。通过专家打分建立可拓区间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评价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逐级评价,最终得出综合评价值。以加工中心为实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绿色度处于中等水平,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7.
相较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可拓层次分析的迭代模糊综合评价具有精度高、修正小、一致性指标更加合理等优点。基于AHP-FCE模型及原理,通过设计计算程序对储气库压缩机组零部件重要度进行评估,识别设备运行风险分级。构建了储气库压缩机组重要度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组成。通过专家组对评估指标的主观打分评价,计算确定了各个指标权重和排序。依据专家评定分值和指标权重,计算得出重要度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对储气库压缩机组所划分的37个零部件中存在高风险13个、中风险17个、低风险7个,这为规范设备差异化运维管理,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扫地车造型设计量化评价模型。围绕扫地车造型评价和方案决策两方面进行研究,在造型评价方面,将扫地车造型设计拆解成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出各个设计要素的权重值并进行排序;在方案决策方面,依据上阶段各要素权重值排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3个小型电动四轮扫地车造型设计方案进行评分,得到相对最佳的设计方案,为扫地车及同类型产品造型设计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订单生产环境下的多品种混合装配线排序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种目标函数:最小化生产周期时间、最小化工作站闲置与超载时间以及最大化平均负荷率.引入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模型的改进后的混合遗传禁忌搜索算法.在求解过程中,计算出所有个体的各个目标特征值的影响度、影响度因子以及相对隶属度,将目标特征值矩阵转化为相对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多目标排序问题中各指标的权重值,用综合评判线性加权平均模型进行评价,构造出相对适应度函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企业质量改善过程部件优先级确定问题,提出考虑顾客抱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利用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技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梯形模糊数表征质量改善过程小组的决策信息,提出改进模糊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方法;引入信息熵获取指标权重,通过计算综合效用值函数得出质量改善过程部件优先权排序。通过实例与文献中决策方法的对比分析可知,第一优先改善部件的决策结果高度一致,优于企业现行决策方法;当效用权重变化时最佳选择方案呈现高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Supplier selection is a crucial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CDM) problem which requires a tradeoff between multiple criteria denoting vagueness and imprecision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a group of experts. Fuzzy MCDM methods allow for modeling the decision processes involving imprecise and subjective information expressed as linguistic variables or fuzzy numbers by decision-makers.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information fusion between criteria and linguistic terms, a robust supplier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hybrid use of a modifie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ical Process (FAHP) and generalized Choquet fuzzy integral (GCFI) methods is proposed. The FAHP is employed in order to obtain importance weights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then the GCFI is used to achie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values of supplier alternatives. The suggested methodology has been conducted in a real case application for supplier selection problem in a steel-producing company operating in Turkey. We also showed the robustness of the devised methodology through a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compared the obtained results with other MCDM methods. Consequent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integrated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handle supplier selection and other MCDM problems especially when there are interdependent sub-criteria in a complex hierarchy of evaluation criteria.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机电产品的绿色性能,根据绿色产品的特征,提出应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机电产品进行绿色度综合评价。统筹考虑机电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绿色属性,根据产品及其评价指标的层次特性,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结合模糊评判法对产品的“绿色”特性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产品的方案比较或进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的决策依据。实例证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机电产品进行绿色度综合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装配环境下产品装配设计方案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产品装配设计与规划活动所涉及到的产品设计(装配设计)、制造(装配工艺)、服务(装配维修)和环境(无污染、易回收)等环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化装配环境,从动态装配过程和静态装配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装配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类,建立了产品装配质量、时间、成本、维修、环境影响模型,给出了各评价指标隶属函数和权重的确定方法,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产品装配设计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为优选装配设计方案和改进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网络服务中选择最佳服务,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网络服务自动化的、基于非功能性条件约束的服务选择方法。该方法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条件权重,根据供求双方的非功能性条件的期望值距离,确定条件权数,并据此建立目标函数。通过建立无量纲化函数与修正公式,消除了因条件量纲不同而带来的影响,并统一了期望值距离刻度,使不同意义的条件指标具有了可比性。随后,根据该方法建立了网络服务选择过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选择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可用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提高产品设计的可用性水平,将用户的主观感受作为可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把可用性分为外观可用性、感知可用性和绩效可用性,提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可用性评价方法,并以手机为例进行研究。构建可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6款有代表性的手机作为试验样本,邀请36名被试,采用被试间试验设计的方法测试样本的可用性,依据测试结果计算隶属度,由隶属度分析样本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建立可用性最优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根据隶属度确定模糊评判矩阵,并设定外观可用性、感知可用性以及绩效可用性之间的权重。求解样本的可用性分数,对其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并以平均值和标准差对样本的可用性进行排序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发现产品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并能对可用性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汽车性能评价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面分析和总结汽车性能评价参数的前提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利用推理机和德尔菲预测法对建立汽车性能评价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汽车性能评价专家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7.
复杂仿真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信性模糊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复杂仿真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信性评估工作高效地完成,以贯穿复杂仿真系统开发全生命周期的校核与验证过程为基本框架,综合分析建模与仿真可信性评估在校核与验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提出可信性评估尺度,构建可信性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可信性评估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素,结合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以某飞行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例,进行可信性模糊综合评估。应用实例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采用的评估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制造网格中基于服务质量的资源调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有效解决制造网格中的资源调度问题,建立了基于服务质量的制造网格资源调度器,将整个调度过程分为基于服务质量的资源搜索、基于服务质量的资源调度和动态交互协商3个阶段,并对资源调度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任务/子任务、资源进行数学定义、推理出资源-任务匹配矩阵的同时,以资源的服务质量属性为评价准则,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群决策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服务质量的群决策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并结合一个具体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计算过程,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高效而准确地评价与控制车内噪声品质,以B级车稳态工况下副驾位置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级评分法对采集到的声音样本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同时计算了7个客观参数。以客观参量为输入,声品质主观结果为输出,引入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声品质预测模型。实验显示该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评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928,检验组的预测最大误差为±8%。以所建模型的连接权值,分析了客观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贡献度,并以影响系数较大的参数为输入重新构建了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车内声品质主要受响度、粗糙度和尖锐度的影响,其预测模型可由这3个参数来描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选择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信息化整体规划过程中,应用系统的选择缺乏定量化决策依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选择评价的方法。该方法确立了以战略匹配、业务支撑、应用基础和成本效益为主要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评判获得整体规划核心业务系统的评价数据,以此作为定量化的决策依据。该研究旨在解决信息化整体规划中从定性决策转变为定量决策的问题,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