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及其毗邻地区77个站点1980~2009年雨量资料,以及怒江干流道街坝站1957~2015年和南汀河支流姑老河站1960~2015年降雨、径流资料,研究该流域降雨区域分异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多年平均面雨量达1 336.7 mm,远大于全省平均降雨量;怒江干流云南区段上游贡山地区和下游支流苏帕河流域,以及支流南汀河流域下游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 500 mm以上,而干流的中游怒江坝干热河谷不足1 000 mm,降水空间分布格局与西南季风强弱及纵向岭谷地形密切相关;怒江流域云南区段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与怒江上游西藏区域相反,支流南汀河流域面雨量减少速率(56 mm/10 a)大于怒江干流云南区段(29 mm/10 a);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1%,怒江干流云南区段与支流南汀河流域降水量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季;怒江流域云南区段春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怒江干流道街坝站、支流南汀河姑老河站降雨量长周期分别为36 a和33 a左右,从降雨变化长周期来看,2002年以来的少水期将持续到2018~2020年。怒江干流云南区段降水量变化的Hurst指数值为0.69,表明其未来趋势与过去一致,仍将延续降水量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江流域基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江流域控制性水文站博罗站1954—2010年实测日径流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和平滑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探讨博罗站基流的变化特征,从降水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基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滤波法更适用于研究区;东江博罗站基流量的年内分布先增大后减小,基流指数先减小后波动增大;东江博罗站年均基流量和基流指数总体呈增大的趋势,多年平均基流量为414.04 m~3/s,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为0.56。枯水年和偏枯水年的平均基流指数均为0.55,平水年为0.57,偏丰水年和丰水年分别为0.57和0.55;降水对东江流域基流量有年际影响;年内不同月份的突变规律说明大型水库是东江流域基流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水库的水量调度使基流量在枯水期呈显著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江螺山站50年来基流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流是枯水期河川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来源,合理确定基流过程及其演变趋势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的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HYSEP法对长江螺山站1965-2011年的逐日流量过程进行了基流分割,得到了螺山站基流过程,选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总径流量、基流量及基流指数(BFI)值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螺山站多年平均BFI为0.83;近50年来,年均径流和基流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水量和基流指数分别表现出下降和上升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且主要集中在4-9月,基流表现为1-7月份增加,8-12月份减少;BFI年内则呈1-4月下降,10-12月上升的变化趋势;人类活动和上游洞庭湖的调蓄作用可能是影响螺山站基流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黑河上游莺落峡站1954年-2011年径流资料,采用数字滤波法多种滤波方程对月流量资料进行基流分割;在此基础上,借助Mann-Kendall、Pettitt、流量不稳定系数、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基流和基流指数(BFI)在年内、年际以及多年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滤波法分割的基流能较好地反应出不同月份之间基流量的差异及其年内变化特征;研究区夏季基流量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基流量最小;BFI最小值出现在夏季,冬季BFI最大;基流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基流变化相对缓和,且比较平稳;基流量序列在1979年存在显著变点,变点后基流量较变点前增加16%;多年变化中基流对径流的贡献变化幅度不大,BFI基本维持在0.27左右。  相似文献   

5.
基流是河川径流中相对稳定的径流组成部分,基流分割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的管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探究沿长江干流的基流变化特征,使用递归数字滤波法对长江干流7个水文站进行基流分割研究。结果表明,各站基流指数在0.768~0.798之间。对朱沱站-大通站区间基流量贡献最大的区间是宜昌站-螺山站,其次是朱沱站-寸滩站,最小的是万县站-宜昌站。2000年前后,长江干流基流量出现明显的衰减变化。基流量衰减最大的是宜昌站(衰减率为8.82%),其次为万县站(衰减率为8.79%)。  相似文献   

6.
以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植被恢复背景下北洛河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1959-2011年间径流和基流数量变化、时间分配规律和阶段特征,对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结果表明:志丹、吴起、刘家河3个水文站的年均径流深分别为37.6、27.1、31.8 mm。年均地表径流量和基流量所占比例3站平均为63.8%和36.2%。3站的年径流量和地表径流量全部表现为极显著减少趋势(P<0.001),而且地表径流量决定了总径流量的变化程度。3站基流量呈增加(P<0.01)(吴起站、刘家河站)或稳定态势(志丹站)。径流量及其组分年内分配均表现为"双峰型"。随时间推移,径流量月内分配不均匀性减弱,夏、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急剧降低。3站冬、春季枯水期基流量均为显著增加态势,而夏、秋季稳定。1959-2011年在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生态恢复背景下,流域径流及其组分的数量和时间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流域水循环要素比例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
基流是河川径流中相对稳定的径流组成部分, 基流分割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的管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 的应用。为了探究沿长江干流的基流变化特征, 使用递归数字滤波法对长江干流7 个水文站进行基流分割研究。 结果表明, 各站基流指数在01 768~ 01 798 之间。对朱沱站- 大通站区间基流量贡献最大的区间是宜昌站- 螺山 站, 其次是朱沱站- 寸滩站, 最小的是万县站- 宜昌站。2000 年前后, 长江干流基流量出现明显的衰减变化。基流 量衰减最大的是宜昌站( 衰减率为81 82%) , 其次为万县站( 衰减率为81 79%) 。  相似文献   

8.
以渭河流域干流上游北道站到下游华县站之间11条支流、6个干流水文站1961—2000年共40 a径流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和变异系数,分析了支流对干流径流量的贡献率和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支流径流量的显著变化与变异系数发生显著变化的干流区间、支流是对应的。对干流径流量变化贡献率高的支流径流量所占比例变化显著,但是比例变化显著的不一定贡献率高;对干流变异系数变化贡献率高的支流径流量所占比例变化显著,但是比例变化显著的不一定贡献率高;对变异系数变化贡献率高的干流区间径流量贡献率也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海流兔河韩家峁水文站1957-2010年实测径流资料,利用基流指数(BFI)方法计算了河流基流量,并分时段分析了径流年际变化、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程度及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①流域基流指数为0.864,即80%以上的河水来源于地下水的排泄。②20世纪50-60年代,年径流量较高;70-80年代,年径流量有所下降;90年代,年径流量持续下降至最低值;而2000年以来,年径流量有所回升。③径流年内分配比较均匀;50-6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较不均匀;70-9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趋于缓和;而2000以来,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基流是枯水期河川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精确刻画长江上游流域基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数字滤波法和SWAT模型相结合,开展了长江上游流域基流在时间特征上的研究,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实现了长江上游流域基流空间分布的刻画。结果表明:1990—2000年长江上游流域多年年均基流量和多年年均基流模数的范围分别为:5~9 500 m3/s和0.36~28.00 L/(km2·s);年径流量、年基流量与年降水量均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年基流指数与年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基流指数(BFI)在年际变化上较为稳定,表明基流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基流指数在年内变化存在枯水期>丰水期的关系,基流量在年内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丰水期>枯水期;此外,长江上游流域基流量随着产汇流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海流兔河近50年来基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流是枯水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对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尤其重要.在沙漠半沙漠区,河流基流还对维持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河流基流变化分析,可为流域水资源保护以及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半干旱风沙滩地区海流兔河1957年到2007年的实测流量资料,采用递归数字滤波法对该站的流量过程进行了基流分割,研究了海流兔河年基流量和基流指数(BFI)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用M-K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基流量和BFI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流兔流域基流占径流比重较大,年均径流、基流都呈减少趋势,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基流则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BFI年际、年内变化都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情势变化指数法(RSI)检测出基流在1966、1986年存在突变点,径流在1968、1989、2001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黄河上游径流复杂度变化特征,对揭示区域径流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灵活样本熵和多尺度熵对该区域干、支流12个水文站1956-2015年的年、汛期及非汛期径流复杂性进行测度,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复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干流的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小趋势,汛期径流减小的同时非汛期径流增大。支流除湟水民和站外,其他站年、汛期及非汛期径流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黄河上游干流贵德站至兰州站、支流湟水民和站的年、汛期和非汛期径流复杂度差异明显,径流复杂度变化具有指示人类活动影响的作用。人类活动在单一时间尺度下对年和非汛期径流的影响作用强于汛期,在多时间尺度下对汛期径流的影响作用强于年和非汛期,而对湟水民和站径流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时段下差异较大。同时使用灵活样本熵和多尺度熵能详尽测度径流复杂度的变化特征,识别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差异。基流对黄河上游年径流和非汛期径流的补给比例大于全流域,其变化对年径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文川  李磊  徐冬梅 《人民长江》2020,51(4):117-121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的研究是制定相关节水政策与措施的基础。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的过程中,既存在清晰信息,也存在模糊信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陈守煜教授的可变集理论,运用博弈论组合主观与客观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可变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物元法、TOPSIS法和VIKOR法的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呈现一种发展向上的趋势,节水情况越来越好,可变集模型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流量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和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大通河流域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享堂站的长序列径流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基流比例法、Tennant法、最枯月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值法、90%保证率法和7Q10法计算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同时研究流域生态流量预警方案和预警流量控制指标。结果表明:基流比例法计算结果更具全面性和合理性,可以反映各年际各时段的流域生态流量;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的流量范围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1%~35%,相应的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和享堂站的生态流量分别为5.57~17.73 m3/s、8.68~27.61 m3/s、9.08~28.88 m3/s和9.39~29.89 m3/s,经过保障度分析,各水文站全年生态流量保障度达到90%;依据确定的生态流量,将生态预警划分为蓝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3个等级,并制定预警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流量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优化水库调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流域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金沙江干流上、中、下游各主要水文站多年径流系列资料,分析计算了各站径流的极值比、变差系数、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反映径流年际年内变化情况的特征值。同时应用Mann-Kendall法分析检验了金沙江流域的径流长期变化趋势。研究成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不大,上游较中下游的变化稍大,径流年内分配十分不均,上游较之中下游更不均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置信水平值为0.05时,金沙江干流各主要水文站的年径流系列检验值均没有突破临界值,这表明年径流系列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洮河干流站流量资料为依据,研究了水电站建设前上、下游站年径流量序列关系和年内变化的对应规律,进而对水电站建设后径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洮河水电梯级开发使得进入下游河道的水量不断减小,上、下游站的年径流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汛期径流量所占比重相对减小,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重相对增加,年内变化趋向均一;九甸峡水利枢纽的兴建极大地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对径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受下垫面变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的影响,洞庭湖流量、水位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研究洞庭湖水资源演变特征可为洞庭湖保护提供依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洞庭湖出口控制水文站城陵矶(七里山)及长江干流水文站枝城站、螺山站的1960-2015年流量、水位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上游长江枝城站在2000年以前径流量变化不大,但从2001年起呈现下降的趋势,水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洞庭湖出口城陵矶(七里山)站整体径流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平均水位呈现上升的趋势,洞庭湖下游长江螺山站径流量整体上变化不显著,平均水位则呈现上升的趋势;三峡枢纽运行后,3个水文站汛期(4-10月)的径流量和水位均呈现下降趋势,枯水期(1-3月)则出现水位上升趋势;长江上水利工程尤其是三峡工程的修建,对洞庭湖水资源的调节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