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北江2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对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研究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6属,分别隶属于15目31科,其中水生昆虫30属,占65.22%;软体动物8属,占17.39%;环节动物6属,占13.04%;甲壳动物2属,占4.35%。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种属分别为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巴蛭属(Barbronia)以及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tic pollution index)、BI(biotic index)、FBI(family biotic index)、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7种生物指数对北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的评价结果相比,北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种类和数量等多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耐污种所占比例增加,水质理化参数恶化;7种生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FBI指数和BPI指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强,适用于北江水质的生物评价。在25个采样点中,6个采样点水质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差或极差,16个采样点水质评价等级为一般,3个采样点水质等级为良好,整体水质属于一般的水平。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质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学的角度衡量,北江水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调查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质生物评价,对制定流域环境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为摸清长江二级支流猫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猫跳河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发现:猫跳河有底栖动物82种,隶属于4门7纲51科,其中水生昆虫的种数占据明显优势。底栖动物总平均个体密度为8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密度为11.01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5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6。水质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大多处于污染状态,其中支流受污染的状况比干流更严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MWP记分系统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采用BMWP记分评价得到的结果普遍劣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完整性指数(B-IBI)对某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0种,隶属于4门7纲13目27科。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 430 8,平均1. 046 9,7月份水质较好,4、10月份水质较差,属重污染类型。B-IBI变化范围为0. 23~1. 98,大部分B-IBI值都小于1. 74。研究结果表明,某河大部分河段水生态健康状态处于差~坏水平,少数处于一般状态,整体处于较差水平,水生态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受人类活动胁迫较大。  相似文献   

4.
应用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漓江水系健康状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通过漓江底栖无脊椎动物状况建立适合漓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数,进而评价漓江流域内水质健康状况,于2008年3月调查了漓江水系17个参照点和14个监测点的水化学与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标,水质化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参照点的TP、TN、NH3-N和COD浓度一般低于监测点。通过对46个候选生物参数的计算和逐步分析,确定了构成底栖动物完整性B-IBI指数的4个生物参数: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扁蜉占蜉蝣总数的百分比和优势单元数量百分比,初步确立了B-IBI健康评价标准,即B-IBI≥21为健康;B-IBI21为不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漓江上游及各支流健康状况较好,大部分为健康;中下游干流健康状况较差,大多为不健康。  相似文献   

5.
基于底栖动物指标的赤水河流域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江流域现有水质评价方法的不足,在赤水河流域对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的水质评价方法进行了测试。2010年秋季枯水期,研究小组对赤水河干流及部分支流共10个断面开展了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能够反应一定的水质污染状况;对部分生物指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SPT计分系统最适宜用于该区域的水质评价,并可以此为基础构建赤水河流域水质生物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廊道,了解东江下游河流鱼类群落健康对于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次调查了东江下游地区河流的鱼类,选用丰富度指数(dM)和香农-威纳指数(H′)评价群落健康,并探究其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江下游河流共发现鱼类7目19科43属50种,其中鲤形目最多,鲈形目次之,外来鱼类有10种。鱼类群落健康状况与CODCr、BOD5、TP等水质污染因子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水质污染影响到鱼类群落健康。河流被侵占、硬质化改造、建设闸坝拦河设施等破坏栖息地的行为也对鱼类群落造成了不利影响。大部分调查位点发现有外来鱼类,且在受污染河流中外来鱼类更占据优势。需要从改善河流水质、恢复鱼类栖息地多样性与连通性以及加强外来鱼类管理防控等多方面入手,制定科学的治理对策及管理措施,推动流域鱼类保护与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年5—6月对济南市4个生态区中48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环境调查结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干扰程度最小原则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参照系统,按河流型和水库型样点分别构建IBI指数。通过对28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河流型B-IBI的4个构成指数:水生昆虫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个体百分比、BI指数、BWMP指数,以及水库型B-IBI的3个构成指数(水生昆虫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数百分比和多样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分别构建了河流型和水库型B-IBI指数,利用其B-IBI值对济南市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型36个样点中各有7个处于极差和较差状态,11个为一般,8个为亚健康,3个为健康。12个水库样点中有1个为健康,6个为亚健康,4个为一般,1个为极差;黄河区健康状态最好,城区最差。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变量是水体中氮含量和城建用地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介绍孝妇河流域淄川区段地表水纳污现状,布设5条监测断面研究孝妇河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采用叠加型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地表水污染评价,确定各断面的污染等级;采用概率指数法确定不同断面枯、丰水期水环境质量分级;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不同断面进行农灌适宜性评价。认为孝妇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所有断面均不适宜农灌。提出应加强孝妇河流域综合整治和河水污染治理,促进孝妇河水质的好转。  相似文献   

9.
西枝江为东江第一大支流,其中游水质尚能保持在Ⅱ类水质,但在下游由于淡水河汇入造成水质下降为超Ⅴ类。淡水河是直接影响西枝江下游水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东江水质。该文运用多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西枝江流域的水质现状、水质变化趋势等进行评价,得出西枝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结合西枝江流域的污染情况,提出了今后对西枝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黑水河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实际情况,依托流域范围内的基础地理、生物多样性、环境数据、其他威胁等调查资料,构建包含水文情势、水质、连通性、栖息地、生物群落5项关键属性的淡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变化范围法RVA、综合连通系数、栖息地比例相似PSI指数、入侵指标和捕捞指标等对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评价,黑水河流域水文情况属性现状为差、连通性属性现状为差、栖息地属性现状为差、生物群落属性现状为一般;河流水质现状较优,但黑水河支流存在一定富营养化风险,评估为一般。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围绕淡水生态系统五大关键生态属性,并结合流域生态特征及生态现状来确定;RVA、综合连通系数、PSI 指数等的综合运用能够科学地确定指标阈值,进而正确进行流域生态完整性评价;受不同流域鱼类生态学习性差异等因素影响,还需通过长期监测不断完善评价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Selenga River is the main tributary of Lake Baikal (Siberian, Russia). In 2015/2016, the water quality at previously identified contaminated hotspot regions in the lower Selenga River basin was evaluated using resident aquat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as bioindicators.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within the Selenga River were found to b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water pollution as was highlighted by three evaluated biotic indices:Average Score per Taxon (ASPT); Ephemeroptera-Plecoptera-Trichoptera density index (EPT); and Trent Biological Index (TBI). The human impact on the Selenga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was evident due to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biotic indices at several sample locations including downstream of the wastewater discharge point of Ulan-Ude city, in the Dzhida River downstream of the confluence of the Modonkul River, and especially in the Modonkul River near to the mining operations at Zakamensk. At the same time, our study revealed a high self-regeneration ability of the aquatic ecosystem throughout the basin; with resident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appearing to recover in both the Selenga River and the Dzhida River within two to five km downstream of the contamination source. The changes in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at the Selenga delta sampling sites were shown to occu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benthic sediment type, which significantly changed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regions of the delta. For the Selenga delta, a typology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cluding a map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珠江重要河流底栖动物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和2012年调查了珠江流域66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化学指标,利用2011年北江11个样点和郁江17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和水化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综合环境因子(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析36个候选底栖动物参数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合参数的分布范围,确定适于珠江流域开展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学质量评价的3个底栖动物参数:双翅目百分比、刮食者百分比和BI指数,进而构建了珠江流域河流生物学质量评价的综合生物指数及评价等级(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66个样点的综合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珠江流域河流生物学质量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占80.3%,清洁占13.6%,重度污染占有6%。研究表明,在珠江流域应用底栖动物开展中大型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10月流域水生态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鱼类完整性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水质、鱼类、河岸带进行健康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差,较差和极差状态的点位分别占总采样点的50.0%和41.7%,健康等级为一般的采样点位仅占8.3%。从不同评价内容来看,该流域水质状况较差,其中大汶河南支、瀛汶河南段和汇河支流水质最差,为劣Ⅴ类水;在鱼类完整性评价中,24个采样点中1个采样点为健康,10个采样点为亚健康,13个采样点为一般,分别占总点位数的4.2%、42.6%和53.2%,没有较差和极差的采样点;河岸带生境状况评价结果整体较好,未出现河岸带生境较差的采样点。  相似文献   

14.
东江流域基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江流域控制性水文站博罗站1954—2010年实测日径流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和平滑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探讨博罗站基流的变化特征,从降水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基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滤波法更适用于研究区;东江博罗站基流量的年内分布先增大后减小,基流指数先减小后波动增大;东江博罗站年均基流量和基流指数总体呈增大的趋势,多年平均基流量为414.04 m~3/s,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为0.56。枯水年和偏枯水年的平均基流指数均为0.55,平水年为0.57,偏丰水年和丰水年分别为0.57和0.55;降水对东江流域基流量有年际影响;年内不同月份的突变规律说明大型水库是东江流域基流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水库的水量调度使基流量在枯水期呈显著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东江流域天然状态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进而评估流域蓝水、绿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都非常丰富,多年平均蓝水资源量274.67×108m3,绿水资源量178.72×108m3(主要以绿水流为主),蓝水资源是绿水资源的1.54倍。东江流域以蓝水为主的水资源构成体系主要是由流域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决定的。从时间变化来看,近年来东江流域蓝水资源、绿水资源、绿水流、绿水储皆无显著增加或降低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蓝水资源格局主要受降雨格局控制,而绿水资源不但受气候条件影响,还受流域下垫面的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如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等,分布格局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昭通横江由南到北贯穿昭通全境,水资源量丰富,但南北差异大,南部少、北部多的特点,根据流域内水文站实测年径流、大气环流指数、海温指数及其他指数等资料系列,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拟合1981—2010年径流,建立了预测模型,验证、预测分析了2011—2016年径流量。结果表明:干流控制站预测精度高于干流上段及支流代表站,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是导致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多元回归分析在横江流域径流预测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因指标的差异及相关参数可获取性的差异,预测结果存在区域间、等级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构建河流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是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根据2018-2019年期间在赣江干流12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鉴定出赣江干流底栖动物分为3门6纲13科共24种属,其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铜锈环棱螺、苏氏尾鳃蚓和大沼螺。通过对18个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总生物量、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个体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的生物量百分组成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然后采用比值法统一生物参数的量纲,累加各生物参数分值得到B-IBI指数值。赣江干流的健康评价标准由B-IBI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结果表明:赣江干流12个采样点中的4个为健康,1个为亚健康,1个为一般,其余6个断面的健康状况均处于差或者极差状态,赣江干流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一般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