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成像与细胞外容积ECV(extra cellular volume,ECV)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和H型高血压心室肥厚中的的诊断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在磁共振科行心脏MRI检查的42名患者,其中H型高血压16例,肥厚型心肌病26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形态学、T1-mapping及钆对比剂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LVM)、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I)和每搏输出量;并将两组患者按照是否出现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将其分为LGE组和非LGE组,分别测量增强前后T1、T1-mapping及ECV值.H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左心室质量高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0.0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室厚度低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0.05),而年龄、性别、心率和肌酐等基础参数无统计学差异.H型高血压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分别有8例和18例出现心肌延迟强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Native T1、T1和ECV明显升高(P0.05);H型高血压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LGE组T1和ECV值显著低于LGC组(P0.05),而在LGE组中,H型高血压患者ECV指标显著低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Native T1和T1鉴别两者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和0.803,灵敏度为0.692和0.769,特异度为0.875和0.750;ECV在鉴别两者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灵敏度为0.615,特异度为1.000.T1-mapping和ECV在鉴别H型高血压心室肥厚和肥厚型心肌病时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ECV在鉴别诊断上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2.
探讨脉压及脉压指数与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选取规律服药且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脉压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心肌病正常脉压组(19例)和糖尿病心肌病高脉压组(45例),同时选取40例年龄等相匹配且24 h脉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脉压水平,并对各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心超参数进行分析.DCM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DCM组pro-BNP、baP-WV、24 h收缩压、24 h脉压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M组和对照组心超参数比较:DCM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E/e′高于对照组(P<0.05),e′低于对照组(P<0.05);DCM正常脉压组和DCM高脉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脉压和心超参数比较:与对照组和DCM正常脉压组比较,DCM高脉压组患者24 h收缩压及24 h脉压显著增加(P<0.05),24 h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而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DCM正常脉压组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及24 h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CM组患者的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其心超参数相关性分析:DCM组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室间隔厚度(r=0.40、0.38,P<0.01)、左心室后壁厚度(r=0.29、0.24,P<0.01)、E/e′(r=0.22、0.15,P<0.05)呈正相关,与e′(r=-0.44、-0.48,P<0.01)呈负相关.DCM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DCM患者有影响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DCM患者心脏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脉压和脉压指数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有相关性,是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激素治疗有效确诊的28例AI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1例行CT检查,其中17例行CT增强扫描;18例行MRI检查,其中11例行MRI增强扫描,12例行MRCP扫描;15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CT与MRI可清楚显示胰腺实质及胰腺外脏器的形态、密度或信号改变。胰腺实质表现:胰腺弥漫性增大呈"腊肠"样改变,边缘呈"香蕉皮"样改变;局限性病变病灶呈"假肿瘤"样改变,增强扫描延迟期与正常胰腺实质密度、信号一致。胰腺外脏器表现:胆系改变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肾脏改变表现为CT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斑片状低密度,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延迟期病灶与周围肾实质密度、信号一致;肺内改变表现为肺门区软组织肿块影。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及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前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AIDS合并神经梅毒(NS)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AIDS合并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0例AIDS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脑膜血管型5例,脑膜型、麻痹性痴呆各2例,树胶肿型1例。脑内共发现23处病灶,其中病灶分布于额叶和颞叶各5处,半卵圆中心4处,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各3处,4例存在脑萎缩。增强扫描脑膜型NS呈脑回样脑膜强化,脑膜血管型病灶呈斑片样及脑回样强化,树胶肿型病灶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麻痹性痴呆患者伴有脑萎缩。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AIDS合并神经梅毒的影像表现多样,早期诊断需综合分析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柬埔寨、缅甸DENV-1型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为登革热的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将柬埔寨输入的52例与缅甸输入的50例DENV-1型病例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及生化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同源关系进化树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现头痛、眼眶痛、肌肉酸痛、皮疹、皮肤瘙痒、出血等症状的例数,以及在住院天数、头痛、眼眶痛、肌肉酸痛、皮疹、皮肤瘙痒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峰值柬埔寨组(38.94±0.59)℃,缅甸组(39.17±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时间柬埔寨组(5.46±2.10)天,缅甸组(6.76±3.0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小板减少,AST、ALT、LDH、CK升高的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登革热症状表现例数柬埔寨组多于缅甸组,且症状持续时间也长于缅甸组;体温峰值柬埔寨组高于缅甸组;血小板减少、肝损伤、心肌损害例数,缅甸组多于柬埔寨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缅甸和柬埔寨输入样本均为登革血清型1型,并同属于基因型Ⅰ型.柬埔寨与缅甸两组明显不同的临床特征可能与这两个国家输入性登革热1型不同簇的基因型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