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20,(4):51-51
近日,宁夏鲲鹏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煤制乙二醇项目复工。该项目位于宁东基地化工新材料园区,总投资43.3亿元,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联醇、氢气等产品。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气化、变换及热回收、低温甲醇洗、变压吸附制氢、CO深冷分离、联醇装置、硫回收、乙二醇等10套主体生产装置,配套建设循环水场、污水处理站、罐区、装卸、火炬等公用及辅助设施。其中,乙二醇装置采用高化学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气化装置采用神宁粉煤气化工艺。项目计划于2021年6月30日打通全流程。  相似文献   

2.
克拉美丽气田油气处理装置以控制外输天然气烃、水露点为目标,采用注乙二醇防冻、J-T阀节流制冷、低温分离脱水脱烃工艺对凝析气进行处理,凝析油处理采用二级闪蒸+一级稳定+提馏工艺。现有油气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存在醇烃分离困难、乙二醇再生塔再生损失严重、凝析油余热利用不合理、部分液烃进入排污管线排放等问题。通过提高醇烃分离温度、改进乙二醇再生工艺、改进凝析油换热流程、回收富气增压单元排出的液烃等措施,改进现有工艺流程,能够有效解决装置存在的问题。同时,每年使凝析油稳定装置节约燃料气10.9×104 m3,处理装置天然气产量增加13.2×104 m3,凝析油产量增加145.2t。  相似文献   

3.
靖边气田含醇污水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陕北靖边气田的不断开发,气井产水量逐年增加,在对气井加注甲醇过程中,气田含醇污水量增大、含醇浓度偏离设计值,同时气田污水具有很强的结垢、腐蚀倾向,影响了甲醇回收装置的稳定运行。为此,从优化含醇污水处理工艺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对高产水井污水分排分储、预处理工艺及操作参数优化、甲醇回收装置参数优化运行试验等措施,减少了含醇污水产量,改善了预处理效果,提高了甲醇回收装置运行效率和产品甲醇质量,保证了目前的含醇污水处理能够满足气田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某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注乙二醇脱水防冻工艺,但乙二醇再生装置存在壁厚腐蚀减薄、穿孔泄漏等问题,导致天然气处理装置多次停产检修,严重影响气田正常生产。通过开展腐蚀介质分析、腐蚀适应性分析、焊接工艺分析和腐蚀综合分析,发现天然气中存在的微量硫化氢和乙二醇富液中的溶解氧是导致乙二醇再生装置腐蚀的主要原因,乙二醇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有机酸、介质中高Cl-含量和高工艺温度加重了设备的腐蚀。针对乙二醇再生装置安全状况等级和腐蚀主控因素,提出了更换再生塔、加注除氧剂和阻垢剂等化学药剂以及采取内腐蚀防护等工艺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的克拉2气田是西气东输最主要的气源地之一,其处理厂共设计六套脱水脱烃装置,单套天然气的设计处理能力为500×104m3/d,其中单套乙二醇再生及注醇装置设计处理量为11240kg/。在运行初期乙二醇再生及注醇装置的系统循环量较小,装置一直不能正常运行,材料与能源的损耗量较大,也增加了管理难度。通过大量的分析、调查与有限的技术改造,保证了系统正常运行。1.气处理装置的工艺概况克拉2气田中央处理厂乙二醇再生及注醇装置主要是为防止天然气在截流时产生低温水化物造成冻堵,在天然气节流前注入乙二醇,同时亦为保证注醇的连续性和循环使…  相似文献   

6.
储气库天然气采输过程中,通常采用J-T阀制冷+注乙二醇防冻堵工艺防止水合物生成。乙二醇再生系统可以将回收的乙二醇富液浓度提升,达到循环使用要求。传统乙二醇再生装置存在乙二醇溶液易受凝析油污染、呈酸性腐蚀再生装置、结垢结焦堵塞循环系统等问题。通过对S储气库乙二醇再生工艺优化的研究,将传统乙二醇再生装置整体更换为不锈钢材质、加装大处理量贫富液过滤器组的新型乙二醇再生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类似工艺情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某天然气露点控制装置能耗过高、设备陈旧、尺寸过大、经济效益差,需要新建一套装置替代原装置。新装置从关键设备选型、防冻剂注入方式等角度,进行了工艺优化。优化后的装置结构紧凑、尺寸和重量减小及能耗均明显降低。优化结果表明:1)选用板翅式换热器等紧凑高效换热器替代常规换热器,可以大幅降低系统制冷负荷需求;2)高效换热器的使用大幅降低装置的尺寸和重量;3)采用两段注醇工艺明显节约乙二醇注入量,降低了乙二醇再生的能耗。  相似文献   

8.
迪那2凝析气田天然气处理采用J-T阀+乙二醇抑制剂低温冷冻分离工艺,设计单套处理量400×104 m3/d、制冷温度-20℃,投产后进站温度由设计的45℃升至65℃,乙二醇加注量不能满足设计制冷温度的要求,低温分离器频繁发生冻堵,单套处理能力限制在200×104m3/d、制冷温度-15℃。利用HYSYS软件对脱水脱烃装置进行模拟优化,确定天然气饱和水增加是造成装置冻堵的原因,制定了装置适宜运行参数表,避免装置发生冻堵,提出了分水器改造建议,实施后脱水脱烃装置达到设计参数,大幅度提高了液化气和轻烃产量,减少了乙二醇损耗,并提出了凝析气先空冷再分离的标准气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当前二氧化碳气体在疆内外的用途和市场情况,以及现在主要的几种从工业装置中回收二氧化碳气体的工艺方法,重点讨论了采用变压吸附法对乙二醇装置副产二氧化碳气体的净化回收的工艺方法,并给出了该工艺的流程布置、设备、经济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应用》2017,(4):131-135
预涂式颗粒过滤器目前在国内较少的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在乙二醇回收装置中,由于乙二醇对颗粒过滤器的处理量及处理后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套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处理精度高,装置操作切换简单的过滤器来满足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对乙二醇回收装置中的颗粒过滤器的工艺、设计以及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常压下,测定了乙二胺-N-乙基乙二胺、乙二胺-乙二醇、N-乙基乙二胺-乙二醇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实验数据关联了Wilson模型参数。选取β-苯乙醇和乙二醇作为萃取剂,在萃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了物系的汽液平衡计算和实验验证。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乙二醇是乙二胺和N-乙基乙二胺萃取精馏的有效萃取剂,β-苯乙醇不是有效的萃取剂。采用乙二醇作为萃取剂时,N-乙基乙二胺与乙二胺的相对挥发度增大,原难挥发的组分N-乙基乙二胺转变为易挥发组分。  相似文献   

12.
在克拉苏气田大北试采工程克拉2中央处理厂中的三相分离器分离过程中,发现了罕见的凝析油与乙二醇严重乳化、难于分离的现象,影响了凝析油和乙二醇的回收处理。经过现场调研和实验分析,充分证明这一乳化现象与大北化学剂的加注无关,而是源自大北与克拉井流物的混合。此外,在缓蚀剂与甲醇和乙二醇的配伍性实验中,首次发现了水溶性缓蚀剂与甲醇和乙二醇存在溶剂相平衡的相互作用,国内外的缓蚀剂都普遍存在这一问题,这对今后水溶性缓蚀剂与有机溶剂配伍性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乙二醇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在国内外气田尤其是深海气田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目前常用的闪蒸法脱盐工艺存在能耗较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使用除盐剂对回收乙二醇进行除盐的方法。利用氯化钠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剂极性相关的原理,筛选出了一种低成本、高除盐能力、可循环利用的除盐剂DA-A。探究了体系温度、pH值、水含量、除盐剂加量及加入方式对除盐能力的影响,并对除盐剂DA-A的回收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合物抑制剂用量大、应用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甲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乙醇5种热力学抑制剂在不同含量下对水合物生成抑制效果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种类不同含量下抑制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种热力学抑制剂均对水合物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总含量的累积,乙二醇单位含量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二甘醇和乙醇单位含量抑制效果逐渐减弱,三甘醇单位含量抑制效果先变小后变大,甲醇单位含量抑制效果基本不变;摩尔分数小于10%或大于20%时,三甘醇抑制性能最好,中等含量下乙二醇抑制效果较好,整个范围内,乙醇和二甘醇抑制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水合物抑制剂的选用提供参考,以便节约成本,达到高效利用抑制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湿混、沉淀两步法制备了镍钌/黏土催化剂;以C5和C6糖醇混合物为原料,以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低碳二元醇为目的产品,考察了镍钌/黏土催化剂对糖醇混合物氢解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第一步制备的镍/黏土催化剂相比,镍钌/黏土催化剂上C5和C6糖醇混合物的转化率基本相近,达到91.21%;而低碳二元醇的选择性大幅提高,由38.88%提高到74.09%。TEM和XPS表征结果显示,钌粒子以单质或其氧化物形态均匀地分散在镍/黏土催化剂上;添加钌前后镍的形貌和价态未发生变化,呈NiO形态分布。低碳二元醇选择性的提高是由于镍钌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在聚酯装置上实施的6种节能降耗生产技术,具体是冷凝液回用、使用氧化尾气输送对苯二甲酸(PTA)、降低反应水中乙二醇(EG)含量工艺优化、EG回用、热媒炉燃料“油”改“气”、聚酯装置碱洗技术。实践证明这6种技术切实可行,装置能耗由原来的225kg标油下降到现在的191kg标油,且工艺简单、技术合理、投资少见效快、不影响产品质量、并降低了产品成本,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PRO/Ⅱ化工流程模拟计算软件,对乙二醇分离过程中的乙醇塔、中杂塔和乙二醇产品塔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三塔均采用NRTL热力学计算模型,并对热力学参数进行修正,通过计算各塔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和回流比等操作参数,模拟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三塔流程工艺流程操作合理,灵活性强,可分离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乙二醇,在一定...  相似文献   

18.
动力学水合物抑制剂GHI-1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大量高含硫酸性气田的不断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堵塞防治问题引起了科研生产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甲醇、乙二醇等传统热力学抑制剂有毒、药剂用量大,会产生大量酸性污水难于处理,不能完全满足防止高含硫酸性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新型动力学水合物抑制剂GHI—1的制备、性能评价方法及对含硫酸性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抑制的性能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动力学抑制剂GHI-1对于防止高含硫化氢酸性气体的甲烷天然气Ⅰ型结构水合物的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于H2S含量为0.82%、CO2含量为2.43%的低合硫甲烷天然气,在8.0MPa、5℃(过冷度为8.2℃)的条件下,加注5%的动力学抑制剂GHI—1,可使水合物形成时间延长至3h以上,其药剂加量相当于乙二醇加量的1/4。对于H2S含量为7.92%、CO2含量为1.61%的高含硫甲烷天然气,在8.0MPa、10℃(过冷度为9.85℃)的条件下,加注10%的动力学抑制剂GHI-1,可使水合物形成时间延长至3h以上,其药剂加量相当于甲醇加量的1/2和乙二醇加量的1/3。  相似文献   

19.
甲基丙烯酸双环戊二烯基一氧一乙基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环戊二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采用两步合成法,首先合成中间产物乙二醇基双环戊烯基醚,再以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环己烷和甲苯的混合物为带水剂、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醚的混合物为阻聚剂,甲基丙烯酸与乙二醇基双环戊烯基醚反应合成甲基丙烯酸双环戊二烯基一氧一乙基酯。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n(甲基丙烯酸)∶n(乙二醇基双环戊烯基醚)=1.1、二丁基氧化锡用量(质量分数,以乙二醇基双环戊烯基醚质量为基准,下同)3.0%、对苯二酚用量0.5%、对羟基苯甲醚用量0.1%、环己烷用量20.0%、甲苯用量30.0%、反应温度9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甲基丙烯酸双环戊二烯基一氧一乙基酯的酯化率大于90%,纯度达9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