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一设备基础沉降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导致沉降的直接原因在于回填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满足压实填土地基的要求。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用深层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满足设备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达到加固、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某建筑物采用强夯处理的填土地基作持力层,建成后产生了不均匀沉降。本文通过纠偏加固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及托换梁托换原独立基础,同时对上部结构进行顶升纠偏进行分析,该工程采用钢结构顶升装置,并将基础托换与结构顶升进行结合,有效地缩短工期,效果明显,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压桩加固技术对构筑物地基进行加固,能提高伐板基础承载力,使基础沉降变形稳定,满足种分槽正常使用要求。简要介绍了某氧化铝桶槽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后,采用静压桩技术进行加固,使构筑物荷载部分转移到压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上,从而达到减少原地基土所承担的荷载和控制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同时介绍了静压桩加固原理、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及其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粘性土壤回填,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特别是未压实的填土,不均匀沉降比较显著,所以不能作为建筑物地基。而压实填土,控制干容重、含水量,使填土的密实度、变形模量、抗剪强度和不均性都有所改善,使之接近于天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能。所以压实填土基本能作为建筑物地基。  相似文献   

5.
烟台某住宅楼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超过规范设计要求,该住宅楼采用了树根桩进行地基加固、整体顶升纠偏的设计与施工,通过顶升纠偏,使建筑物恢复正常使用功能,同时控制建筑物不再产生新的沉降。该住宅楼顶升纠偏的成功案例,对类似既有建筑物的顶升纠偏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测某建筑物沉降变形情况,分析了其不均匀沉降的原因,采用旋喷桩托换、小直径树根桩围箍加固,并结合竖向钻孔排挤土迫降纠偏的方式,综合加固和纠偏已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汉中某工程场地位于汉江北岸Ⅰ级阶地上,其9#公寓范围地基土不均匀,地质条件差,基础形式采用人工挖孔桩,一柱一桩.施工勘察查明,局部桩孔位置桩端下存在松散砂层及软塑粉质粘土软弱土夹层.通过桩孔位置地基加固处理,改善桩端下主要压缩土层工程性能,提高桩端土承载力,增大土层压缩模量,减小沉降变形.该方法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可以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抽土加固技术可应用于各类基础建筑物倾斜纠偏,再辅以树根桩等加固和托换工艺,可显著地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达到纠偏的目的.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具有实用推广价值的纠偏、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9.
某软土明挖隧道回填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均匀沉降控制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沿海地区某接线工程,对软土地基城市明挖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明挖隧道大面积高回填土下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和设计原则,对地基不处理、桩隔离和桩支撑三种施工控制方法进行了比选,并通过有限元动态模拟施工全过程,得出了隔离桩的施工处理方法。工程建成通车5年来,明挖隧道变形缝使用状况良好,地面道路及明挖隧道总体变形满足使用要求,采用的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均匀沉降控制是深厚素填土地基处理的关键。结合昆明地区某工程,根据建筑物特性、地基岩土工程、土层物理力学特点,综合提出了处理深厚素填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阐明了桩基础处理的机理和工艺要点。工程建成后,满足了地基变形要求,采用的素填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方法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子敬 《山西建筑》2010,36(33):290-291
结合已有的工程施工情况,介绍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在冲击碾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从土体含水率、碾压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今后冲击碾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入手,对青岛地区粗颗粒填土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青岛地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经验公式。针对强夯后地基土强度随深度仍不均匀的实际情况,提出最佳有效加固深度区间的概念。在大量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粗颗粒填料的低能量连续强夯(排夯)施工工艺。结合试夯实例,对低能量连续强夯(排夯)施工工艺的实施效果和对夯后地面标高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Unlike other road materials, aeolian sand has some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key factors in construction qualities of highway in the desert.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 series of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 were performed, including sieve analysis, standard modified compaction, vibrating compaction and field test. By analyzing the sieve analysis test data,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adation of aeolian sand was bad, with fine grains whose diameters mostly ranged from 0.25 mm to 0.074 mm. Then, from the laboratory compaction test results, a compaction curve similar to the horizontallywritten letter S was obtained. That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kinds of road materials. There were two peak values in the curve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which was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aeolian sand: to be well compacted whether it was dry or wet. Also, according to laboratory vibrating test results, the best vibrating frequency range was proposed. It was from 45 Hz to 50 Hz. Moreover, some field compac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highway, the aeolian sand subgrade was compacted in the condition of natural water content with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machines. Its compaction degree reached 96%, meeting the current specifications. At last, comparative studies were carried through with electron microscope. It was shown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mpacted dry aeolian sand is much denser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one in the field tes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7, 29(3): 360–365 [译自: 岩土工程学报]  相似文献   

14.
风积沙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积沙是一种特殊的筑路材料,其压实特性是影响沙漠公路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风积沙的压实特性,进行了筛分试验、标准重型击实试验和振动试验及野外现场试验。筛分试验结果表明:风积沙级配不良,沙粒均匀,粒径主要分布在0.25~0.074 mm之间,属于细砂;击实曲线与常规工程材料显著不同,呈一个特殊的横写S型,干密度随含水率变化有两个峰值,揭示了风积沙在含水率为0和最佳含水率下,均可以达到最佳密实度的特有性质。振动试验表明:风积沙的最佳振动频率为45~50 Hz。现场试验进行机械优化配置,采用干压实工艺,试验压实度代表值达到了96%,效果良好。沙样的电镜扫描图显示,振动干压实后,风积沙微观结构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堆山造景工程填筑体压实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栋 《工程勘察》2014,(1):21-24,35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增加的建筑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形成了较大的污染。建筑垃圾堆山造景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新课题,是有效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的新方法。根据大面积堆山造景工程填筑体回填压实施工的特点,堆山填土一般可选用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强夯压实工艺。本文以镇江市某堆山造景工程为例,对大面积堆山造景工程填筑体压实工艺进行了阐述。本文认为分层强夯与分层碾压相比,具有对填料粒径和含水率要求低、填筑压实施工效率高等优势,并且由于填料中粗颗粒料的掺入和夯点墩体对滑动面的分隔、锁紧作用,分层强夯更加有利于填筑山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 文 指出 室 内加 州承 载 比 (C B R 试 验结 果的 主 要影 响 因素 。考 虑工 地 试验 室 的实 际工 作条 件 ,建 议由 设计 参 考值 向 工 地施 工 作业 控制 标准 的 转化 可 采用 击数 与压 实 程度 关 系图 法。  相似文献   

17.
李少龙 《山西建筑》2012,38(11):84-85
对镇江市景观堆山工程的填土分别进行了重型与轻型击实试验,并用Origin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土体填筑过程的实际情况及压实度检验认为,依据重型击实试验结果对这种高填方的土体的压实度进行检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打桩对砂土地基挤密效应及液化状态的变化,根据土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本文用空穴球形扩张和源-源影射的方法,推得了挤土桩打桩结束后土体内产生各点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取得了打桩后离桩越近,土体被挤密的程度越大,砂土比粘土更容易挤密,并且挤密的范围更大以及桩径越大,土体挤密程度越大,影响范围也越大等基本规律,并由此预估砂土地基标贯锤击数及液化状态的变化。文章用工程实测结果与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击实试验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莉萍 《山西建筑》2002,28(5):24-25
对土的压实原理做了简单论述,介绍了在GB/T50123-1999规范中规定的击实标准及在实际工作中击实方法的选择,并对不同试验方法求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还提出了在击实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根据多年试验总结了一些经验参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个饱水含细粒土的砾类土层强夯成功的实例,并叙述了作者对高含水量一饱水上层强夯施工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