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前,CDN网络已经成为数据通信网加速和改善网络体验的必要手段之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应用不断深化,用户数急剧增多,业务发展呈现复杂性、波动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云计算、大数据、电力物联网等新业务都对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对电力信息业务的加速需求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电力数据通信网架构,提出了电力CDN的网络架构、部署原则以及网络带宽需求设计,同时进行了电力CDN管理平台功能架构整体设计。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电力数据通信网部署了电力CDN网络,开展了Web、流媒体、文件下载等业务加速,并对加速性能进行了分析。电力CDN网络在页面加载、流媒体点播、文件下载三大业务上,实现了加速2倍以上,源站访问流量节约99%以上,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网络体验,缓解了骨干网及源站访问流量压力。  相似文献   

2.
电力通信网的安全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与运行、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企业管理和IP化技术渗透等,都需要构建电力通信网安全体系架构,将电力通信网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在对比信息安全与通信安全的基础上,建立电力通信网络功能模型,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威胁.通过总结安全体系模型、ISO与ITU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了针对攻击的电力通信网的攻防矩阵关系与攻防层次结构,建立包括安全层面、通信网络安全工程和通信网络安全管理等3个维度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体系架构,给出了电力通信网安全在功能层次、安全机制与安全服务等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支撑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和新能源的大范围接入,打造多能互补、双向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对于未来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提出更高的需求和更大的挑战。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通信网建设开展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网络架构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深度剖析新型电力系统对通信网安全及网络性能的需求,构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通信网架构;重点聚焦5G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选取分布式能源和“源网荷储”等典型场景,搭建5G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方案;最后,依托自主研制的终端设备对源网荷储负荷控制类业务开展试点应用,验证了该5G终端可降低通信网传输延时,能有效支撑源网荷储负荷控制类业务建设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业务实现的重要载体。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架构的新型电力通信网能够为电力系统业务提供高效的信息传输技术支持。SDN控制器部署是影响SDN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结合电力通信网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电力通信网中的SDN控制器部署方法。该方法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节点重要度概念,基于非支配排序分类的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可靠性和时延问题,采用文中方法和CNPA(Clustering-based Network Partition Algorithm)对IEEE 30通信节点系统进行了比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电力通信网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尹晓华  胡楠  刘为  王萌  祁兵  李彬 《电力建设》2015,36(3):43-48
为解决电力大数据平台数据通信网灵活性受限问题,针对OpenFlow技术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技术在融合数据平台中的一种实现方法。分析了OpenFlow架构及现有标准化现状,从数据处理流程以及业务配置等方面,分析了OpenFlow在未来电力大数据平台中的应用优势,并从SDN功能单元与技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OpenFlow已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大数据平台的关键技术,支持OpenFlow技术等SDN主流控制协议可以提升电力业务承载的灵活性,通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解耦,将网络的控制功能分离开,可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对数据网络高效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周静  熊素琴  苏斌  卢利峰  陈希 《电网技术》2012,36(9):168-173
研究了基于预期业务损失以及业务潜在风险程度评价的电力通信网络运行质量量化评估方法,提出失效业务比和影响业务比2个评价指标。基于该研究方法,以甘肃省电力骨干光通信网为实施案例,通过PSCPlanner网络仿真软件对骨干通信网实施N-1故障仿真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骨干链路重要性以及运行质量分布情况,旨在为甘肃省公司各级电力光通信网的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祁兵  刘林  李彬  孙毅  郑爱霞 《电网技术》2018,(2):651-657
为解决电力通信网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该文研究通过配置P圈来实现电力业务的保护。以江苏省某地区的220 kV变电站通信网为例,考虑实际的物理距离和光纤容量限制,使用业务均衡Dijkstra路由算法进行业务路由,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通道保护的电力通信网最优化资源保护方法。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保护方案和经典的P圈配置方法相比,该文算法有效降低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冗余度。同时,在P圈长度限定条件下,对业务完全保护的业务容量配置方法进行了探索,划定了自由区、可行区和截止区3段业务通道容量分布,对于电力通信网的规划与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电力通信网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该文研究通过配置P圈来实现电力业务的保护。以江苏省某地区的220 kV变电站通信网为例,考虑实际的物理距离和光纤容量限制,使用业务均衡Dijkstra路由算法进行业务路由,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通道保护的电力通信网最优化资源保护方法。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保护方案和经典的P圈配置方法相比,该文算法有效降低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冗余度。同时,在P圈长度限定条件下,对业务完全保护的业务容量配置方法进行了探索,划定了自由区、可行区和截止区3段业务通道容量分布,对于电力通信网的规划与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电力通信网大数据传输模式的需要,在尽量减少网络硬件升级前提下,解决网络带宽饱和问题,主要对链路容量调整机制在大数据通信网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该机制进行网络优化,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增强保护策略的可靠性,全面提升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电力物联网是智能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环节,承载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是沟通整个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的桥梁。为了适应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发展,对电力通信网的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先综述了电力物联网的研究现状,接下来结合电力通信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应电力物联网的电力通信网新架构。然后以典型业务为例,分析了电力物联网的通信需求,从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关键技术应用和电力通信网发展趋势2个方面对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EPON通信的3种组网方案和3层结构模型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种的具体应用,提出智能小区用电信息采集、多网融合的建设策略,介绍了建设包括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基于GIS平台的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系统及光缆在线监测系统的智能通信网管平台建设内容,讨论了光传送网、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无线专网、物联网等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新技术及其特点,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与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管理是电力通信网的重要支撑,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文中从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发展变化和众多网管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TMN、CORBA相结合的网管体系结构的采纳,阐述了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系统通信传输网的迅速发展,电力调度交换网的组网工作已在各网、省公司开展。组网过程中,合理的网络结构和路由迂回方案直接影响着调度交换网的优劣。文章以华中电力调度交换网组网方案为实例,提出了解决调度交换网路由迂回问题的有效方案,为电网调度交换网组网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咸宁电力交换网的现状,结合现有网络,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NGN组网方案,探讨了NGN软交换在咸宁电力通信的应用.文章的研究内容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原有投入并结合本企业网络现状将现有网络向NGN软交换网络平滑演进,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各电力企业改造通信网络、制订通信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智能配用电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智能配用电网中各种通信设备的集中运维与管理问题,提出了智能配用电综合网管系统。首先从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的需求、网络结构出发,分析了该系统的被管网络范围;在电信管理网(telecom management network,TMN)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管系统的总体结构;根据智能配用电通信管理需求,详细分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接口范围;最后就混合组网管理、配网特有拓扑管理、云网管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分析,针对北向接口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韦磊 《电力系统通信》2007,28(Z1):32-36
介绍了基于IP的数据网络通信模式(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WDM/Optical)的原理,结合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对几种通信模式从对不同业务支持能力、业务传输速率、可否自愈、实际组网、经济性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讨论了各种模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同时对电力系统通信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韦磊 《电力系统通信》2007,28(B06):32-36
介绍了基于IP的数据网络通信模式(IP over FATM、IP over SDH、IP over WDM/Optical)的原理,结合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对几种通信模式从对不同业务支持能力、业务传输速率、可否自愈、实际组网、经济性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讨论了各种模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同时对电力系统通信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5G技术的兴起及组网共建共享的深入,电力业务应用对网络延时、带宽、可靠性等指标提出更高需求,5G+业务建设步入快车道。分析了5G配电网线路纵差原理,提出了系统架构、通信组网及调试方案。在试验室环境下,对双套纵差保护装置进行通信系统搭建、参数配置、联机调试,并以10 k V配电网线路为应用实例,新建室内分布式系统以满足5G网络通信要求,横向对比两种不同的5G组网方式。测试结果表明,独立组网方式要优于非独立组网网络,超低网络通道延时,超高网络带宽,可满足5G纵差通道应用条件,整体方案的实施及应用对今后智能分布式配电保护、自愈控制系统的建设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俊 《湖北电力》2010,34(1):47-49
为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的攻击侵害,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规范建立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生产控制大区安全,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文章具体分析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的网络现状及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引入物理隔离新兴技术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电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越来越依赖于传送运行控制、生产管理信息的电力通信网,因此,优化高效的电力通信网是电网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光纤通信网的组网模式和亳州电力通信网的现状,阐述了亳州电力通信网升级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并制定了亳州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的升级方案,并在实际运行中证明了这一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