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某热轧带钢生产线带钢下表面存在刮伤缺陷的问题,对轧制线标高、后滑系数、导卫标高进行了优化计算,消除了热轧带钢下表面的刮伤缺陷,保证了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
精轧区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夏先平  孙业中 《轧钢》2002,19(3):9-12
氧化铁皮缺陷是影响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电子探针探测了基体不含Cr的热轧带钢在精轧区产生的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处的化学成分,根据其中Cr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并结合宝钢2050mm热轧机组情况,提出了预防和减少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热轧生产过程中,作为热轧带钢产品质量三大重要指标之一的表面质量问题[1],一直困扰着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直接应用的热轧商品材,客户对其表面质量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麻点[2-3]是热轧带钢表面质量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有必要对麻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以沙钢1450热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跟踪及试验,对该热轧生产线麻点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控制对策. 1 热轧带钢麻点特征及发生规律 将沙钢1450热轧生产线2 mm厚的成品卷酸洗后,带钢表面出现细密、深浅不一的针孔状的小麻坑[4-5],细摸后有明显手感,且带钢上下表面都能用肉眼观察到,具体如图1所示.在真彩共聚焦显微镜下,针孔状的小麻坑的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底部凹凸不平,深度大概有100μm.  相似文献   

4.
客户在使用首钢镀锡板时发现带钢表面存在白条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美观和使用,通过对缺陷进行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工艺优化及试验跟踪,明确了白条缺陷的根本成因是热轧带钢表面的氧化麻点压入。通过优化钢坯加热工艺、优化精轧高压水除鳞、机架间冷却水和轧辊防剥落水开启制度等改进措施,基本消除了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麻点压入,有效控制了镀锡板表面白条缺陷的发生,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热轧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在冷轧和直接使用前一般需要通过酸洗除掉,其酸洗效果直接影响到冷轧及后续高附加值产品的表面质量。针对影响热轧带钢酸洗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氧化铁皮的结构和酸洗工艺参数的制定是影响热轧带钢酸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这两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方圆  孙超凡  周旬  王松涛 《轧钢》2016,33(3):20-24
采用SEM观察了镀锡基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微观特征并分析了其成因,针对缺陷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控制策略。研究表明:热轧带钢表面存在氧化铁皮压入导致的麻点是此类线状缺陷的根本成因。采用降低精轧入口温度,提高工作辊冷却水压,增开机架间冷却水等工艺措施,基本消除了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压入状麻点,有效控制了镀锡基板表面此类线状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热轧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边部存在的温降导致带钢中间部位受拉应力,而在带钢边部受压应力,带钢平坦度有向着边浪发展的趋势,与生产中观测到的结果一致。当有卷取张力时,带钢中部的应力有小幅度的增长,增长量几乎与所施加的卷取张力的大小相同,但卷取张力对带钢平坦度的影响很小。依据以上结果,提出了微中浪轧制的板形控制策略,以补偿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对带钢平坦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晓婧  肖军 《轧钢》2017,34(1):63-65
针对传统的热轧带钢平整线一阶张力控制工艺存在带钢表面划伤和卷形错层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二阶张力控制工艺,其通过配置开卷机、矫直机、平整机、张力装置和卷取机等设备作为张力分段点,实施二阶递增张力控制策略,提高了带钢表面质量,以及板形和卷形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建波  李冀 《轧钢》2019,36(5):90
轧辊磨削质量是影响热轧产品表面质量的首要因素,而轧辊表面最典型的缺陷为砂轮印缺陷,其导致热轧带钢表面产生条纹、色差等缺陷。对轧辊表面砂轮印缺陷进行了分析,其不仅与设备精度有关,而且与磨削工艺、砂轮操作等因素相关;为此,从辊型、磨削参数、设备精度方面进行优化,彻底消除了轧辊表面砂轮印缺陷,改善了热轧产品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热轧仪表检测仪观察带钢表面质量,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并结合炼钢、热轧生产工艺调查分析表明,热轧带钢结疤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铸坯精整火焰切割产生的毛刺未清理干净或热轧异物掉落,在轧制过程中演变而成。通过加强铸坯火焰清理的控制、热轧设备日常检查,将热轧带钢结疤缺陷的发生率由10%降低到了0.2%。同时制定了结疤缺陷的检查标准,并对冷轧工序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A phase transformation model was presented for predicting the phase fraction transformed and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austenite for austenite to ferrite transformation during laminar cooling on run-out table in hot rolling strip mill. In this model, the parameter k in Avrami equation was developed for carbon steels. The wide rang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primary austenite grain size, and the retained strain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ferrite volume fraction and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austenite of hot-rolled steel strip during laminar cooling on run-out table. The coiling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model was also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of steel strip. Th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of austenite to ferrite and the evolution of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austeni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during cool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hot rolled Q235B strip for thickness of 9.35, 6.4, and 3.2mm. The ferrite volume fraction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strip was also calculated. The calculated ferrite volume frac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log data from hot strip mill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The present study is a part of the predic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ot-rolled steel strip, and it has already been used on-line and off-line in the hot strip mill.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热轧高强钢的板形缺陷问题,分析了轧制板形、冷却出口浪形以及成品实物浪形之间的关系。利用热成像仪,测量了层冷区域带钢的冷却温降、层冷集管两侧的流量偏差,确定了层流冷却不均问题是成品浪形产生的原因。实验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层冷集管流量分布的均匀性、调整侧喷水嘴的角度、优化侧喷吹扫效果、更改层冷上下水比,可以提高层冷区域带钢冷却的均匀性,改善热轧高强钢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板形质量缺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林华春 《轧钢》2022,39(2):62-65
热轧钢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其表面会产生锈蚀,影响钢筋的使用及外观质量。分析了钢筋表面锈蚀产生的原因,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比了轧后空冷、气雾冷却和穿水冷却工艺下钢筋的抗锈蚀性能,分析了不同冷却工艺对热轧钢筋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表面锈蚀与其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结构和完整性有关,与空冷及穿水冷却相比,气雾冷却工艺通过优化冷却路径,可以获得厚度为10~20 μm、主要由FeO+Fe3O4构成的致密复合氧化铁皮,能够对钢筋基体起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延缓钢筋表面生锈,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艾玉忠  刘旋  李彩云 《轧钢》2021,38(6):91-94
20CrMnTi热轧带钢直接作为适宜规格齿轮原料在可加工性和使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带钢中的带状组织缺陷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板坯加热均质化控制试验、精轧变形量及变形速率控制试验及轧后控制冷却试验,对20CrMnTi热轧带钢带状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板坯加热时应保证心部温度大于1 000 ℃,保温时间在150 min以上;采用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工艺,终轧温度控制为930 ℃,卷取温度控制为670 ℃,可有效控制成品带钢带状组织级别在3级以内。  相似文献   

15.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强  胡昌宗  黄波 《轧钢》2005,22(5):29-30
针对凌源钢铁集团公司中宽热轧带钢厂原有带钢冷却系统存在的冷却效果差、卷取温度不可控等问题,运用热轧带钢冷却机理,开发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应用温度控制模型实现了钢卷温度自动控制,且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李显  杨跃标  叶姜  文宝华  庞锐 《轧钢》2020,37(5):25-29
针对低碳铝镇静钢热轧带钢生产时易出现表层粗晶缺陷的问题,对缺陷形貌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该钢种的CCT曲线及轧线实际生产工艺参数,研究了其表层粗晶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带钢边部温降导致其处于两相区轧制是造成表层粗晶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提高终轧温度,加强轧线冷却均匀性控制,对轧辊辊身温度监控,精轧采用升速轧制等措施,可以改善带钢长度方向的温度均匀性、减少带钢边部温降,避免带钢进入两相区轧制,可有效控制带钢表层粗晶缺陷。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工业试验方法,研究了精炼工艺和轧钢工艺对SPHC热卷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RH精炼相比,LF精炼形成的夹杂物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形成的夹杂物更易成为裂纹源,故生产结构用SPHC热卷板时可采用LF工艺或RH工艺,而生产冲压用SPHC热卷板时建议采用RH工艺。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SPHC热卷板组织影响较大,钢板横截面组织因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差异而不同。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较低时,钢板边部和表面易形成混晶组织,提高终轧温度至890℃,可将混晶组织控制在边部40 mm范围内。在合理终轧和卷取温度前提下,采用两阶段冷却可保证等轴铁素体晶粒的适度长大和固溶C析出,有利于提高钢板的冲压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首钢迁钢2 160 mm生产线轧制冷轧基料时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压入缺陷问题,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缺陷的产生与板坯出炉温度、轧辊氧化膜剥落、高压水除鳞、轧机共振、机架间冷却、辊缝水等众多因素相关。为此,通过采用降低板坯出炉温度、后移RT2高温计、优化精轧机负荷分配、抑制轧机共振、优化使用机架间冷却水与辊缝水、优化轧辊冷却水及高压水喷嘴布置等多项措施,有效减少了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压入缺陷,提高了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横折是指热轧板卷开卷过程中,在板卷的某个部位出现垂直于轧向的条状折痕。矫直后,折痕变密,影响了钢板的表面质量。本文介绍了通过改变轧制工艺消除Q235B热轧钢带横折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